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美国与越南达成了贸易协定,美国对越南进口商品征收 20% 关税,对越南转口贸易商品征收 40% 关税,作为交易,越南向美国开放市场。
特朗普将印度视为下一个 " 突破口 ",认为莫迪政府会在压力下妥协。然而,莫迪却明确划出两道红线 —— 农产品和乳制品领域绝不轻易让步。
印度作为农业大国,七成人口生活在农村,九成农村人口依赖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生。若像越南那样对美国商品全面零关税开放,印度本土农牧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从棉花到奶制品,美国凭借规模化生产和先进技术,一旦大量涌入印度市场,本地农户和畜牧从业者将失去价格竞争力,面临破产风险。这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直接影响到数亿民众的生计。
莫迪深知,开放农牧产品市场等同于动摇执政根基,印度人民党多年积累的支持率可能因此崩盘。因此,在这场贸易谈判中,莫迪看似保守的态度,实则是出于维护国内稳定与政权安全的无奈之举。
相比印度的谨慎周旋,日本首相石破茂展现出更为强硬的姿态,甚至气得特朗普大骂 " 日本被宠坏了 "。
石破茂针对美国提出四条核心诉求:其一,坚持保留对美国大米的超高关税和配额制度。日本大米产业承载着独特的农耕文化与食品安全战略意义,若全面开放,本土米农将首当其冲,自民党在农业产区的支持率也将大幅下滑;
其二,要求美国取消对日本汽车 25% 的关税。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不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更关系到上下游数千家企业的生存,关税壁垒若不拆除,日本车企在美市场的竞争力将持续削弱;
其三,拒绝将日本防卫支出占 GDP 比例提升至 5%。石破茂认为,这一比例远超日本实际安全需求,过度军事化投入将挤压民生与经济发展资源;
其四,坚决反对全额承担驻日美军费用,强调驻日美军的存在本质是服务美国亚太战略,日本不应成为 " 冤大头 "。
特朗普以 35% 的对等关税威胁日本限期投降,但石破茂不为所动。这种强硬态度,既源于对国内利益集团的考量,也与日本参议院选举的时间节点紧密相关。7 月 20 日的参议院 125 席议员改选,对自民党而言至关重要。农民和汽车产业工人作为自民党的传统票仓,任何损害其利益的决策都可能导致选票流失。石破茂若在贸易谈判中向美国妥协,不仅将失去两大群体的支持,甚至可能引发党内分裂,最终危及自身政治地位。
因此,这场贸易博弈对石破茂而言,既是经济主权的捍卫战,也是政治生涯的保卫战。
特朗普的贸易施压策略,本质上是美国 " 美国优先 " 政策的延续。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他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以重塑对美国有利的全球贸易格局。
然而,印度和日本的强硬回应,揭示出全球经济多极化背景下,传统霸权式谈判模式正遭遇越来越多的阻力。这场贸易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影响美印、美日双边关系,更将为全球贸易秩序的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