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山核桃
距离罗永浩和西贝所掀起的 " 预制菜全民大讨论 ",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场餐饮业的 " 集体性危机 " 里,有人跌倒,有人吃饱。
终于 " 听劝 " 的西贝,正以一系列的降价发券、调改菜品、更换门头等动作,扭转品牌形象;捞王等企业则是通过店内宣传,低调整改;还有一批早就主动公开家底的餐饮企业,如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则借同行送来的泼天富贵,又火了一把。
这些阶段性的动作反映出这场余波之外,当下餐饮业的两个共识:
一是商家与消费者对 " 预制菜 " 范畴的理解存在巨大的鸿沟,即便预加工食材、中央厨房等模式已遍布餐饮业,但很多餐企忽略了基础性的沟通。
二是在《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政策和餐企主动披露下,预制菜行业有望进一步走向规范和透明。
缓解消费者 " 谈预制菜色变 " 恐慌只是短期任务,餐饮业如何通过 " 爆改自救 ",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才是长期课题。
这些爆改对消费者来说,究竟有没有成效?不同餐饮企业差异化的调改措施里,折射出餐饮行业的哪些核心趋势?
最近,财经无忌线下走访发现," 西贝风波 " 后,在政策推动和消费者的情绪敏感下,对餐饮业而言,未来可能只有两种路径:
要么做极致的效率派,走规模化路径,像老乡鸡一样主动开源;要么就做不卷规模的街边的烟火小店或精致餐馆。
留给那些 " 差不多口味、差不多价格、差不多体验 " 的中间派的时间不多了。
1、" 西贝风波 " 后,餐饮业爆改众生相
" 我们的牛肉、梅花肉都很新鲜,家里用的是什么调料,我们就用什么调料,隔夜饭不可能出现。" 在大米先生的抖音直播间内,主播一边展示着自家的 " 明厨亮灶 ",另一边 BGM 是锅铲与锅碰撞出的 " 铛铛 " 声。
同一时间,老乡鸡也在直播间里搞起了后厨揭秘,不仅大大方方秀出食材,还展示起智能煮饭车、炒菜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甚至手把手教起网友 " 毛菜和净菜的区别 ",堪比大型的 " 预制菜科普现场 "。
" 后厨直播热 " 只是 " 西贝风波 " 下,餐饮业爆改自己的动作之一。
财经无忌走访南京线下连锁餐饮门店发现,在这场关于 " 预制菜 " 的餐饮业爆改众生相里,有典型的四派玩家:
一类是大刀阔斧派。典型如西贝,直接通过菜品及生产工艺调整、降价、改换门头 logo 及标语等动作,多举并下。
一类是低调潜水派。规范 " 预制菜 " 等相关表述,针对门店的加工工艺进行初步的消费者说明,比如绿茶低调撤下门店的 " 无预制菜、现点现做 " 的招牌。
我们走访线下餐饮门店还发现,一些餐饮店开始主动介绍菜品分类及标准,比如捞王;还有的会在菜单或菜品介绍上进一步强化 " 现切、现烤 " 的概念。
一类是巧借东风派。
此类玩家指那些本就打着 " 现炒 " 概念,在透明化上已有部分动作的玩家,在此次舆论中,巧妙借 " 西贝流量 " 迎来了出圈机会,譬如率先开启 " 后厨直播 " 的大米先生,还有进一步针对菜品进行分类公示的大碗先生等。
一类是先行布道派。
典型就是被罗永浩点名的老乡鸡,迎来了一次消费者的集体关注和同行的 " 像素级模仿 "。
今年 9 月,在 GitHub 上,一个基于《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编写的名为「CookLikeHOC」的开源项目意外出圈。
开发者 SoilZhu 是一位大二的学生,他谈到开发初衷,是源自 2024 年老乡鸡公布了自己的《菜品溯源报告》。
" 作为一个从‘肥西老母鸡’吃到’老乡鸡‘的安徽人,出于一种‘ just for fun ’的恶趣味心理,当时的我决定假戏真做一把:把老乡鸡的这份《菜品溯源报告》真的放到开源平台上,会怎么样?"
开发者本人也没想到,这一本在 2024 年就完工的项目,在一年后会因 " 西贝事件 " 成为关注的对象,
避免殃及池鱼,顺便蹭波流量,这是餐饮玩家们加速爆改自己的核心目的,短期的动作仍是围绕 " 人、货、场 "。
• 在 " 人 " 上,包括对一线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能准确回答消费者对菜品制作的疑问,同时也在通过短期的降价补贴,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消费。
• 在 " 货 " 上,一方面是根据现行标准和同行经验,对菜品进行分类和标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在针对供应链进行优化。
• 在 " 场 " 上,则是基于消费者理解的 " 现炒现做 ",营销更具锅气和烟火气的场景,如大搞后厨直播、开设明档等等。
从 " 西贝事件 " 里汲取教训,将行业的预制菜认知和公众认知的 " 对齐 ",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餐饮同行都在通过主动的透明化,集体 " 示好 " 消费者。
2、泼天的富贵,也只有两类人接住了
" 黄金周 " 刚过去一周,我们在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晚上七点,来到位于南京华采天地的西贝。
即便不在高峰期,对比同层的餐饮门店客流,约十几桌人的西贝并不冷清。
「财经无忌」观察到,桌上已经没有了 " 承诺 25 分钟出餐 " 的计时沙漏,在店内就餐客人,一类仍是多以家庭为单位,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就餐,手拿贴画的西贝员工会不时与孩子互动;另一类则是奔着折扣而来的新客,员工会主动在付款时提醒新客这一次日生效的折扣,以吸引新客再次到店。
" 西贝风波 " 后,财经无忌曾接触多位西贝忠实用户,上述用户画像的共性特征为——
30-40 岁年轻家长、城市白领,消费力较强,愿意为便捷且健康的儿童餐付费。
对于 " 是否还会选择去西贝 " 的拷问,多数西贝用户都表示 " 还会继续去,只是对专业儿童餐祛魅了 "。
一位宝妈说:" 拗不过孩子喜欢吃西贝的大盘鸡 ",还有用户告诉我们:" 会减少去,但暂时还没找到替代西贝的选择 "。
一次舆论危机固然将西贝架在了火上烤,但通过短期的降价折扣、公开的消费者沟通以及透明化动作,西贝正在全力修复消费者信任。
西贝绝地求生的同时,如前文所述,另一边的同行也在巧借西贝的东风。
谁接住了西贝送来的泼天富贵?背后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此次 " 西贝事件 " 里颇为高调的餐饮商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西贝类似信奉 " 标准化、单店效率 " 的连锁餐饮玩家,除了先行者老乡鸡外,我们发现此轮出圈的餐饮玩家为大米先生、大碗先生、费大厨、兰湘子等。
据「新榜」数据,9 月 12 日,大米先生抖音账号单场直播的累计观看人次超 340 万,最高在线人数超 10 万,仅一场直播就带动了约 1.1 万单成交量," 高调 " 所带来的转化效率非常可观。
上述玩家之所以能大方公开家底,也有聪明之处:主打地方菜系和 " 小炒 " 概念。
" 大米先生们 " 敏锐地抓住了供给两端 " 预制菜平衡点 "。
一方面," 小炒 " 在消费者心智中本就天然具备 " 锅气十足 " 的印象。
另一方面,从品牌端角度," 小炒 " 这一品类也具备 " 出餐快、翻台高 " 的优势," 大米先生们 " 靠着 " 单品即爆品 " 一招打天下,同时很早就效仿老乡鸡,通过自查自检、门店升级,开放可视化透明厨房等动作,打明牌。
另一类则是家门口的 " 苍蝇小馆 "、烟火小店。
很多中小商家也借 " 西贝事件 ",在店内开启了沉浸式做饭直播。
成都的路边小店 " 罗小洋苍蝇馆子 ",凭借后厨直播炒菜,在抖音吸引了超 170 万粉丝;徐州铜山区的林菲饭店 " 铜山区《尝香聚》" 也用相同的方法给线下门店吸引了 50%-60% 的新客。
这些 " 苍蝇馆子 " 不懂 SOP、也没有标准化,更没有中央厨房,但因为没有规模化扩张的欲望,这种粗糙的真实反倒成为用户感性理解 " 锅气 " 的承载。
两类玩家出圈固然有西贝的影响,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餐饮生态的一场大迁徙:
在消费端,对营销故事祛魅的食客们会越发关注餐饮行业的硬实力:包括原料溯源、食品工艺、供应链、菜品制作等一系列具体环节。
在供给端,餐饮玩家将继续分化,留给那些 " 差不多口味、差不多价格、差不多体验 " 的中间派的生存时间已经不多了。
3、留给中间派的生存机会不多了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近期给出一个论断:
" 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了超级性价比时代,消费者希望价格永远不会涨,但对体验的追求永无止境 "。
所谓的 " 超级性价比 " 所指向的,是当下餐饮行业的 " 无限内卷 " 的格局。
" 低线上化率、低连锁化率 " 依旧让人们相信餐饮业的未来,同时层出不穷的新业态和新品类,也让餐饮是消费行业最具活力的生态之一。
这也有数据的印证。
据赢商大数据统计,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在 12 个重点城市 250+ 标杆购物中心中,餐饮业态中的新兴品牌是非新兴品牌的 2 倍多。
久谦机构的数据也显示,从 2023 年到 2025 年上半年,中国餐饮门店总数从 674.41 万家上升至 798.7 万家。
但另一面,衡量单店盈利能力的 " 月均坪效 " 在原地踏步,客单价也在下滑,连锁品牌 " 增量不增效 ",小店受餐饮决策线上趋势," 没有流量 " 就不被看见,券商研究员将当下餐饮业形容为 " 大浪淘沙,真金已现 ",实际上行业的淘汰赛早就开始了。
有餐饮人士认为:" 行业已经迈入了供给过剩的时代,6 个月就是连锁门店的生死线,所有人都要接受内卷周期的常态化 "。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认为," 西贝风波 " 后,在餐饮业的新常态下,中国餐饮业可能未来只剩下两类玩家:极致的效率和极致的个性,留给中间路线玩家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
极致的效率下,餐饮业要向谁学?向制造业学。
" 效率主义 " 玩家就是标准化的信仰者,老乡鸡和西贝们想要成为 " 下一个麦当劳 ",就必须搭建起自己的生产线和工厂,去集中解决消费者 " 多快能吃到、多快能选好、有多便宜 " 的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不创新,而是需要像制造业一样习惯 " 微利时代 "。我们能看到的趋势是,连锁餐饮商家正在做类似的 " 四件事 ",挤干毛巾里的水。
一是店越开越小,最大化将堂食和外卖结合起来;
二是延长营业时间,覆盖更多时段和消费场景;
三是继续投资央厨、供应链和智能设备建设,降低库存和成本;
四是持续拉新破圈,我们看到如老乡鸡们开始尝试通过赞助马拉松、娱乐赛事,实现人群破圈。
换言之,以效率为中心,是一条更重的路,想赚规模的钱,也势必习惯在大众口袋里弯腰捡钢镚,接受众口难调的事实。
极致的个性下,像谁学?向泡泡玛特学。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将泡泡玛特的崛起形容为 " 无用之用的美 "。
如果说,连锁巨头的优势是规模和成本,而极致个性的玩家胜在细分和深耕,在吃饱之外,创造更多 " 看似无用 " 的体验和场景价值。
合众合餐饮咨询创始人姚哲形容餐饮市场:" 竞争激烈,细分才有机会。在成熟市场中,做大品类的机会越来越少,细分反而成为突破口。" 这也是为什么 " 烟火小店 "、小众地方菜、特色融合菜和一大批米其林高端餐厅至今仍存在的原因。
如果说个性化的玩家做对了什么,他们放弃了对单店效率的执着,追求的是复购,占领用户的心智。
可以确定的是,西贝所掀起的 " 预制菜讨论 " 加速了餐饮行业 " 效率为先、回归初心 " 的趋势,它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参考资料:
1、红餐网:越内卷的餐饮赛道,越能诞生个性化品牌
2、久谦中台:" 快到飞起 " vs " 美到窒息 ":800 万门店数据解密餐饮投资指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