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从“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到“轻松习得 2000+ 汉字”,这些广告无不在暗示:不抢跑,你的孩子就要落后了。
一些机构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制造焦虑,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这样的言论让不少家长陷入困惑和恐慌。
家长们的焦虑:不上衔接班就输在起跑线?
在幼升小家长育儿群里,“幼小”衔接招生广告链接屡见不鲜。一些暑期衔接班的所学项目覆盖一年级主要知识点,甚至包括学科测试。在某些购物网站,“ 9 周领跑一年级”“倒计时 99 天”等营销口号刺激着家长的神经。
甚至有些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报名衔接班,只为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他们担心孩子上一年级时,如果其他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自己的孩子会产生落差感。
江苏南京家长 韩女士:我们家小孩 9 月份上一年级,我已经给他报“幼小”衔接班了,因为好多家长都在报,给自己买个心安吧。
其实,早在 2021 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然而,许多家长仍然焦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专家们对这种提前“抢跑”的做法持有谨慎态度。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是零起点教学。过早学习课堂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讲习惯,甚至造成知识“夹生饭”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某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与学校实际教学进度严重脱节,违背儿童认知规律。过早拔高也会导致重复学习,挤占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专家强调,孩子的习惯、兴趣、情感发展比提前的知识储备更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入学几个月后,提前学习和未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就会拉平,未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反而优于提前学习者。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其实并不赞成家长们提前进行知识层面的“抢跑”,科学的“幼小”衔接更应该关注培养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衔接。
比如,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适当训练,帮助孩子适应小学 40 分钟的课堂时长。同时,重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如整理个人物品、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学习早期书写握笔姿势等。
此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2021 年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发挥幼儿园和小学作用的重要举措,并启动“幼小”衔接试点。
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方式。北京丰台区方庄第一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将“幼小”衔接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使用日历墙、天气预报统计表、出勤签到本等工具,培养孩子的控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北京,不少其他地方也在积极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形式。江西芦溪县教育局组织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让家长理解幼儿游戏的价值;贵阳南明区开展“幼小衔接双向教研”,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的“幼小”衔接,是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准备,不要因为成人的焦虑或外界的干扰,而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