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财经 前天
联想求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图源:联想官网

丨苏芮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传统 PC 出货量达 7590 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9.4%,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

其中,联想则以 1940 万台出货量、25.5% 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增速高达 17.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虽然交出了一份耀眼的销售成绩单,但预计难以掩盖联想在国内 PC 市场存在感低的事实。

每年金九银十,伴随着一场场新品发布会,科技界俨然成了热闹的舞台,吸引着各大媒体的头条与消费者的目光。

但在各大品牌为了流量互不相让时,联想却显得有些落寞。作为曾经的科技巨头,其如今在激烈的曝光战中,声量却早已微乎其微。

显然,联想看似越来越挣钱了,殊不知其正悄然陷入 " 中年焦虑 " 中。

01

财报漂亮,内在焦虑

虽然联想在国内存在感不够高,但其实人家正闷声发大财。

据天眼查显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曾用名: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 ,成立于 1984 年,联想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15.59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2333.64 亿元相比增长 20.67%;净利润达 41.76 亿元,同比增长 48.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9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44.41%。

联想本季度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再创新高,以 973 亿元人民币的业绩收官,同比增幅达 18%。

细分来看,PC 及相关业务成为增长主力,营收同比提升 19%,进一步巩固核心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大区市场同步发力,均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展现出全域业务的强劲韧性。

其中,仅第二季度,联想的营业收入为 1344.2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 22%;净利润更是高达 36.4 亿元,同比翻了一倍还多。

(图源:联想财报)

事实上,联想集团最近五年的业绩非常可观。

财报数据统计显示,最近五年时间里,联想集团的净利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保持在 10 亿 -20 亿美元区间。

在全球 PC 市场,联想表现也很稳健。它不仅稳居 PC 整体市占率榜首,在 Windows AI PC 领域同样保持全球第一,且 AI PC 已占其自身 PC 总出货量的 30% 以上。

不过,尽管联想集团业绩不错,但其并非真的高枕无忧。

联想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涵盖 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 IDG 业务,不仅营收达到 134.6 亿美元,其占比更攀升至 71.48%。

显然,联想 PC 业务营收占比高达 53%,而非 PC 业务营收占比仅为 47%。

虽然看似两项业务占比相差不大,但依旧难以掩盖 PC 业务是联想 " 现金牛 " 的事实。

毕竟,多年来 PC 业务都占据联想的 " 半壁江山 ",而这次联想业绩亮眼,其实也离不开全球 PC 业务回暖助力。

但从深层次看,联想在非 PC 业务的发展明显差强人意。

其实在过去几年,联想也曾试图在非 PC 业务进行布局,也一度发展不错。

2014 年时,联想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曾经一跃超越三星,以 12.5% 位居第一。

但此后,由于其沉溺于运营商渠道,没有进行互联网直销运营布局,因此错失了 3G 到 4G 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

小米、华为、vivo 等品牌强势崛起后,联想手机业务也慢慢失去市场。虽然联想曾试图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扭转颓势,但依旧难以更改边缘化的命运。

对于品牌而言,倘若业务渠道太过单一,一旦主业不振,便会因缺乏新的增长点,很快陷入经营瓶颈,甚至深陷危机。

02

墙外开花,墙内口碑堪忧

众所周知,联想是名副其实的国产品牌,但其业绩却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算是出海界的 " 优等生 "。

统计数据显示,联想有 77% 的收入都来自海外,其中主要来源于美国市场,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

根据 Canalys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联想的台式机与笔记本产品在美国 PC 市场合计拿下 18.4% 的市场份额,同时以 19.9% 的同比增长率,跑赢 14.7% 的市场平均水平。

此外,联想与头部品牌的差距持续收窄。相比较以往,与排名第一、第二的惠普(24.3%)和戴尔(23.0%)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也明显更小了,市场竞争格局正逐步被改写。

不得不说,联想能在美国站稳脚跟,也得益于其高超的经营策略。

在美国市场,联想不光是一家卖硬件的电脑公司,还会卖服务,包括 IT 服务、设备租赁等。

很多购置联想产品的客户都是企业,虽然决策周期长,但一旦选定供应商,便不会轻易更换,这令联想在美国市场的收入更加稳定。

相比之下,联想虽然在国内市场依旧保持一哥位置,但是经营压力明显更大。

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 PC 市场(不含平板)整体呈增长态势,第一季度总出货量 890 万台,同比增长 12%;第二季度总出货量则进一步攀升至 1020 万台,同比增速依旧维持 12%。

具体来看,Q1 时,联想虽稳坐市场第一,但核心数据承压,263 万台的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10 万台,市占率同步下滑;进入 Q2 后,联想重回增长轨道,以 340 万台出货量、34% 市占率延续领先地位,13% 的同比增速甚至跑赢市场。而华为在第二季度位列第二,出货量 100 万台,市场份额 10%,同比下滑 15%。

在过去一年,国内为了助力消费市场,曾推出了国补等一系列政策。联想虽贵为 PC 一哥,但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归根结底,联想的供应链和渠道策略并未针对国补政策做出及时调整。

相比之下,华为等竞争对手通过快速响应政策导向,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虽然联想在第二季度销量回暖,但华为、小米等竞品对其的追击依旧很激烈,其面临的挑战仍不少。

03

押注 AI,亟需冲破现实瓶颈

随着 AI 时代来临,联想也不得不再次站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亟需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稳固地位。

与 PC 时代不同,AI 时代的游戏规则显然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

风口来临,即便不当会飞的猪,也没有人愿意当被抛弃的兔。

因此,押注 AI 的互联网厂商并不少,人人都生怕错过这个风口,沦为下一个诺基亚。

但目前来看,既能挣到钱又有话语权的公司,要么是设计 AI 芯片的英伟达,要么就是开发出 ChatGPT 这种大模型的企业。而只做硬件的厂商地位则变得有些尴尬。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联想转型,杨元庆在两会期间也表示:"AI 必须向实而生。"

其实早在 2017 年,联想中国就曾提出 " 联想智慧中国 " 发展策略,希望成为首个 " 智能化 " 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联想自主研发的擎天智能 IT 引擎,已完成从 1.0 到 4.0 的迭代升级,如今不仅融入多模态交互能力,还集成了推理大模型,更通过引入智能体模块持续完善功能,成为驱动其业务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2025 年被行业普遍视作智能体技术落地的元年,联想也借此契机对 " 日出东方 " 战略进行全面升级,确立 " 以混合式 AI 助力中国智能化转型 " 为主要发展方向,以 " 个人智能 + 企业智能 + 公共智能 " 融合为基础,构建差异化技术路径与产品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联想要全力押注 "AI PC"。

不过,虽然联想在 AI 方面进行了精密布局,但其要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随着 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各个行业,GPU 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价格大幅增长后,也直接推高了服务器制造成本。

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联想的 ISG 业务经营亏损高达 8550 万美元,经营利润率低至- 2%。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联想的 SSG 业务展现出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利润率达到了 22.2%。

这种巨大的利润差距,也清晰地反映出真正的高附加值环节依然被上游芯片厂商牢牢掌控。

此外,在消费市场,随着云端的大语言模型、图像生成以及视频制作技术日益成熟并能满足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 AI 需求,普通用户对本地硬件升级的需求也在减弱。

更令联想一直难以突破的困境,便是在生态控制方面的缺失。

华为有鸿蒙系统和自研芯片,苹果主打优势便是苹果生态系统和自研 M 系列芯片,但联想在软件方面要依赖微软的 Windows 系统和 Copilot 功能,硬件方面则主要来自英特尔、AMD 的 NPU 芯片。

显然,联想更像是一个组装商,无论硬件软件都缺少自己的核心产品,自然也缺乏了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有着 40 年历史的老 PC 品牌,联想依旧可以稳占行业头部,甚至 2025/26 财年 Q1 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业绩答卷,自然有其一定竞争优势。

不过,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永远是激烈并残酷的。

虽然联想努力在 AI 风口转型,却依旧难以改变其想象空间有限的问题。

归根结底,联想虽然口号喊得响,但实际研发投入并不高。

财报数据显示,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联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21.95 亿美元、20.28 亿美元以及 22.88 亿美元,虽然看似在稳步增加,但其研发费用率却分别为 3.54%、3.57% 以及 3.31%,实际上还在原地踏步。

反观华为,2024 年时公司的研发费用为 1797 亿元,费用率高达 20.8%,近十年累计研发费用超 12490 亿元。

正由于华为每年投入高达几千亿的研发费用,才使其可以在行业竞争中屹立不倒,大有赶超国际头部的趋势。

联想在 AI 方面布局,不能只是一味吃 PC 业务 " 老本 ",更应该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构筑真正的技术壁垒。

毕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长期发展,还是要回归技术本质和增强差异化竞争力,否则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只会被逐渐边缘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联想 出货量 成绩单 科技巨头 智能手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