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劲方医药(2595.HK)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IPO 发行价为 20.39 港元 / 股。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发行规模 2.33 亿美元,超额配售权行使后将达到 2.68 亿美元,募资总额将创 2022 年以来港股 18A 板块之最。
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已达 1 亿美元,也创 2022 年以来港股 18A 生物科技公司新高。9 名基石投资人包括 RTW 基金、OrbiMed、TruMed、UBS Asset Management ( Singapore ) Ltd.、Vivo 基金、汇添富基金实体、富国实体、西藏源乐晟、清池实体。基石阵容中超半数为专业医药投资人,包括国际顶级医疗专项基金,既往有丰富的长线投资经验。该阵容与较大的发行总规模和流通盘呼应,有助于在上市后提供充裕流动性、维护股价平稳度,并对企业后续的研发经营持续赋能。
同时,劲方医药为港股 IPO 阶段,首个同时手握上市新药与多个 BD 授权收入的 Biotech。氟泽雷塞于 2024 年 8 月上市,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三个获批上市的 KRAS G12C 抑制剂。而 2021 年以来劲方已达成多个授权合作,合作方包括国内外领先的 pharma 及上市企业,包括信达生物、SELLAS、Verastem 等。
劲方医药成立于 2017 年 8 月,由吕强博士和兰炯博士联合创立,专注于肿瘤、免疫类疾病领域的创新疗法开发。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进行 7 轮私募融资、总金额为 14.21 亿元。IPO 之前的 C+ 轮投后估值达到 31.24 亿元。
既为 " 中国首款 KRAS G12C 抑制剂 " 原研方,又手握多条大、小分子产品线与丰富 BD 经验,通过劲方的成长轨迹,我们可透视一家中国 Biotech 企业的典型成长路径。
国产 RAS 赛道破局:从 " 中国首款 " 到 " 全球首创 "
将视角拉近到产品管线,劲方的 RAS 疗法矩阵从 " 不可成药靶点 " 起步," 先啃硬骨头 " 再搭建围绕 RAS 赛道的多元产品系列,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全面 RAS 靶向药开发企业之一。
RAS,即鼠类肉瘤病毒同源癌基因(rat sarcoma viraloncogene homolog),为 1982 年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肿瘤基因,高达 30% 的癌症患者产生 RAS 突变。其中,KRAS 突变最为常见,在约 90% 的胰腺癌、30%~40% 的结直肠癌和 15%~20% 的肺癌患者中检测到该突变。而因 RAS 靶向药开发的成药挑战,直至 2021 年安进 Lumakras 加速获批上市,才打破 " 不可成药 " 魔咒。
通过自主研发及与信达合作,劲方管线中的氟泽雷塞于 2024 年 8 月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今年则在中国澳门获批上市。对国内 KRAS 突变 NSCLC 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从传统化疗向精准靶向治疗的关键迭代。氟泽雷塞注册性研究显示 mPFS 为 9.7 个月,是传统化疗方案的 2~3 倍;cORR 达 49.1%,为传统化疗的 2~4 倍;DCR 为 91%;脑转移患者 ORR 为 48.6%,为传统化疗方案的 5 倍。
基于对 RAS 赛道的高度聚焦,劲方医药采取竖向拓展靶点覆盖、并横向设计更多分子形态的布局,打通小切口与新切口:
>>>>GFH375:
G12D 突变在多个瘤种中为占比最大的 KRAS 突变分型,目前 GFH375 已进入Ⅱ期试验,处于全球口服 KRAS G12D 抑制剂第一梯队。GFH375 临床数据已先后登陆今年 ASCO 及 WCLC 年会的报告环节及后者的突破性研究摘要,显示了其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优秀初步疗效。
>>>>GFH276:
为一款 Pan RAS(活化)分子胶,目前已获得 I/ Ⅱ期临床批件。在多类 RAS 突变肿瘤模型中,GFH276 显示了相较于海外同类产品的更低起效剂量,并在多种机理诱导的 KRAS 抑制剂耐药细胞系中,均保持强效活性、显示多重抗耐药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劲方自有研发平台逐步完善和成熟,涵盖靶点发现、分子发现与评估、转化科学及全球临床开发、生产质控及注册。打下 " 中国首款 " 的地基后,劲方迅速投入了对 " 全球首创 " 的攻克——
劲方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创功能性抗体 - 靶向药载荷协同的偶联药物平台 FAScon,利用大小分子协同效应,开发极具想象力的全新分子结构。基于 GFH925/cetuximab 联用疗法的临床优效结果,GFS784 由小分子泛 RAS 抑制剂与 EGFR 抗体组成,同时靶向 RAS 信号通路的上下游突变。临床前研究中,GFS784 对 Dxd 载荷敏感、不敏感的小鼠模型,都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超越 RAS 赛道,劲方还在推进全球首款 GDF15/IL-6 双抗 GFS202A,今年初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治疗肿瘤恶病质。恶病质常见于心衰、慢阻肺、慢性肾炎等慢性疾病,可产生多种消耗性症状;此外,超过 50% 肿瘤患者会产生恶病质、约 30% 癌症相关死亡与恶病质有关;而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是胰腺癌患者的恶病质发生率极高。目前中美均无获批的专用靶向药,临床空白显著。
联用疗法与高效推进:从 NSCLC 一线治疗到胰腺癌空白
全新机制、全新靶点的药物开发可谓 " 有靶打靶 "。异曲同工的是,靶向药的临床与市场突破,同样需要精准打击——推进前线治疗、拓展适应症方向。拆解劲方核心资产战略会发现,精准的临床洞察、高效的推进策略与联用合作缺一不可。整体来看,劲方面对的是一个体量巨大且保持高速增长的市场。NSCLC、CRC、PDAC 发病人数持续攀升。
大病种如何找到关键切口?劲方的底层逻辑是,从临床需求和治疗理念创新出发,利用已有成熟技术平台,追求项目的成药性和差异化。
2023 年,氟泽雷塞联合疗法(GFH925/cetuximab)在欧洲进入 I/ Ⅱ期多中心试验,在国内开发的 KRAS 抑制剂一线竞速中率先出海,足见其长期主义的推进决心。而全球临床开发的原创方案和扎实的 CMC 经验,则是支持这份决心的基础。
作为全球首个 KRAS+EGFR 一线肺癌联合疗法,其总体疗效优秀,且具有显著的脑转移肿瘤缓解、优于氟泽雷塞二线单药治疗的安全性。据今年 ELCC 突破性研究摘要数据,ORR 为 80%、DCR 为 100%;mPFS 为 12.5 个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氟泽雷塞的专利期限尚余超过 15 年,辅以联合疗法一线治疗的全球领先性,窗口期尚未关闭。
胰腺癌方向上,劲方的核心战略在于靶向 KRAS G12D 的 GFH375,保留大中华区权益、独立推进国内临床。这一路径是高效的—— 9 个月内,劲方将 GFH375 从 IND 推进Ⅱ期,聚焦 KRAS G12D 突变的 PDAC、NSCLC 或 CRC 患者治疗,并将针对 PDAC 及 NSCLC 规划关键性研究。此外,GFH375 有望与劲方的泛 RAS 抑制剂、EGFR-Pan RAS 偶联药物,以及恶病质双抗 GFS202A 在未来形成狙击胰腺癌的疗法矩阵。
港股 IPO 阶段唯一同时拥有上市新药与 BD 收入的 Biotech
顺着这一逻辑继续追溯,可以看清劲方 " 产品 +BD" 自主造血、双轮驱动的典型 Biotech 战略。从国内合作与出海授权来看,劲方的 BD 启动时间远早于中国创新药 " 出海大年 "。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在 73 家港股 18A 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中,不乏 " 新药上市 +BD 出海 " 双轮驱动的 Biotech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康方生物 …… 不过,IPO 阶段就已达成 " 双轮 " 落地的 Biotech,劲方尚属唯一。
2021 年,劲方在 GFH925 国内临床获批后与信达生物达成国内授权合作,打造了彼时本土 IND 阶段产品的最大金额交易,劲方小分子研发生产优势与信达临床、商业化体系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快速的临床推进和新药上市。2022 年,劲方与美国上市企业 SELLAS 达成海外授权合作,GFH009(CDK9 抑制剂)目前在中美两地进入多个Ⅱ期研究,并获得包括快速通道、孤儿药、儿童罕见病疗法等在内的 FDA、EMA 资格认定。2023 年,劲方与美国上市企业 Verastem 达成总额超过 6 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及合作,其中 GFH375 为三款合作疗法中的领衔产品。
落到财务运营层面,劲方大部分收入正是来自对外合作的授权收入及里程碑付款、销售收入分成。据招股书,公司年度收入从 2023 年的 7373 万元增至 2024 年的 1.05 亿元,增长率为 42.4%。2025 年前四个月的收入为 8215 万元,主要来自 GFH375 的授权收入。
财务资料 - 收入主要组成
财务资料 - 收入主要组成
财务资料 - 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从现金流角度来看,劲方虽未实现盈利,且同时推进核心产品海内外临床后期,但仍呈现出现金流维稳的积极信号。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 2023 年 3.32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62 亿元。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现金及其等价物为 3.9 亿元。
财务资料 - 综合现金流量表
BD 造血与开拓前沿的创新管线,都是 Biotech 自主适应全球医药环境变化、持续进化的探索与回归。从核心管线合作上市、到独立开展海外临床,从达成出海授权、到联用疗法合作 MNC,过去多年积累的合作与出海经验,将成为劲方拓展全球市场的坚实底气。
秉持产品为王、成药为王、高效为王的思维,劲方医药将如何续写 18A 生物医药的 " 英雄谱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