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全国工商联在西安发布了 " 民企研发投入 500 强 "" 民企发明专利 500 强 " 榜单,其中西安奕材(688783)、诺瓦星云(301589)、隆基绿能(601012)、斯瑞新材(688102)共 4 家陕企登榜。
但与以往 "500 强 " 重规模不同的是,本次榜单以民企 " 研发费用 "" 发明专利数 " 两项指标为标准,暗含 " 新质生产力 " 主线。
01
"3 姐妹 " 现身:奕材新面孔
意料之中。
5 个月前,金融棒棒糖曾基于研发实力评选过 " 陕西 A 股 7 姐妹 ":隆基绿能、蓝晓科技(300487)、铂力特(688333)、炬光科技(688167)、华秦科技(688281)、斯瑞新材、诺瓦星云。(详见《金融棒棒糖:谁是 " 陕西 A 股七姐妹 "?》)
这次除暂未上市的西安奕材,其余 3 家均属 "7 姐妹 " 之列。

并且,这还并非是隆基绿能、诺瓦星云、斯瑞新材 "3 姐妹 " 首次上榜。
2021 年,工商联首次披露 " 民企研发、发明 500 强 ",隆基就入选了研发榜第 243 名、发明榜第 330 名。此后 2022-2024 年,其年均研发费用翻番至 14.73 亿元,一举跻身 "TOP50"。
同一时期,诺瓦星云、斯瑞新材也相继亮相 " 发明 500 强 "。其中诺瓦星云表现更为亮眼:2022 年首次入选便以第 122 名的成绩创下陕西最佳纪录,至今未被超越。在研发费用方面,其也保持着隆基同样的高增速,5 年复合增长率达 28.15%。并于 2025 年以 5.4 亿元晋升为陕西第 2 家 " 研发 500 强 ",排名全国第 433 名。
作为今年榜单另一大看点,新面孔西安奕材的首次入选便领跑陕西,位列发明榜第 127 名。企查查显示,截至去年,该公司累计发明公布 + 发明授权专利数已达 997 件。

说到专利,不妨再看看上述陕企的具体布局方向。
以隆基为例,在 2014-2022 年从单晶硅到光伏电池组件的转型期,其明显加强了电池制造领域的专利技术储备。这一时期电池相关发明专利的申请占比超 44.44%,较 2006-2013 年的单晶硅发展阶段提高超 21.86 个百分点。细看这些电池技术,还会发现,隆基也特别布局了金属化材料、导热散热、废料回收等诸多光伏电池产业的细分技术,旨在为转型做深护城河。
而诺瓦星云、斯瑞新材也展现出相似的专利布局逻辑。
前者近些年就在夯实 MLED 显示控制、视频处理等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向云存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关联领域拓展;后者则在铜铬锆、铜钨合金材料的基础上,早就布局有轨道交通、医疗等特殊应用场景,涉及的材料处理、焊接技术、3D 打印等 47 件专利技术,已占其总专利数的 21.76%。
这让我们意识到:做深护城河并非持续深耕某一 " 单品 " 或 " 环节 ",而是要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寻求单点突破的同时,也持续构建系统性创新生态。
最后看向西安奕材。尽管 2021 年至今已累计亏损超 28.14 亿元,但仅研发一项就累计投入超 8.07 亿元,复合增速高达 26.05%。这种 " 宁可亏损不减研发 " 的胆识,或许才是其能够领跑陕西的关键所在。
02
传递新信号:风向标已变
作为深耕区域的财经观察者,我们坚信:企业尤其是科创类民企,才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力量。
因此,看向陕西不同主体的 R&D 经费表现:

1995-2002 年,系陕西企业端、科研院所、高校 " 三三等分 " 阶段。
这一时期,陕企 R&D 经费在全省占比基本处在 30% 上下波动。后来,随着科教兴国与高校改革影响,我省创新资源也逐渐向科研院所与高校倾斜。2000 年前后,仅科研院所 R&D 经费的占比就一度突破 60%。
2003-2018 年,在市场化浪潮推动下,我省企业端科创需求明显抬升。2003 年,企业端 R&D 经费占比首次突破 35%,此后 15 年又攀升至 45.07%,整体提升超 17 个百分点,但相比全 77.6% 的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详见《陕西 " 拐点 " 观察 1:陕西科技厅 " 有意 " 颠覆 " 傲慢路径 "》)
2019 年至今,结构性调整信号已经出现。从企业 R&D 经费占比首次突破 50% 大关,到 2024 年的 57.2%,足以说明陕西的科创主力已经交棒,企业的主体地位日益稳固。
若以深圳 " 四个 90%" 为参照(即 90% 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机构和职务发明专利来源于企业):目前陕西企业端研发人员占比已达 50.86%(全国 58.37%),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升至 1.21%。

另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其研发增长变迁亦是上述结构性增长的真实缩影。
首先是金花股份(600080)、海星科技(600185)、达尔曼(600788)等陕西第一批上市民企,基于 " 短缺经济 " 的时代背景,多以地产、能源、商贸等产业为主,基本不需要研发投入。再到后来的宝德股份(300023)、坚瑞消防(300116)等创业板公司,迹象有了好转,但其历史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开始维持在 3%-4% 的低位,并未真正发掘科创之力。(详见《科创板老板请注意:*ST 宝德拉响 " 退市警报 "》《12 万股东陪葬!创 A 股最低!保力新再次警示陕西理工男》)
此番行至 "3 姐妹 " 阶段,我们开始意识到:随着陕西创新生态的持续递进,越来越多新质科创民企也将进一步挤压那些缺乏核心创新能力的 " 伪科技 " 公司,在产能过剩的时代浪潮中加速出清。
03
民企全扫描:研发大排名
沿着这一趋势,再将目光投向远方:看看谁将成为下一个上榜的陕西民企?要回答这一问题,或许得从研发投入、专利积累与人才结构,对陕西民企进行一次全景扫描。
1:研发排名:

研发费用来看," 前 5" 除已上榜的隆基、诺瓦星云外,还有西安奕材(2.588 亿元)、铂力特(2.113 亿元)、同力股份(1.959 亿元)3 家,研发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12.20%、15.94% 与 3.19%。
而在增速方面,3 家公司又以同力股份最为迅速。
2021-2024 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速高达 36.42%,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超 42.67%。至于高增原因,或与其近些年加注 " 无人智驾矿卡 " 密切相关。(详见《" 争气车 "!卖给老外更贵!陕西小民企打破 " 中国式诅咒 "?》)当然,西安奕材与铂力特的增速也不低,近三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速分别为 21.03% 与 16.13%。
2:专利排名:

需要说明的是,因国际专利数据缺失,我们仅能基于 " 发明公布 + 发明授权 " 数据进行初步判断。
截至目前,除 " 三姐妹 " 与西安奕材外,美邦股份、莱特光电、炬光科技、铂力特四家企业的发明专利总数均突破 200 件。但剔除 " 失效 " 专利后可知,仅有莱特光电以 314 件 " 有效 + 审中 " 专利与斯瑞新材体量相当,其余三家企业均不足 200 件。

3:研发人员排名:
令人意外的是,陕西竟有 13 家上市民企研发人员占比超 20%,其中晨曦航空、诺瓦星云、莱特光电排名前三,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 65.87%、41.17% 与 41.05%。总体来看,目前省内上市民企平均研发人员占比已达 17.93%,总雇工超 1.03 万名科研人员。
基于此,也可得出潜在上榜名单:铂力特、同力股份、莱特光电,至于未来是否会从中产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行文最后,我们还想说,身处当前 " 百年变局 " 的经济环境下,陕西民企早已告别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内生增长路径:即高强度研发投入催生专利成果,专利布局保障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最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面对近 18% 的平均研发人员占比,更让金融帮帮糖意识到:陕西民营经济对 " 创新实为第一动力 " 已经达成共识," 新质生产力 " 亦已成为最具确定性的选择。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