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财经 20小时前
阿里没有重启口碑,大众点评重启了“品质外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阿里本地生活 " 执念 " 再起航。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575 篇原创

本文约 6080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2025 年的教师节,曾经的 " 马云老师 " 搞了一个大动作!

9 月 10 日是一个对马云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既是教师节,也是阿里巴巴的 26 岁生日。这一天,杭州西溪园区见证了重要时刻:捂了 3 个多月的阿里保密项目终于解开了神秘面纱。阿里巴巴宣布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 " 高德扫街榜 ",构建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行业观察家、冷叔笔记谢璞摄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 ( 9988.HK ) 的股价 2 天涨了 4%,但 9 月 10 日冲高后回落,报收 142.8 港元 / 股,总市值 2.72 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2.49 亿元)。

科技观察家、危机公关专家王冠雄 9 月 9 日在朋友圈发文:" 阿里明天官宣大动作 ",这一波期望值拉满了,熟悉的操作。其实资本市场早已作出反应了……利好已兑现。后市怎么样,看个体选择了。

图源:朋友圈截图

又双叒叕在本地生活上卷土重来,阿里正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高德上新 " 扫街榜 "

前几日,外界传言,阿里将在 9 月 10 日官宣 " 大动作 " ——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

在 " 外卖大战 " 竞争白热化的当口,这也迅速引发媒体关注。就连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也在朋友圈回应称,许多朋友给他转发老东家第三次重启口碑网的消息," 能感觉到这次决心很大,代价也很大,一定要成功!"

不过,阿里很快辟谣这则 " 重启口碑网 " 的市场传闻,表示只是会宣布高德及团购相关的新业务。

果然,9 月 10 日教师节当天高德地图新推出 " 高德扫街榜 "。表面是 " 榜单 ",实则是以 AI 为底座、信用为核心的新体系;这一体系集合了地图导航、行为识别、信用评估与场景推荐等多重能力,被阿里内部定位为与 " 淘宝闪购 " 同一级别的 "S 级战略项目 "。

这是继 " 淘宝闪购 " 之后,阿里在本地生活赛道的又一次深度布局;也是在飞猪、饿了么、淘宝闪购之外,阿里在到店业务方面对美团核心业务的又一个挑战。

据 " 凤凰网科技 " 报道,本次榜单业务得到了阿里相关高层的支持,多位知情人士指出是马云本人较为关注,因此该业务将与集团内部多业务形成协同," 阿里集团会给大级别的支持 "。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若高德能持续保持 " 永不商业化 " 承诺,建立公信力,就有机会在 " 真实 " 这一细分心智上切走大众点评的一部分决策流量,但不商业化又不符合商业的本质;而且,点评多年积累的 UGC 厚度、商家供给和团购核销闭环仍是高门槛,高德扫街榜短期内更可能是 " 鲶鱼 " 而非 " 颠覆者 "。

高德在 2014 年被阿里全资收购,是阿里巴巴 6 大业务板块之一—— " 本地生活服务 " 旗下的出行品牌。2025 财年,包括高德、饿了么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收入 670.76 亿元,占阿里巴巴总营收的 6.73%,同比增长 12.16%。而高德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向企业客户收取的软件服务费及技术服务费。

图源:阿里巴巴 2025 财务年度报告

此次高德发力的到店业务是阿里一直感兴趣的板块,但发展路程略显曲折。

这条发展路线,最早还是要追溯到口碑网。2006 年阿里就曾注资口碑,并在 2008 年将其收入囊中,先后并入雅虎中国、淘宝,试图服务 " 大淘宝战略 ",补齐本地生活的短板。但整合效果不理想,到 2011 年口碑网停止运营。此后,阿里于 2013 年底推出了 " 淘点点 ",主打餐饮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

随着 O2O 战况激烈,2015 年阿里与蚂蚁金服共同出资 60 亿元(各 30 亿)重启 " 口碑 "。然而口碑依然未能满足期待,于是 2018 年阿里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旗下的饿了么和口碑进行合并,逐渐整合到店和外卖业务。

这之后,就有了著名的 " 飞高了 "(飞猪、饿了么、高德)本地生活组织架构调整。高德作为出行工具,也逐渐承担起本地生活消费入口的预期,包括消化 " 口碑网 " 业务,以及最新发布的扫街榜等等。

虽然口碑网并没有如传言预测的那样复活,但昔日的老对手大众点评却官宣了重启了品质外卖服务。

同样选在教师节的 9 月 10 日,大众点评宣布,将通过 B 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 "AI+ 真实高分 " 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此外,美团 C 端 AI 智能体服务也将于一周内发布,目前正在 " 封楼测试 " 阶段。

与此同时,大众点评 " 品质外卖 " 将同步发放 2500 万张不同种类的大额 " 品质外卖 " 消费券。

有趣的是,本地生活赛道的商业史上,各方 " 爱恨情仇 " 颇为复杂。

比如在 2014 年,大众点评曾斥资 8000 万美元投资饿了么,并宣布将在商户数据、外卖服务及平台流量方面进行对接和整合。

同时,2014 年大众点评也上线外卖服务,并于 2016 年上线 " 品质外卖 "。2022 年,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联合推出 " 品质外卖 " 入口,为用户筛选出可外卖的高分堂食餐厅。此后,各类新外卖平台招商时沿用了 " 品质 " 概念,并在招商页面将 " 大众点评高分 " 作为其商户入选的必要条件。

而且,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 只要不内卷、不拉踩、不爬数据,我们欢迎更多公司进入社会休闲餐饮评价体系建设中来 "、" 未来我们将根据顾客真实评分、商家真实运营情况不断邀请更多餐厅加入,争取让全国所有高分堂食餐厅,都能为用户提供到店、到家的全面服务。"

两大平台选在同一天官宣大动作,令外界侧目!一场龙争虎斗在所难免。

俞永福离开一年后

高德重拾 O2O!

实际上高德做 O2O 早有经验。

十多年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地图应用因其与地理位置的天然联系,被视为连接线上与线下服务的重要入口与桥梁。2012 年更是被业界广泛视为移动互联网的 " 地图元年 ",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纷纷在此领域加大投入。同年,百度地图升级为 LBS 事业部,成为百度内部两大核心事业部之一,承担起了百度开拓 O2O 业务的重任。作为导航服务领域的老牌玩家和领先者,高德地图同样从 2012 年左右开始积极拥抱这一趋势,着力发展其 O2O 业务。

尽管高德早有 O2O 布局,但被阿里收购后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俞永福于 2014 年接任高德集团总裁,他在此后发布会上宣布高德全面退出 O2O 市场,并表示 " 地图应该回归根本,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地图之上的功能延展应该基于用户需求,而不是商业化目的。" 俞永福还表示,高德地图绝不会为了商业利益破坏用户体验,坚决不成为 " 团购导航 "。

不过 2024 年 3 月,俞永福因职务调整离开本地生活集团,不再负责高德相关业务。如今高德重拾本地生活消费,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外卖现在是各平台企业的竞争焦点,评价服务可以成为与平台入驻企业加强粘性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消费者的流量入口。

行业观察家、冷叔笔记谢璞摄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让地图不再只是底层工具,而变成一种生活服务平台,这是阿里一直想让高德拥有的功能,毕竟,其地图导航使用带来的大数据,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流走势和消费取向,这是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所稀缺的,而阿里通过高德扫街榜,不仅可以提高高德的日常打开率,跳出即插即用、用完即拔的 "U 盘属性 ",其本地生活服务的榜单,还可以升级,可以和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进行结合,成为淘宝闪购的 " 推荐榜 ",用不可以刷单、刷榜的评价体系,用难以作假的导航流量形成 " 可信种草 " 达成差异化消费体验。

张书乐认为,导航带来的自然流量,很难被刷榜,这是一种原生态的消费走势选择。高德依然是导航,但通过扫街榜变成了一种导购。对高德来说,可以让活跃用户变得更高频活跃,而不是有用时打开,成为手机里的半沉默应用;对于阿里来说,淘宝电商的新矩阵需要有差异化友商的独特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线下场景一直没能有效突破的状态,来自导航流量的 " 差评 " 体系,或许将让突破口隐约浮现。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阿里通过高德重启本地生活战略,是对其本地生活业务的重新整合和再定位。阿里曾多次尝试本地生活,但效果一直不佳。这次将高德作为核心入口,而非此前的口碑或饿了么,显示出阿里对 " 出行即服务 " 的理解加深。" 在我看来,它希望以高德的流量优势为突破口,以重新构建一个完整的本地生活生态,与美团展开正面竞争。"

行业观察家、冷叔笔记谢璞认为,如今俞永福已经离开高德,所以改变也是正常的。市场在变,如果还是之前的 " 高德导航 ",可能没有了现在的 " 高德地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打法。

对标美团,应对抖音挑战

阿里此次调整的背景,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高速增长与激烈竞争。据艾瑞咨询数据,2025 年中国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达 35.3 万亿元,线上渗透率突破 30%。

其中,美团凭借大众点评的 UGC 内容与外卖供应链占据超 60% 市场份额,抖音则通过低价团购与流量优势快速崛起,据 " 晚点 LatePost" 等媒体报道,2024 年,抖音生活服务支付 GMV 约 5600 亿元(其中约包括 600 亿元泛零售领域)。2024 年,抖音生活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速达 81%。

面对双重夹击,阿里选择以高德突围,利用出行场景的天然流量入口,实现 " 无感式 " 消费转化,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高德地图选择在阿里周年庆推出 " 扫街榜 ",与大众点评同日宣布重启 " 品质外卖 "。两者一攻一守,清晰地勾勒出当前市场竞争的焦点:高德意图切入美团的到店业务腹地,而美团则通过强化到家服务来巩固壁垒并反击。

陈礼腾指出,高德的 " 扫街榜 " 是其基于自身独特优势发起的一次精准打击。其核心竞争力来自超 1.7 亿日活用户产生的真实导航行为数据。这种数据更难造假,从而建立一种更客观、更具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同时,高德将消费决策与 LBS(地理位置服务)场景深度融合,能在用户导航结束或搜索地点后,自然地推荐周边优质店铺,实现了从 " 工具 " 到 " 服务 " 的无缝转换,极大地缩短了决策和转化路径。这背后是阿里希望借助高德这一超级流量入口,结合口碑与饿了么,构建 " 内容 - 决策 - 交易 " 商业闭环的战略野心。

而大众点评重启 " 品质外卖 ",是美团系选择将其最核心的优势——多年来积累的庞大 UGC 内容、成熟的 " 必吃榜 " 榜单体系以及深厚的商家资源——直接赋能于外卖业务。陈礼腾表示," 品质外卖 " 的本质是将线下的高分堂食餐厅转化为线上的优质外卖供给,从而提升到家业务的整体品质和用户体验。它强调 "AI+ 真实高分 ",同样是对 " 真实性 " 的回应,旨在用技术手段净化生态,巩固其评价体系的权威性。此举不仅加固了其到店与到家业务的协同护城河,更是在对手擅长的领域开辟了新战场,进行差异化竞争。

行业观察家、冷叔笔记谢璞摄

宋清辉认为,美团的护城河在于其有全球领先的即时配送网络,这也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一言以蔽之,数百万骑手构成的配送网络,保证了用户订单能够高效、准时地送达。这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就能复制,而是需要多年的运营经验和技术积累。此外,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当用户想到 " 吃喝玩乐 " 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团和大众点评。这种品牌认知和用户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也是阿里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的。

不过谢璞认为,扫街榜和大众点评的榜单,目前来看,可能差异不会太大。扫街榜是地图数据,知道 " 你去哪 ",老客什么的,但是还没有到 " 你吃什么了 "," 什么好吃 "。扫街榜是根据数据做的梳理,大众点评是内容基础上的数据,多了一个 " 内容 " 纬度。也就是说,扫街榜,是店,而大众点评是基于菜之上的店。未来扫街榜的机会肯定都有,小红书、抖音也都在做榜,只要数据量够,人气够,内容够,都可以做榜。关键是看榜单的 " 指导性 ",影响力,以及,你究竟想用榜单来做什么?是赚钱还是不让对手赚钱?

谢璞还表示,电商公司没有护城河。过去中国市场一个个案例重申了这点。技术和运营效率才是核心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不要 " 二选一 ",不要胁迫商家参与。从博弈的角度来说,不存在平台、商家、消费者的三赢,总是团结一方打另一方。垄断平台基本上买卖都是 " 多边博弈 ",商家和消费者都是输家。但是有良性竞争,商家和消费者有选择,总归是好事。

陈礼腾指出,美团的护城河第一在于先发优势:深耕本地生活 15 年,积累海量用户和商家数据。第二,形成了从到店、到家(外卖)、出行(打车)等全方位的消费场景。此外,还有精细化的商家管理和用户运营经验。阿里借助高德重返本地生活市场后,双方避免恶性竞争的关键在于差异化:阿里主打 " 行为 + 信用 " 真实榜单,美团深耕 " 全场景闭环 " 体验。监管需共同推动规则制定,如建立行业标准防止价格战,确保消费者获得更优质服务、商家获得公平曝光、平台实现长期价值增长,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宋清辉认为,面对阿里的挑战,美团和阿里应避免陷入过去的 " 烧钱大战 " 和 " 二选一 " 等恶性竞争,转而通过差异化竞争和生态协同来实现多方共赢。例如,双方可以探索在某些非核心业务上进行合作,如美团可以接入高德的导航服务,阿里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接入美团的商家信息,从而共同做大市场,这也符合监管鼓励的互联互通的导向。归根结底,恶性竞争的最终受害者说到底还是消费者和商户,而良性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团和阿里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双方通过创新和合作,共同为消费者和商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陷入无谓的内耗,损人不利己。

图源:罐头图库

谢璞认为,阿里在本地生活的新动作,其实是必然。AI 对互联网的影响,可能很深远。阿里 AI 通义有技术,但夸克不行,C 端不及字节腾讯,那阿里要做的可能就是,AI 重写 APP,跟移动时代一样,移动时代是手机淘宝,AI 时代,未来是什么样子?每个产品每个部门都要做边界的探索和尝试。

沈萌认为,阿里转型,既说明之前困扰阿里系的监管压力在深度整改后逐渐减轻,也表明阿里目前的发展遇到一定瓶颈,急需摆脱过去的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此次,借助高德,阿里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 " 卷土重来 ",战略升级凝聚了阿里集团大级别的支持。

但从历次调整的背景来看,本地生活更像是一个 " 减压键 "。每当行业外部竞争激烈的时候,这个减压键将被反复摁下。

2015 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各自合计出资 60 亿元,合资成立 " 新口碑 " 公司,试图切下本地生活市场蛋糕。而当时,O2O 市场竞争激烈,百度宣布 200 亿加持百度糯米,美团和大众点评也日益强大。

但这次大手笔的动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饿了么前 CEO 王磊曾总结淘点点、口碑当年落败的原因。他说:" 那时候本地生活还不是一个特别大的 market place,美团我们还有稍微大一点的股份,从当时的角度去看口碑肯定要支持支付那一仗,就是为支付服务的,很难单独变成其他平台。"

2021 年,阿里再度在本地生活业务发力,其整合 " 飞高了 " 的本地生活组织架构,试图将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地图导航等日常生活服务场景融会贯通。而当时的背景是,拼多多突破了传统电商的 " 铁幕 ",DAU 首次超过手机淘宝,给阿里主站电商业务带来巨大压力。 

到了 2023 年,阿里将口碑并入高德。外界认为,美团和大众点评在到店和到家业务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后起之秀抖音也凭借内容优势快速切入本地生活业务,这都给阿里带来压力。阿里需要整合力量应对 " 前有美团,后有抖音 " 的竞争态势。

而此次又通过高德发力线下评价体系和到店消费,也被业界认为与外部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有关。比如,今年上半年抖音电商 GMV 接近 2 万元,二季度增速迫近 40%,远高于淘宝、拼多多。而抖音广告收入增速也超 40%,赚钱能力也领先于其他电商平台。

柏文喜分析,俞永福当年 " 不做团购导航 " 的定位,核心是防御地图过度臃肿、防止分散出行体验。十年后的高德已拥有 7 亿月活、1.2 亿日活生活服务搜索,且面临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截流,必须提高停留时长与变现效率。因此 " 扫街榜 " 看似 " 横跳 ",实则是用同一套导航数据做二次增值:既保住 " 出行第一入口 ",又把流量沉淀为决策内容,属于 " 在轮子上加一张高毛利榜单 " 的延伸,而非砍掉轮子改行做点评。但实际效果如何,还要以观后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大动作也得到阿里更高层的支持。尽管马云已经退休 6 年,但依据凤凰网科技报道,这次高德上新 " 扫街榜 ",还是得到了马云本人的关注以及阿里高层的支持,与 " 淘宝闪购 " 并列 S 级项目。足见 " 阿里系 " 对本地生活业务卷土重来的期待。

你怎么看待这次阿里借助高德在本地生活业务上 " 卷土重来 "?评论区聊聊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高德 阿里巴巴 淘宝 教师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