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可能是一部非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精良的制作、贴近年轻人的语言与内心渴望,或许正是它拥有超高人气的缘由。
大概我们都有一点 " 疯 ",而爱,是允许你 " 疯 ",并依然将你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接纳。
《盛夏芬德拉》片尾,四人围坐,两男两女各自讲述对情感的理解,随后向镜头前的观众送上祝福。
字幕浮现《盛夏芬德拉》与《深情诱引》两部剧名,这一幕在冗长剧情结束后,悄然勾起观众心中一丝暖意与好奇:
暖在 " 有情人终成眷属 " 虽显俗套,却贴合观众对结局的期待;
好奇则在于,没看过《深情诱引》的人,大概率会回头补课这部去年爆款短剧,甚至惊叹:
这竟然能组成一个 " 情感宇宙 "?!
今年国庆期间,于红果短剧平台上线的《盛夏芬德拉》累计播放量突破 30 亿,并反哺前作,让《深情诱引》重回热搜。
至于它算不算 " 细糠 " ——
短剧受众与因此剧吸引而来的非短剧观众,或许各执一词。
一方面,《盛夏芬德拉》与《深情诱引》看似仍是男女情爱的 " 霸总戏 ",但这一点我们稍后会展开;
另一方面,单从画面构图、运镜手法、色调处理,乃至近乎时尚大片的 " 写真风 " 和字体设计,都透出十足的精致,令文艺属性观众印象深刻。
尤其当长剧或电影观众带着 " 猎奇 " 心态点开,往往会收获不少惊喜。
细节拉满,点到为止
相较于其他短剧,《盛夏芬德拉》的镜头语言颇具巧思:
某些场景中,竖屏短剧竟呈现出运动感,甚至采用主观视角。
例如借 " 毛巾 " 视角穿梭于宴会人群,最终 " 停 " 在男女主面前,形成仰视;女主床上锻炼时,镜头又缓缓横移。画面多采用黄金比例构图,偏爱以中远景推进情节,仿佛以旁观者身份代入故事。光线处理也基本达到优质影视剧水准,雨伞、路灯、夜色中的明暗对比鲜明。
不同于一般 " 怼脸拍 " 短剧,男女主站位随情感状态变化,时而 " 男高女低 ",时而 " 女高男低 ";当二人心意相通或正面交锋,则采用对站或对坐的平衡构图。
情节推进中," 男追女 " 与 " 女拒男 " 的焦灼感交织,画面偏向黑白灰的写真风格,而最终机场相拥的圆满场景,则以远景柔光收尾。
若能留意这些细节,想必会对制作团队的水准多一份认可。
观剧时,不少人会被一种 " 诡异 " 的男主独白逗笑:
低沉的画外音尽显男性在感情中的内心戏,文绉绉的台词略带王家卫电影中 " 树洞 " 的既视感。
主创显然懂得如何调侃——女主飙脏话自带 " 哔 " 声消音,向闺蜜吐槽继续口吐芬芳,闺蜜冷静挥手制止:
" 不要再说了,过不了审!"
偶尔穿插的 " 死侍式穿镜 " 吐槽,对观众极为友好。
接下来的内容也颇有意思——
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衍生短剧,《盛夏芬德拉》乍看与昔日校园口袋书内容相似:
霸道总裁与骄傲千金,唯我独尊、疯狂相爱。
但它并非 " 灰姑娘 " 设定。
女主白清枚(郭宇欣 饰)本身是富二代,自由摄影师,吃穿不愁。为家族利益遵从父命,与周家大少爷周晟安(刘萧旭 饰)政治联姻。
第一集两人便约法三章:不闻、不问、不管。
主打一个 " 大家都有钱,等于大家都没钱 "。
既然平等,视角便回归情感起点:
" 你我 " 能否看对眼。
需说明的是,《盛夏芬德拉》中几乎没有阻碍二人的外部因素,观众熟悉的 " 情敌 "" 继母 "" 家族利益 " 等皆可忽略。所有矛盾全靠女主自己 " 作 ",不断给男主制造麻烦。
而这,正是该剧深受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追捧的原因。它契合了每个小女生情感懵懂期的终极幻想:
" 我 " 一无是处,毛病一堆,有时连自己都讨厌自己,却有一个无限包容的男人,愿接纳 " 我 " 的所有缺点。
消弭伤痛,呼唤信心
" 双相情感障碍 " 是一种兼具躁狂与抑郁的精神疾病,情绪起伏大、反复无常,常伴随注意力涣散、冲动消费、被害妄想等症状。
了解这一点,再回看女主白清枚的身世——通过男主周晟安的讲述,观众在她一次次 " 作 " 的过程中,逐渐读懂她的行为逻辑:
从继母出场,两人对话,以白清枚一句 " 破坏别人家庭 " 为引,观众慢慢得知女主的遭遇——
幼年时,因父亲出轨,母亲精神崩溃,在她面前自杀。
童年阴影造成她对情感的极度不安与失望,这也解释了为何作为现代女性、白家千金,她会坦然接受成为家族联姻的献祭。
从开场看似 " 有钱人不在乎感情 ",到逐渐揭示 " 内心对情感的恐惧 ",该剧人设过渡自然流畅。
它甚至打破了 " 贤妻良母 " 的刻板印象,白清枚以现代女孩的口吻评价周晟安,在她眼中,对方不过是 " 三十岁的老男人 "。随之展开种种幻想:
" 老男人疯起来也挺可怕 "" 在我身上重复机械运动 "" 像《新闻联播》里的人 "" 好想扒了他 "……
因此《盛夏芬德拉》前半段氛围轻松活泼,点到即止的 " 污 " 与恰到好处的 " 疯 ",勾勒出一个真实可爱的女孩形象,主动与羞涩并存,大胆与怯懦兼具。
在看似开放、主张 " 开放式婚姻 " 的表象下,实则是情感小白 " 惨遭 " 帅气男主(剧中设定)的细节攻势——
她穿不了高跟鞋,他在宴会上命人为她换上拖鞋。
晚礼服配拖鞋 ……
她问如果一直穿拖鞋行不行,他答可以。
" 老男人会疼人啊!" 闺蜜一句话,令她心动萌芽。
白清枚试探索吻,初夜她说 " 我是第一次,你轻点 ",他回 " 我也是第一次 ",她瞳孔地震 ……
在此之前,她坚信 " 三十岁的老男人 " 怎可能还有 " 第一次 "?
然而至此," 攻守 " 易势。
这也贴合女性确定关系后的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患得患失。加上白清枚自身的 " 双相情感障碍 ",周围朋友的几句 " 假设 " 便让她试图逃离,内心深处难以相信 " 幸福竟如此简单 "。
随后剧情转为霸总由 " 守 " 转 " 攻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上演一场 " 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 "。
种种困难设定暂且不表,结局是女主被感动,重拾对婚姻与家庭的信心,最终为爱结合。
如闺蜜所言,能 " 过审 " 且不突兀。
而旁观者,或可借此打破一些对短剧的偏见。
回味悠长,立意新颖
即便抛开对人设的颠覆,白清枚何尝不是情感中的 " 灰姑娘 "?
有人说大女主短剧追求的就是 " 爽 ",男主必须 " 虐我千百遍,待她如初恋 "(事实上周晟安确实是白清枚的初恋兼初夜)。
但若细品,这是一个关于 " 以爱救赎 " 的故事。
它只是披着 " 豪门联姻 " 的外衣,用财富对冲了男女主的身份差距,将他们还原为真实的男女情感:
" 老男人 " 并非情场老手," 疯女孩 " 也非恋爱达人。
反而以 " 先上车后补票 " 的荒诞设定完成了视角转换。在白清枚眼中," 老男人 " 本是只会做生意的机器,她渴望的是有共同语言的灵魂伴侣。却沦陷于周晟安的细腻——一碗乌冬面成为内心的归宿。即便离开他,她曾以为的 " 共同语言 " 也变得索然无味;反而在周晟安家中,发现他为她研究摄影时,感受到温暖。
周晟安也从最初对联姻的无所谓,渐渐被女孩身上放肆的活力吸引。他想读懂白清枚的内心,也从她讲述海外拍摄的经历中,触摸到她善良的本质。
这种人物关系的推进无需刻意渲染,剧中仅凭台词或字幕便让观众心领神会:
周晟安:" 你想和谁结婚?"
白清枚:" 只要不是你就行。"
简单、明了,余味绵长。
这个过程甚至无法用 " 正确 " 界定,但它贴合当下男女面对情感时的彷徨与迷茫。
因此,不妨这样理解——
只要贴合当下语境,故事的逻辑与合理性便自然成立。
更何况还有 " 隔壁 "《深情诱引》中的男女角色前来助阵,恰恰通过不同视角,结构了男性与女性对情感的理解。
片尾两对夫妻结婚生子,对着镜头送上祝福,让看似只有 " 女爽 " 的偏见得以消融。
用正能量的话来说,正是 " 我们在这个时代需要呼唤两性之间的彼此理解与忠贞,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的信心 "。
尽管这可能是一部非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精良的制作、贴近年轻人的语言与内心渴望,或许正是它拥有超高人气的缘由。
大概我们都有一点 " 疯 ",而爱,是允许你 " 疯 ",并依然将你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接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