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牛市一波,最受益的不是证券,反而是险资。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国家账本出炉。
大家都看到了,证券交易印花税 1448 亿,涨了 103.4%。
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非常低,当时股市的日均成交量只有 5、6 千亿,但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了。
本以为证券今年很牛了,但没想到险资更牛。
中国人寿最新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单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
没错,是净利润。
直接刷新了中国人寿上市以来的业绩表现。
中国人寿公告称,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1567.85-1776.89 亿,增幅约 50%-70%。
而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归母净利润为 409 亿。
换言之,中国人寿第三季度的净利润,预计将高达 1159-1368 亿。
看下面这个柱状图就很夸张了,今年三季度预计(取平均数)为 1263 亿,简直是 " 擎天柱 " 一般。
这净利润还离谱到什么程度?光是第三季度挣的钱,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2024 年,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为 1069 亿。(经审计)
为什么利润暴增?
中国人寿给出的解释:
A 股市场回稳向好,中国人寿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猫崽翻译一下,就是炒股挣钱了。
并且还是炒科技 AI、前沿科技如量子通信、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方面的领域为主。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猫崽就统计过五大险资炒股的收益表现。
确实很惊人,基本都是翻了几倍。
截至目前,只有中国人寿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
保险公司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它充当蓄水池。
每年收到的巨额保费是十分庞大的 " 储备金 ",为了让这些保费能够保值增值,以应对未来的赔付和获得利润,险资企业就需要去投资。
而它们进行投资的资产范围很广且杂,包括股市、债市,债权投资,定存,权益类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过去险资企业也踩过坑,比如这轮房地产调整周期,险资也受到一定影响。
投资也不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但险资由于资金体量大,在股市上行周期,其收益呈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
中国人寿是新中国首家保险公司,成立至今 76 年,其寿险的保费规模是五大险资中最大的。
以前,中国人寿还请过姚明等明星代言,以获得更高知名度。
但这几年,险资企业的代理人规模持续收缩,中国人寿也收缩很明显。
巅峰时期,中国人寿 2019 年末时的总销售人力达到 184.8 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 161.3 万人。
但到去年,中国人寿的总销售人力只剩 66.6 万人。
也就是过去 5 年,中国人寿平均每年就有 24 万保险人离职的节奏。
而目前,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只剩 61.5 万人了,比腰斩还惨。
可见,不需要这么多卖保险的人了,保险业务也逐渐摸到了 " 天花板 ",保费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图源自中国人寿年报
随着保费收入逐渐走向 " 瓶颈期 ",险资企业把更多精力都放在了综合布局和投资版图上。
比如 2016 年,中国人寿曾入主广发银行,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
又或者是去年投资粤财控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它还出资 75 亿参与鞍钢集团增资引战等。
如今,中国人寿投资版图已经数不清。
甚至,保险出海也称为险资企业的其中一个增长出路,以中国人寿为例,它在新加坡、印尼均设有分公司。
险资企业依然是牛市最大的受益方,但自身的保险产品增长乏力也到了紧要关头。
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我们,来评论区聊聊 ~
—————— 分割线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