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网 前天
昆仑万维,这家游戏上市公司怎么“不做”游戏业务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王佩

临近第三季业绩发布,市场对于各家 AI 公司抱有极大期待,昆仑万维算是一家。

日前,昆仑万维公开表示自己已稳居国内 AI 企业第一梯队,全球月活跃用户接近 4 亿。回顾这家有深深网络游戏标签的上市公司,速途网发现其已经鲜少提及游戏业务,而将 AI 视为信仰般,真正的 AllinAI。

这家 2008 年以网页游戏起家,曾在 2020 年凭借游戏业务创下 12 亿营收辉煌战绩,占比超过 40%,而如今游戏业务占比已断崖式降至 6.4%。昆仑万维为何没有守住这一 " 现金奶牛 ",彻底转型 AI 的前景又如何呢?

从 " 核心 " 到 " 边缘 ",昆仑万维游戏业务怎么了?

作为一家以游戏起家的上市公司,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下昆仑万维游戏业务的发展历程。

速途网通过公开的财报数据发现,在 2015 年上市时,昆仑万维游戏业务是其绝对核心,营收 15.6 亿元,占比高达 85%,虽然早期自主研发了《三国风云》、《武侠风云》等页游,但在上市之时,其收入来源主要以代理发行像《武侠 Q 传》、《战魂》、《忘仙》、《时空猎人》、《剑魂之刃》、《海岛奇兵》等手游为主。

2015 年,昆仑万维启动自研转型,推出《神魔圣域》、《境 · 界 - 魂之觉醒》等产品,但未能获得成功。2016 年,收购闲徕互娱(休闲棋牌平台),试图通过本地化玩法(如房卡模式)拓展用户,闲徕互娱一度成为昆仑万维稳定现金流来源,在 2018 年净利润超 11 亿元,达到峰值。

但在 2020 年,随着因监管政策(文化和旅游部严查赌博类游戏)业绩下滑,未能持续支撑游戏业务;2022 年《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国服代理发行合约到期,多款运营产品步入生命周期晚期。

2020 年,游戏营收占比降至 43.79%,仍为重要板块。在这一年,昆仑万维开始尝试将游戏与 AI 结合,推出《Club Koala》(跨平台大 DAU 游戏,融合 AI 生成、AINPC 等技术),但因美术调整等问题,项目进展缓慢,未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023 年,随着昆仑万维喊出 "All in AGI 与 AIGC" 战略,游戏业务资源进一步被分流。

2024 年报显示,昆仑万维营收 56.62 亿元,其中游戏营收仅为 4 亿元,占比进一步下滑至 7.85%;2025 年上半年,昆仑万维实现营收 37.33 亿元,其中游戏业务收入为 2.39 亿元,仅占总营收的 6.4%,为上市以来新低。

速途网总结就是:游戏业务 " 支柱 " 倒了,倒逼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AI 全产业链迷梦:多头 " 现金奶牛 " 支持公司押注 AI

游戏业务溃败的背后,昆仑万维仍有底气押注 AI,得益于其整体收入的多元化。自多年前,昆仑万维就启动了全球化布局和对 AI 技术的探索。

2025 年中期业绩显示,昆仑万维收入占比最大的为网络广告业务,收入 14.33 亿元占比将近 40%,同时取得 44.58% 的毛利率;同时贡献超过 10% 以上收入的,有 Opera 搜索业务、短剧平台以及海外社交网络业务,且平均毛利率高达 80%;加之原有超高毛利的游戏业务,共同承担起向 AI 研发输血的业务。

速途网了解,昆仑万维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是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2015 年,昆仑万维凭借《王者之刃》、《君王 2》《英雄战魂》、《忘仙》、《时空猎人》等游戏的海外发行,成功登陆深交所,当时其海外收入占比 73.98%。

在 2023 年,昆仑万维开始押注 AI。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 15.4 亿元,同比增长 59.5%;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8.32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 22%,其中 AI 大模型相关研发支出占比超过 50%。

这些投入,换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昆仑万维的 " 天工 " 大模型,已经迭代到 4.0 版本,采用了 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参数规模达到 4000 亿,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开源 MoE 模型之一。基于 " 天工 " 大模型,昆仑万维构建了多元的 AI 业务矩阵,包括 AI 音乐、AI 短剧、AI 社交、AI 游戏等。

比如,AI 音乐平台 Mureka,采用了先进的 Large-scale Transformer 和 Diffusion Transformer 技术,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用户可以通过 Mureka 创作音乐,并上架至平台歌曲商店出售,平台按比例抽佣。截止 2025 年 3 月底,Mureka 的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到约 1200 万美元(月流水约 100 万美元),初具规模效应。

AI 短剧平台 DramaWave,通过 AI 技术实现了内容的快速生成和本地化适配,截至 2025 年 3 月,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到约 1.2 亿美元(月流水约 1000 万美元),迅速跻身海外一线平台。

这也是昆仑万维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7.33 亿元,同比增长 49.23% 的原因。

但是,即便多头 " 现金奶牛 " 输血之下,昆仑万维仍然陷入亏损。

转型的代价:研发、市场和管理三费齐增

尽管 AI 业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昆仑万维的亏损也在加剧。2024 年,公司净亏损 15.95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8.56 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 三费 " 的增加:研发投入、市场推广费用、管理费用。

首先,为了不在 AI 时代掉队,昆仑万维不得持续投入。财报显示,昆仑万维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 " 天工 " 大模型和 AI 算力芯片上。2024 年,研发费用达到 15.4 亿元,同比增长 59.5%,主要用于 " 天工 " 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 AI 算力芯片的研发。

几天前,昆仑万维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 " 昆仑天工 " 和 " 天工智力 " 两家公司,拟向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申请不超过 5,000 万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额度由两家公司共同使用。该公告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模型研发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

其次是市场推广:抢占海外市场,需要 " 烧钱 "。昆仑万维的 AI 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公司投入了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2024 年,销售费用达到 23.04 亿元,同比增长 42.23%;2025 年一季度,销售费用进一步增长 92.11% 至 8.68 亿元。

这些费用,主要用于 AI 软件技术业务和短剧业务的市场推广及充值渠道手续费。比如,DramaWave 为了吸引用户,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最后是管理费用:股权激励与人才争夺," 烧钱 " 不可避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昆仑万维还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费用。2024 年,股权激励费用达到 4.9 亿元,同比增长 55.4%;2025 年一季度,管理费用翻倍至 3.1 亿元。

"AI 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我们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方汉说," 这些费用,是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未来走向:亏损何时止?机构期待 AI 业务助推公司保持高增速

尽管亏损加剧,但昆仑万维对 AI 的未来充满信心。公司预计,2027 年开始,AI 大模型业务将实现盈利。

" 我们的 AI 业务,已经进入了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方汉说,"AI 音乐的年化流水已经达到 1200 万美元,AI 短剧的年化流水已经达到 1.2 亿美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市场对昆仑万维收入增长寄予厚望。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昆仑万维已经完成了从算力到模型到垂类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商业化能力有望持续体现,授予增持评级。同时乐观预测昆仑万维 2025 年全年收入 82 亿元,亏损收窄至 4.8 亿元。这意味着昆仑万维需要保持至少 45% 的收入增速,70% 的利润增速,才可能符合分析师预期,这具有挑战性。

市场同时也不乏质疑。有分析师认为,昆仑万维的 AI 业务竞争过于激烈,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都在加大投入,昆仑万维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还是个未知数。

" 昆仑万维的转型,是一场豪赌。" 一位资深投资人对速途网说," 它赌的是 AI 的未来,赌的是自己的技术实力,赌的是海外市场的潜力。如果赌赢了,它将成为 AI 时代的巨头;如果赌输了,它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速途网看来,未来,昆仑万维能否在 AI 领域突围,取决于它能否先解决亏损问题,能否让 AI 业务扛起大旗。这不仅关乎昆仑万维的生死,也关乎 AI 行业的一个样本——一家游戏上市企业全面转型 AI 公司,能否通过转型 AI 实现重生?

速途网也会持续对昆仑万维的最近进展,并持续观察报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昆仑万维 ai 风云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