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港,连接钱凯港的航线不久前开通,一批储能柜等绿色产品即将进入秘鲁市场。
在西安,首趟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到德国汉堡仅需 17 天。如今,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已超过 50%。
在海南,自贸港封关压力测试压茬推进,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提高近 53 个百分点。如今,22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构成的开放高地正加速崛起。
“十四五”时期,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从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到推动进博会等开放平台越办越好,再到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合作共赢局面持续拓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十四五”期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 29 项,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全部“清零”;服务业开放试点有序推进,155 项任务覆盖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多次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2021 年至今年 5 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 4.7 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
“十四五”期间,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22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推出 110 余项试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形成近 200 项制度创新成果,源源不断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十四五”期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中国与 50 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开展了绿色基建、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从 2021 年的 2.7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3.1 万亿美元;2021 年到今年上半年,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过 2400 亿美元。
在印尼,雅万高铁开通后,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通行时间从 3 个多小时缩短至 46 分钟,成为印尼现代化交通的一张亮眼名片。
“十四五”期间,我国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完成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签署 8 个双边自贸协定或升级议定书,自贸协定总数达到 23 个。
开放的中国,迸发出强大活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 5 万亿美元、6 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连续 8 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去年首次突破 1 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
新征程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也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