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4-07-29
科创新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西固区支柱产业强劲发力,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盛夏伏天,骄阳似火。走进西固区的工厂车间,一条条生产线全速运转,一项项创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一排排化工管道里奔涌着发展活力 …… 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支柱产业正勃发着新发展动能,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快跑实干 " 大块头 " 企业发挥大作用

如何让 " 老树发新芽 ",是西固区提升产业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的 " 必答题 "。

兰州石化作为辖区 " 大块头 " 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把 " 快跑实干 " 作为组织生产经营的总基调,精心统筹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累计加工原油 472.7 万吨,完成年计划的 50.8%;生产成品油 341.3 万吨,完成年计划的 55%;生产炼油催化剂 4.9 万吨,完成年计划的 65%。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兰州石化着力推进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120 万吨 / 年乙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通过集团公司党组会审议。4 万吨 / 年电容膜工艺优化项目投用并产出合格产品;3000 吨 / 年择型分子筛一次开车成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统筹产运销储各环节工作,落实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控柴增航举措,增产高标号汽油、航煤、石蜡、石油焦等高效产品,加大与航油企业协调,增销航煤。上半年航煤产量达到 48.9 万吨,同比增加 3.8 万吨,实现增产增销增效。46 万吨 / 年乙烯装置乙烯日产量创历史最高;24 万吨 / 年乙烯装置历经多次改造,攻克影响装置高负荷运行的 " 卡脖子 " 难题,上半年生产乙烯 12.05 万吨,创出最佳业绩,新材料生产 33.89 万吨,创历史新高。

此外,中核兰铀五期产能项目部分机组启动投运、六期已上报国家科工局核准,工业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聚链成势 园区建设攀高向强

向 " 新 " 发力,聚 " 链 " 成势,西固区不断推动支柱产业攀高向强。

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 2023 年 4 月 6 日由省政府批复设立,2024 年 2 月通过认定,依托于 " 共和国长子 " 兰州石化公司,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园区现已形成以炼油、乙烯一体化发展为基础,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石化产业集群。

" 园区重点围绕乙烯、聚丙烯、丁腈橡胶、炼油深加工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以百万吨乙烯和百万吨新材料为核心的现代石化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 园区办负责人柴尚成介绍,目前,园区(东区、西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1 家,其中化工企业 8 家,已配备较为完善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园区智慧化管控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园区封闭化、智能化管控。

上半年,东、西区顺利通过省级二级化工园区认定和安全风险等级 C 级评估,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通过中石油党组会审议,3000 吨 / 年择形分子筛装置、液氨罐区等 4 个项目建成。

技术攻关 科创实力加速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西固区石化产业积淀厚重,催生出一项项技术革新,诞生了一批制造业 " 单项冠军 " 和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位于西固区的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 作为非标化工装备的‘国家队’,天华院承担着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大型非标设备的国产化研制重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国外技术对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天华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德强说道。

蒸汽管回转干燥机、聚烯烃核心装备及成套技术、乙烯裂解炉急冷换热及供热系统 …… 一个个 " 拳头 " 产品,让天华院在化工装备制造业细分市场脱颖而出,遥遥领先。

不仅仅是天华院,兰州石化、兰州高压阀门、蓝星碳纤维等一批 " 冠军 " 企业云集西固区,用专注与创新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上半年,西固区天然气富氧转化节能降碳等 7 个科创项目完成省级立项,4 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兰石化研制的茂金属聚乙烯新产品攻克了国外 " 卡脖子 " 技术;天华院成功入选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化工研究院、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 110 余名,科创实力加速提升,为支柱产业强劲发力注入了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相关标签

高质量发展 兰州 统筹 催化剂 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