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总有理 10-17
低调又神秘的电子黑板产业,可能比家长更焦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屏幕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标配。几乎每年开学,都会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对这些 " 电子黑板 " 展开激烈的争论和担忧。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全国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已超过 95%。但这一教学方式的普及,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担忧其对视力产生影响。虽然各方都宣称电子黑板并不会直接影响视力,但依旧无法有力说服这些焦虑的家长。

因此,关于 " 教学便利 " 与 " 视力保护 " 的辩论从未停歇。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随着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日益增加,尽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可给众多家长的感觉却是,不少学校在实际教学中远超这一占比。

在关于 " 电子屏幕教学 " 的争论背后,一个庞大却常被忽视的产业逐渐浮出水面:电子黑板产业。

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开信息中,我们很难查询到这一产业的具体市场规模的权威数据,包括每年的电子黑板增量也不得而知。只能查阅到一些零星的市场化信息:

有资料显示,IDC 2024 年发布的《中国交互式显示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电子白板整体市场规模达约 18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2.3%。

这组公开数据是目前业内对电子黑板产业引用最多的规模统计。但数据中是否包括电子黑板的另一大品类智慧黑板无从得知。相关的权威数据实在太少了,只有每间教室里标配的电子黑板,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市场的庞大体量。

与此同时,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头部企业:

传统教育装备商希沃、鸿合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市场份额达 52%;TCL、海信等家电企业凭借面板优势紧随其后,占比约 28%;华为、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则以 AI 方案为切入点布局该领域,增速高达 120%。

只不过,随着普及率越来越高,它们或许比家长更焦虑。

电子黑板的 " 未来 " 在哪里?

不可否认,这一产业的兴衰,始终与教育事业深度绑定。2024 年《中国交互式显示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在整个电子白板(黑板)市场中,教育领域占比最高,约为 68%。

虽然当前小学、幼儿园因为招生问题在逐渐减少,但之前生育高峰的 " 滞后效应 " 推动高中教育资源扩容。2023 年全国普通高中数量达 1.54 万所,较上年增加 355 所,增幅 2.36%。

短时间内的办学规模扩张,直接拉动了教室设备的采购需求。

另外,特殊教育的兴起填补了另一块需求空白,2023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量已达 49.83 万所。同时,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5-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金额自 36,129 亿元增长至 57,87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8.17%。

尤其是教育技术装备的项目拨款,为产业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2017 至 2023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由 3,405 亿元增至 5,776 亿元。庞大的数字与四十多万所学校共同奶活了整个电子黑板产业,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官方集中采购往往能为一家相关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细究电子黑板的价格带:

基础型 ( 1.5 万 -2 万元 ) 满足书写 + 投影基础需求,占 K12 市场 65% 份额;专业型 ( 2 万 -3.5 万元 ) 集成录播、远程互动功能,高校采购占比达 72%;旗舰型 ( 3.5 万元以上 ) 配备 AR 教学、多屏协作,重点校示范教室标配。

一旦集中公开招标采购,所产生的交易额不可小觑。

中国招标网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电子黑板市场成交金额占比中,100 万 -500 万元约占 40.45%(381 次招标);50 万 -100 万元占比 15.71%(148 次);1000 万元以上占比 5.10%(48 次,含多地教育局千万级订单)。

在这一赛道上,单笔百万成交额似乎是市场常见。以常德市鼎城区的官方公开数据为例,2024 年,武陵小学、花船庙小学、常沅小学、严家岗小学、斗姆湖中学智慧黑板采购,金额高达 2148000 元。

在巨大红利的滋养下,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展顺风顺水。

据悉,希沃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牌,2025 年第一季度的中标金额达到 9.2762 亿元,占比 33.99%。8 月 26 日,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发布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05.65 亿元,同比增长 4.39%。

2025 年上半年,希沃白板活跃教师用户数达 700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70 万人。截至 6 月底,已累计产生课件超 15 亿份,较上年末新增超 3 亿份;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覆盖超 3000 所学校,应用于超 7000 间教室;希沃 AI 备课激活用户数量超 60 万。

图片来自作者团队拍摄

然而,家长的视力担忧尚未消散,以希沃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企业,已被另一重焦虑笼罩。

一方面,随着出生率的持续走低,未来学校数量已难有明显增长,甚至总体在下降,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47.00 万所(2023 年为 49.83 万)另一方面,原本偌大的 K12 扩张节奏也在不断放缓。

环境层面的微妙调整,在希沃的经营数据中得到了清晰印证:2025 年上半年,母公司毛利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98 亿元,同比下降 19.66%。

未来,电子黑板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事实上,除了教育市场,行业应用多元化已经出现。

2024 年,中国交互式显示设备市场中,企业应用场景合计占比约 27%;剩余 5% 则分布在医疗、零售等新兴垂直领域。希沃们也在加速转型,早在 2024 年上半年,母公司视源股份的企业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46 亿元,同比增长 5.61%。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基本成型,海外成了行业方向。比如,欧洲部分国家对智慧教室的改造需求、印度等新兴市场对基础教学设备的普及需求均在快速增长。

事实也的确如此,2024 年上半年,视源股份在海外市场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录得 23.24 亿元,同比增长 69.32%。

当然,这也意味着,过去依赖国内教育市场红利便能轻松躺赢的日子已成过往,如今的希沃们,要在陌生领域从零开始摸索,即便新赛道有零星亮点,焦虑,短时间里也没法从它们的身上真正褪去。

护眼、护眼、还是护眼

围绕电子黑板是否影响孩子视力,家长的讨论一年比一年激烈。

这份焦虑并非没有依据,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率正逐年攀升,国家卫健委 2022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 52.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 35%。如此高的比例,让家长很自然地将矛头指向了电子产品。

如今,这届家长对电子产品 " 谈之色变 "。

有些家庭甚至严格禁止孩子接触平板、手机," 大户外育儿 " 一度成为主流。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显示,暑假期间,86.5% 的受访家长表示会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希望通过自然光照和运动守护视力。

无独有偶,《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2024 年)》中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户外活动与视力的关联:2024 年上海全市幼儿园幼儿在园户外活动时长较 2023 年增加 15%,同期在园幼儿的视力异常率也随之有所降低。

在这样的心态下,家长对 " 一切电子产品 " 的提防延伸到了电子黑板上。

面对这份焦虑,部分学校也开始尝试缓解矛盾,推行 " 无电子屏日 ":比如杭州某小学自 2023 年起固定推行这一制度,无锡、苏州、南京等地的多所小学也陆续跟进。

但无论是家长对电子产品的严格规避,还是学校的 " 无电子屏日 ",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黑板早已成为教学的 " 刚需品 ",完全脱离屏幕不现实,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

或许,想真正从源头化解 " 教学便利 " 与 " 视力保护 " 的矛盾,突破口在企业端,尤其是近两年在电子黑板赛道快速崛起的新玩家,这些企业入局一开始依傍的就是技术。

时至今日,电子黑板行业已进入 " 护眼技术驱动 " 的新赛点。

具体来看,海尔就曾宣称,其智慧互动黑板搭载了首创的 " 润眼 " 专利技术;是的,你没看错,电子屏幕可以 " 润眼 "。去年 12 月 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4 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公示名单,科大讯飞 AI 黑板也因为护眼技术入选;2025 年,梦派教育白板与会议白板系列产品更是通过国际权威低蓝光认证。

回溯行业早期,电子黑板赛道曾长期处于技术门槛较低的 " 躺赚 " 阶段,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家长对健康需求的提升,技术迭代已成必然。

单就护眼技术而言,短期来看,Mini LED 背光、类自然光调节等技术已成为高端产品的标配;长期维度下,生物识别(如眼动追踪、情绪识别)、纳米材料(如防蓝光涂层、自清洁玻璃)等前沿技术也将逐步融入产品设计。

除了单一产品的技术升级,跨场景生态构建也成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比如,通过 " 电子黑板 + 智能灯 + 可穿戴设备 " 的协同联动,实现教学场景下的全维度体验优化:智能灯根据黑板显示亮度自动调节环境光,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用眼状态。

很明显,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电子黑板市场早已告别希沃等传统教育装备商 " 一家独大 " 的时代。2024 年数据显示,以华为、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凭借 AI 方案切入,增速高达 120%,与传统教育装备商(占据 52% 市场份额)、家电巨头(占比 28%)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新格局。

格局重塑与技术竞争的双倍压力下,行业头部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

以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为例,其累计获得专利近 9000 项,人均拥有 1.5 项发明专利、0.6 项软件著作权,2024 年研发费用更是达到 14 亿元。

其他企业同样不甘落后:2024 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达 45.8 亿元,同比增长 19.37%;鸿合科技研发支出约 1.9 亿元;华科飞扬研发费用首次突破 2000 万元,且其 2021-2024 年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高位,行业整体研发力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自作者团队拍摄

可是,隐忧也就此显露。表面上,企业扎堆押注护眼、争夺跨场景生态,让赛道充满活力,但细究会发现,行业竞争逐渐脱离理性。

据悉,不少中小厂商为抢占市场,打起了技术 " 擦边球 ":有的产品仅贴了 " 低蓝光认证 " 标签,实际未采用硬件级防蓝光技术,而是软件调低屏幕亮度,导致课件显示模糊,反而加重学生视觉疲劳。

说到底,电子黑板赛道的终极目标,与先进技术的关系不大,而是要真正服务于教育与学生健康,如果偏离了教育科技的意义,再高超的技术也会沦为泡影。

遇事不决,又是 AI 解决?

时至今日,电子黑板行业还显现出另外一个发展方向:AI 化与智能化转型。

在人工智能深度改写各行各业的当下,电子黑板已经摆脱了仅用于 PPT 展示与板书书写的 " 大号屏幕 " 定位,转而迎合起 AI+ 教育,这本身也是全球人工智能赛道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Precedence Research 发布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 AI 教育市场规模已达 51.8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70.5 亿美元;长期来看,该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4 年突破 1123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36.02%。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AI 赋能的电子黑板的确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教学价值。

以 2024 年科大讯飞发布的星火智慧黑板为例,其规模化应用数据显示,该产品可帮助教师减轻 56% 的教学设计负担,同时将课件制作效率提升 64%。

对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同样突出,相关试点调研结果显示,84.3% 的受访教师认为,黑板内置的数学教师助手功能,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希沃也在 AI 化领域展开布局:

推出了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还通过 AI 教学空间构建起数字化课堂的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手写板书与教学资源库的实时关联,可将化学方程式、函数图像、立体几何等传统教学中难以具象化的抽象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化呈现。

当前,各大企业凭借 AI 加速抢夺教育资源,仅希沃、科大讯飞就争得互不相让。

数据显示,星火智慧黑板已经在全国 4.2 万所学校应用,1.3 亿节课堂数据显示数字化板书、结构化微课、语音笔调用、虚拟人问答等功能。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在全国已建成 19 个重点应用示范区,覆盖超 2000 所学校,生成超 15 万份课堂智能反馈报告。

新入局者更在技术架构上寻求突破:

据悉,翼鸥教育 ClassIn 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模式,边缘端保障课堂指令低延迟响应,云端负责模型迭代,其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引擎能根据学生答题轨迹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欧帝科技则引入 DeepSeek R1 开源大模型,让智慧黑板具备实时板书识别、教学重点自动提炼能力。

企业的资源争夺看似是市场份额的比拼,实际上,早已升级为 AI 技术架构与教育生态的底层博弈。这也就意味着,单纯的功能叠加很难再形成这一行业的壁垒,头部玩家正通过 " 硬件 + 算法 + 内容 + 服务 " 的全链条布局构建竞争护城河。

这对于电子黑板,乃至整个教育生态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对于 AI 行业而言,同样有正向意义。

这几年,AI 的身影常出现在一些热闹却略显浮夸的场景里,比如,化身机器人在商场跳舞、在跑道竞走,更因 " 人造子宫 " 闹出乌龙,这些戏剧化的呈现,一度让人觉得 AI 徘徊在现实应用的边界外。

而当企业的目光落在电子黑板上,或许 AI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AI 真是万金油,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未可知,但是真能解决各行各业的焦虑感,什么问题只要一加上 AI,仿佛就有了希望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教学 中小学 教育部 浮出水面 科大讯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