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教育 前天
小玩具,大蜕变!这位老师用阅读探索地图,让整本书阅读“活”起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孩子宁愿刷手机也不愿翻书?家长重视成绩却忽视阅读?许多教师都面临这样的现实困境——课外阅读仿佛成了 "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 的尴尬存在。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如何把 " 必读书 " 变为 " 乐读书 ",更是一道教学难题。

济南市市中区儿童阅读研究核心组(中国教育报报道)成员、原山小学刘蓁老师,以《一起长大的玩具》为例,开展了一场扎实而富有创意的二年级整本书分级阅读实践。

她以 " 小步子、多平台 " 为路径,从 " 会读 " 到 " 会讲 " 再到 " 会写 ",层层推进,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阅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一、为何读?

让阅读成为成长的 " 玩具 "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许多家长关注分数多于阅读,孩子对课外书兴趣寥寥。但我坚信,读书启智明理,是童年不可缺失的养分。

我们选择了快乐读书吧《一起长大的玩具》作为共读书目,书中以传统玩具为媒介,文体丰富、语言生动,非常贴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通过小印章、棒棒糖等激励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从 " 被动读 " 转向 " 主动读 ",让书本成为他们手中最有趣的 " 玩具 "。

二、如何读?

阅读能力三层进阶

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思维、习作能力甚至识字水平仍属于启蒙探索的阶段,阅读过程切忌大步流星、囫囵吞枣。由读到讲,由讲到写,读写结合,小步推进,才是整本书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遵循 " 循序而渐进 " 的传统智慧,不贪快、不贪多,注重在真实语境中培养能力。

1. 会读:分层朗读 + 任务引导

低年级,朗读是必须动作。课程开展前期,我依据识字量、阅读水平、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将全班的孩子分为三类,早读 10 分钟分层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自信开口,这样既满足了识字量大的孩子的展示欲望,也照顾了识字量小的孩子的展示水平。

分层朗读梳理表

在读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完成图文结合的小任务,不仅能降低阅读难点,更有利于学生转换语言,形成结构性思维。

以《一起长大的玩具》为例,传统玩具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些陌生,我便借助 " 制作玩具说明书 " 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玩具玩法,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理解文本。

制作玩具说明书

同时,保证每周有一节大阅读课,孩子们走进色彩明媚的阅览室,挑选喜欢的书目进行安静阅读。在这样的场域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全身心放松,享受沉浸式阅读的乐趣,体验书海徜徉的自由。

组织阅览室活动

2. 会讲:从课内方法到课外表达

提升学生 " 讲故事 " 的能力贯穿整个低年级学段,二年级下学期尤为突出。借助提示讲故事、巧用表格讲故事、根据示意图讲故事……我想:这些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各种好用的讲故事方法,为什么不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呢?

于是我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讲述整本书中的故事。孩子们一听便来了兴趣,边读边画,甚至还自创了《脸谱》《抽陀螺》《兔儿爷》等玩具故事的思维导图,还迁移到《七色花》《神笔马良》等其他故事上。他们讲起故事来更是头头是道,表达能力显著提升。

运用思维导图讲述故事

3. 会写:搭建支架,鼓励创作

有了 " 会读 " 和 " 会讲 " 的基础," 会写 " 写对孩子们来说便不再是没有门路的大山。

基于二年级学生学情和阅读阶段成果,我构建了适合二年级的写话支架,把故事转换为连环画,并制定词语要求,让孩子们在规矩中创作儿童故事,在创作中迸发写话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写话的范例,除了老师的下水文和例文外,我展示了 DeepSeek 生成的写话,孩子们惊叹于 AI 的构思新奇,我适时引导:" 人工智能笔下的文字,似精密齿轮咬合出的锦绣,虽有章法却少了心跳的震颤。"

最终我们达成共识:一篇好写话好似一棵树,AI 生成可以是叶、花甚至是果,但自己的思维和用心才是这棵树的根。

搭建支架,运用 AI 工具进行创作

三、不止于读

阅读成果的多元绽放

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在阅读中找到了发光的方式:

玩具故事会中," 小社恐 " 也能勇敢上台;

小组合作创编剧本、辩论赛中,思维不断碰撞;

家长也主动加入亲子共读,弥补童年的阅读遗憾;

班级自创 " 班报 " 发表学生作品,让写作充满仪式感。

(一)分享 · 一场玩具大会  

孩子们在 " 会讲 " 阶段绘制了讲故事提示图,这便是个人展示的好机会。我利用早读 10 分钟邀请故事大王上台讲故事,孩子们也可以在家里录制自己与玩具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将书中的文字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更提升了自信心和表现力。

" 故事会 " 演讲

(二)展示 · 一出合作好戏  

在对整本书有了感悟后,我鼓励学生将阅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创编接龙、演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不一,但核心不变,学生通过个性创造,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内容重构,既有分析也有综合,既有归纳也有演绎。在智慧共享中,学生勇于多元表达,不断提升思维境界。

多元表达,内容重构

(三)回忆 · 一次亲子共读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们不仅对班级的整本书阅读很支持,还主动加入。

一位家长说:" 小时候没条件读课外书,更没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现在正好利用孩子读书的机会,让自己也融入到这书香氛围中,陪着孩子读读书,玩玩玩具,算是弥补了小时候的遗憾。"

这也让我更加确信: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两代人的互相陪伴,更是亲子间的彼此成长。

亲子共读

(四)仪式 · 一次登报机会  

生活需要仪式感,阅读也是。" 登班报 " 的仪式感实际上是孩子们给我的启发。

有一天,我班一位写作发烧友把他的 " 个人文集 " 拿给我看,我对他大加夸赞道:" 你都可以出个人专栏啦!" 随后我便灵光一闪,让孩子们的写话登上班报,不比发奖章喜报积分卡更能激动人心?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时,他们的欢呼声简直掀翻了房顶。班报连出了三期,超额完成本学期的 KPI 指标。

" 登班报 " 仪式

四、实践反思

整本书阅读情境串联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臻于完善。

本次整本书阅读实践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教学中那些相对独立的环节,例如 " 玩具说明书 "、" 玩具分享会 " 等,用一条更具吸引力的主线有机地串联起来?

我在想,是否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情境化的 " 阅读探索地图 "?让孩子们不再是逐个完成单项任务,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寻宝游戏之中,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好奇心去解锁关卡、收集线索。

这样,兴趣将成为他们最直接的驱动力,使整本书阅读从一个教学活动,真正转变为一次充满挑战和发现的完整旅程。

这或许能让阅读的推进更为自然、深入,也让学习体验更具整体感和成就感。【END】

刘蓁: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语文教师,市中区儿童阅读研究核心组成员,专注于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曾获济南市 " 走青春路,做育花人 " 活动一等奖,济南市市中区优质课(小学语文)一等奖,济南市市中区微课(小学组)一等奖等,所录制的视频微课入选市中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百师百课 " 资源库。

刘蓁老师的实践证明,成功的整本书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设计。其 " 小步子推进、多平台搭建、整体化情境 " 的策略,有效激发了兴趣并提升了学生素养。

若您也想系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能力,欢迎关注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课程,与更多同行一起探索阅读教学的专业路径。

寻找 " 发光的人,有光的课 "

欢迎师资学员投稿

让学习成果看得见

实践投稿 / 课程咨询

联系人|朱老师

电话、微信|13951937871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阅读 教学 闯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