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 AI 技术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智能眼镜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科技巨头和资本市场共同瞩目的焦点。IDC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 ( AI 眼镜 ) 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 64.2%,展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随着 Meta、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以及国内产业链的快速成熟,AI 眼镜正从 " 小众极客玩具 " 迈向 " 大众智能终端 ",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为消费电子市场带来新增长动力。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爆发式增长,中国成核心引擎
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10 月 20 日,国际数据公司 ( IDC )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 406.5 万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64.2%,展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耀眼的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智能眼镜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 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表现亮眼,出货量突破百万台,占据全球 26.6% 的市场份额。IDC 预计,到 2029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 4000 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 ( 2024-2029 年 ) 将达到 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
IDC 在报告中表示,尽管国际品牌在消费级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厂商通过积极的营销投入与渠道拓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中国供应链在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等环节的全链条优势,为品牌出海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中国厂商正通过深化本地化合作、布局多元化渠道等方式,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入局,机构看好行业增长潜力
近期,多家科技巨头入局智能眼镜行业,并陆续发布新品。
例如,9 月,Meta 发布了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镜,受到消费者热捧。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 · 博斯沃思 ( AndrewBosworth ) 在 Threads 上发表文章称,MetaRay-BanDisplay 智能眼镜在全国各地的线下零售店几乎全部售罄,11 月之前的试戴预约也几乎全部排满。
10 月 16 日,影目科技发布了全新一代 AI 智能眼镜 INMO GO3,并宣布与腾讯、蚂蚁集团、智谱 AI 等共建 AI+AR 原生内容生态,首发三天,全渠道预定超 20000 台,预定金额破 5000 万元;雷鸟眼镜将于 10 月 23 日发布全球首款支持 HDR 的智能观影眼镜产品;阿里计划年内发布夸克 AI 眼镜,将重点整合阿里的 AI 能力与生态协同;百度旗下小度 AI 眼镜计划于年内开售;字节跳动 AI 眼镜相关产品也已处在早期探索阶段。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Meta 的全球成功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场景刚需化与消费级定价的可行性,推动行业迈入爆发期。国产厂商华为 /Rokid/ 小米通过鸿蒙生态整合、光波导技术、供应链降本实现硬件成本下探,同步拓展 B/C 端场景。2025 年 AI 眼镜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增长 188%,生态协同 ( 跨设备互联 ) 、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三大引擎将驱动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从单一功能设备演进为平台型终端。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未来 AI 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方正证券认为,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端侧 AI 落地最佳场景之一。AI 眼镜可以定义为在普通眼镜 / 墨镜的基础上,导入多模态 AI 功能,是对端侧 AI 应用场景重要探索。AI+AR 眼镜或是产业下一步发展趋势,行业巨头积极布局,在 AI 赋能下的 AR 眼镜不仅能极大地提升交互能力,还能拓展应用场景。
中泰证券也表示,AI 眼镜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多厂商入局加速、产品矩阵丰富、价格带多元,模型搭载及 AI 功能升级进度可期,未来随着模型升级融合和用户功能需求扩充,AI 眼镜的多模态需求有望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多场景通用的 AI 全能助手。AI 眼镜产业趋势明确,2025 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建议关注 AI 眼镜相关产业链。
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加速产业链布局
在智能眼镜行业发展火热的背景下,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已深度布局。
例如,立讯精密已将智能眼镜类产品作为消费电子业务重要的产品线,技术积累深厚。公司与 XREAL 共建的全球首条全自动化光学产线,大幅降低了成本,旗下立铠精密专注于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完善智能眼镜的产业链布局。
瑞芯微在 ISP、视频、显示、音频等相关技术路线上有长期的积累,RV 系列视觉类芯片依托低功耗方案及自研 ISP 的优势,同时针对 AI 眼镜等运动场景进一步优化 AI 防抖、编解码等技术,可应用在 AI 眼镜上,目前已有采用公司产品的客户项目。
长盈精密已向 Meta 的 AI 眼镜提供结构件产品,并正在为其他头部品牌客户开发相关产品。
联合光电于 2024 年开拓了 AR/AI 眼镜业务,已与逸文科技达成深度合作,具备智能眼镜的研发、生产能力,目前已有少量产品供货,总体出货可以满足客户需求,随着产品逐步成熟、市场规模的增长,公司 AR/AI 眼镜产品的出货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虹软科技正以 " 技术深耕 + 生态共建 " 的双轮驱动战略,系统性拓展 AI 眼镜多元应用场景,
2025 年上半年已与 5-6 个 AI 眼镜品牌签署了合同。目前,公司已成功助力多家 AI 眼镜公司首款产品发售,与多家头部厂商签约,占据绝对的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相关产品方案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
部分产业链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多家 AI 眼镜板块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或正式报告。其中,立讯精密、领益智造、瑞芯微等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总额居前,硕贝德、思特威、瑞芯微、飞荣达、炬芯科技等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居前。
具体来看,立讯精密预计 2025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90 亿元至 113.44 亿元 ( 上年同期 90.75 亿元 ) ,同比增长 20% 至 25%。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42.46 亿元至 46.99 亿元 ( 上年同期 36.79 亿元 ) ,同比增长 15.41% 至 27.74%。
立讯精密表示,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全球化布局优势,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未来将持续加大在 AI 智能终端、光电高速互联产品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渗透,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硕贝德则预计 2025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4953.08 万元至 5153.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58.39% 至 1313.24%,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1600 万元至 1800 万元,同比增长 2836.86% 至 3203.96%。
对于业绩大增的原因,硕贝德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业务结构优化和主要产品量产交付规模大幅提升,并重点提及第三季度公司智能穿戴天线等产品与国内知名 AI 眼镜客户的合作已进入量产阶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