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零售是零售江湖里最容易犯错的一招。
因为看似可以快速抓住消费者注意力,实际上若不加 " 结构重构 ",就像把自己丢进价格深渊。真正赢的人,是能把 " 价格 " 变成 " 结构杠杆 " 的玩家,而不是那个只会砍价见效、之后滞销的价格战医生。
价格战没那么爽
网上烧出的 "0 元购 "" 补贴大战 " 已逐渐让电商投资人抽身。而线下,价格战照搬线上逻辑,无非是在现金流里挖坑。
路透报道指出:2025 年上半年,几大电商平台为价格战烧掉了超过 1600 亿人民币,压垮的是市场,也惯坏了消费者——等折扣、才买单成了新习惯。
现实是,你打五折、三折永远留不住消费冲动——因为低价本身不是身份标签,而是降级信号。
真正的折扣实战逻辑
京东大步进场
京东直接下场做 " 线下折扣大战 ",开出了第一家大型折扣超市:河北涿州店,5000 平米,5000 SKU,开业两天迎来超 10 万人进店,好像全国广西某县的总人口一半都来了。 ( [ turn0search2 ] , [ turn0search6 ] )
这是供应链实战落地:重资产上阵,蹭的是 " 价格 + 效率 " 的流量场。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是物流体系、京东自有品牌和战略补贴的合逻辑爆发。
盒马 " 超盒算 NB" 的暗语案
盒马悄悄给自己贴了 " 超盒算 NB" 的标签,不靠视觉场景,不摆高端姿态,而是靠看得见的价格结构,让一瓶牛奶价格比地方商超还低,还尝着品质。
这不是促销,它是供应链回款逻辑的转变:把省成本做到消费者心里去,让折扣变成品牌武器。
快乐猴还在潮头试水
美团的 " 快乐猴 " 刚铺设几家店,价格确实低:矿泉水不到 0.7 元,卤蛋 1.5 元,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是 " 靠钱砸 ",是跟工厂签 " 底价协议 ",把结构成本抓在手里。
这是用组织逻辑做折扣,不是烧广告搞情绪。
价格战 vs 结构打法
维度 | 价格战打法 | 供应链结构打法 |
门店优势 | 削利润换流量 | 控成本 + 效率,流量可持续 |
商品补货 / 动销 | 靠促销推动,动销蓄水后滞销 | 靠实时补货与高动销快速回收 |
消费者反馈 | " 等折扣 "、" 涨价反感 " | " 性价比好 ",服务留住用户 |
成本压力 | 砸钱维持,边际效应滑坡 | 结构杠杆,持续盈利模式 |
别看价格战那路线显张狂,但绝大多数都是 " 看见起爆点,没看到走下坡路 "。结构打法、一店能顶起系统重量,才是真强。
相关数据说什么?
京东涿州店开业两天吸引超过 10 万人次进店销售,创造超 北京试点店一倍营收刷纪录。 ( [ turn0search6 ] )
盒马门店在社区折扣动作背后,消费频率提升明显——先有质量,再加价格,动机变持久。
美团 " 快乐猴 " 尝试高频 SKU 结构,减少库存压力、保障低损耗流转。
虽然以上盒马与快乐猴缺乏统一统计数字,但战略路径明确:不是价格,而是结构支撑消费逻辑。
折扣不是给补贴,而是构建结构模型
2025 年 10 月的中国零售创新峰会暨小业态发展大会,同期的中国零售供应链展览会上,我们希望和大家一同找到折扣玩家们的结构模型。
折扣超市原型展示,谁敢踩门槛实操?
如何从供到销搭建低价模型。
底价对接策略、社区陈列结构。
联合供应链厂商共同演练爆品生成、动销补货系统。
这里不卖口号,这是让真正想靠折扣赚的玩家有得学。
折扣是锦上添花,不是垫底路径。那些笑着加价的员工,往往只是你留住价格战的唯一赢家。
真正能让折扣立住的企业,是重构供应链、布局动销、逼得自己从 " 烧钱 " 转向 " 结构赚钱 "。
价格战疗效短,结构玩的是下半场。哪条路是生路?你自己会画。

等
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