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10-20
固态电池又有重大突破?现实:寿命依旧是短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新能源续航突破 1000 公里、针刺测试不爆炸、弯折两万次不漏电——这些看似遥远的固态电池性能指标,如今正被中国科研团队和企业逐一变为现实。

10 月 19 日,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金石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相关的设计定型。

而就在几天前,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 " 卡脖子 " 难关,让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从最多 500 公里有望突破 1000 公里天花板。

一波波技术突破的消息,似乎预示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已经触手可及。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开发的 " 特殊胶水 " ——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能顺着电场跑到电极和电解质的接口处,主动吸引锂离子填满缝隙和小孔洞。

这种创新方法使电极和电解质自己能贴得严严实实,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

然而,固态电池仍面临严峻的寿命挑战,这成为制约其商业化进程的短板。

今年 5 月,同济大学罗巍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固态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的疲劳失效现象。

研究表明,金属锂负极在受到可逆剥离 / 镀层引起的循环机械载荷作用时,会发生由疲劳造成的失效。

同时,固态电解质内部缺陷(如晶界、孔洞等)会诱导锂金属析出和互连形成电子通路,直接导致固态电池的短路。

这一过程分为软短路和硬短路两个阶段,最终固态电解质将彻底丧失绝缘能力,引发不可逆的硬短路。

如果能将这些问题解决,电动汽车面对燃油车的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很可能以后就没有传统燃油车的容身之处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固态电池 电解质 锂电池 科研 燃油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