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鲁阿姨 前天
年轻人不需要听70后的太多建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鲁阿姨,作者:漂亮的鲁阿姨,原文标题:《年轻人不需要听 70 后的太多建议,因为他们把时代的运气当成自己的实力》,头图来自:AI 生成

我前几天同一个认识将近十年的朋友差点闹掰了,原因是观点不一致,且没法兼容了。

先介绍一下这个朋友的大概背景:他 1976 年出生,2003 年从某 985 学校研究生毕业,然后去了一家制造业外企;当时外企还处于明显的上升期,他当时一年的工资大概是国企的 3 倍,私企的 5 倍。

在外企工作三四年,趁着 2008 年房价大涨之前,完全靠自己按揭买了一套海淀的小两居步梯房。

然后和老婆(也是同行)结婚、生孩子,一鼓作气。

又赶在 2016 年的上半年,房子涨价之前,换了一套海淀的大三居。原因是他父母要来北京养老了,爬不了楼梯,所以赶快就换房子了。

要是晚两个月,房子就会涨不少。身在北京的人,都知道 2016 年的楼市有多么魔幻。

换房子的差价,也是靠他和老婆前些年工作攒的钱。因为那时候钱比较值钱,相比于房价来说。

后来,2020 年左右,他和老婆双双被裁,拿了一笔不小的补偿金。

现在他们已经基本双双在家五年了,靠存款和补偿金生活。生活质量不低,心情愉悦。

以上为他的基本情况。

我们上周聊天,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分歧。

他的观点 1,毕业之后,要去个好企业,收入高,体面,能兼顾个人生活。

我说你这话现在不适用了。

现在收入高的行业和公司,比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这些崭新的产业,都兼顾不了个人生活,卷得很。

至于外企,可能情况会好一点,不过现在外企的薪资没有竞争力,也不是想靠自己卷出首付的年轻人的首选了。

至于体面这个词,其实也越来越在年轻人心目中祛魅了。那些扯着嗓子大半夜直播间卖货的博主体面吗?不体面,但是一大堆明星也愿意去做。

因为有钱赚。

当生存的压力来临,人们顾不了那么多了。仓廪实而知荣辱。

他的观点 2,买房要趁早,而且要多加杠杆。

我说能买得起房的,肯定要尽早买;不过你那时候房价就没跌过,这几年房价跌成啥样了?

我同事 900w 的房子,现在也就 700w 了。平白无故少了 200w,得攒多少年。

多加杠杆,就不可思议了。那些买房在高点,工作又不稳定的年轻人,再加了杠杆,还能活下去吗?

而且在北京,房子除了具有居住属性,还有学区属性。如果不想生孩子的夫妻,不买房也不会影响太多。

他的观点 3,不工作也无所谓,人生的很多智慧是在 " 闲暇 " 中产生的。

我说,很多人也不想工作,但是手停口停,不工作怎么赚钱养家呢?怎么生存呢?

现在的人吧,到底智慧不智慧的,是不知道;最起码 " 闲暇 " 是没有的。

所以,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须做的选择。

否则,没等着 " 智慧 " 产生呢,自己先饿死了。

其实,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在表达观点或者否定对方观点的时候,要明白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表达立场和目的的问题。

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以及说这些话的目的,有时候比他说出什么更加重要。

如果我是一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家里没法给什么支持、被大城市的卷弄得狼狈不堪,正在迷茫和痛苦中,然后被眼前这个 70 后 " 大叔 " 点拨了一番之后,我估计心里会五味杂陈。

总感觉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如果说得不对,这个 " 大叔 " 为啥过得这么好呢?

人家也是名校毕业,有车有房有存款,还不用上班,还有个挺老大的孩子了。不是都说现在年轻人连孩子都不敢生了吗?

如果说得对,那我为啥没法参照他的活法呢?我能不加班又高薪吗?我能想买房就买房吗?我能不工作靠存款和利息生活吗?

我不能。但是,这仅仅是我不够努力吗?是我天资不行吗?是我没头脑不会选择吗?

好像也不是。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所以,这就是说话者明确目的和讨论外延的重要性。

目的,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初心。

到底是真的为年轻人着想,去给到建设性的、有价值的建议,还是仅仅出自一个老登的自 high 和优越感的浑浊话语,区别还是很大的。

别把自己的运气,当成自己的实力。

如果你吃到了时代的红利,那么我祝贺你;

但是在面对那么多没吃到时代红利的人,他们在饿着的时候,你最起码别叭唧嘴啊!

我知道,任何一个利益既得者,都会不自觉说出维护自己利益来源的话。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每个周期都有每个周期的特点。

我一直就挺羡慕 70 后的:高等教育刚刚放开,机会多了,但是学历不贬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了,所以外企发展好;房子便宜,和工资的比例还算正常;股票基金赶上过牛市,傻子进去都能赚到钱;就连车也不用摇号。

同样一个出厂设置一样的年轻人,如果晚生十年,房子就涨了几倍;晚生二十年,快速发展的机会就错过了。

坐在一艘快船上的人,哪怕躺着,也能走很远。

很多事情都是有 " 时差 " 的,不同地域的鸿沟也代表着巨大的利益差。

二十年前,我父母在黑龙江买了个房子,我婆婆在北京买了个房子,房子价格差了两三倍;二十年后,房子价格差了十几倍。

我发现,其实这十年,应届生的薪资,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我 2016 年找工作的时候,感觉月入过万是基本操作;现在,能月入过万五险一金双休的公司,对应届生来说就是非常不错了。

年轻人是优秀的,只是留给他们的机会不多。

最近网上流行 " 经济上行 " 这个词,不管是经济上行的穿搭、还是经济上行的美,都会把人唤回千禧年时,一切都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时候。

其实,人们钦慕的不是 " 经济上行的美 ",而是那时候有更为张扬的人,更有容错度的社会。

我老家有一些叔叔阿姨,经常会问我建议,说他们的孩子刚毕业,要不要留在北京。

我的建议都是,要看家里能给多大支持。

非常给力的话,那孩子可以考虑留北京。否则,就别了。

这个年代,千万不要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也不要说多闯闯总会有机会。

闯荡很多年之后,可能只收获了皱纹和赘肉,还有三高。

北京的生活压力你想象不到。

耀眼的学历会贬值,因为这只是入场券;老家的家底在这里更是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家里不能为孩子负担房子的首付,不能给孩子以后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比如帮忙带孩子以减轻年轻人的工作负担,那你就别让孩子留在北京这种大城市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安居乐业,比什么都来得实在。

而我对年轻人的建议就是,不要听太多比你年长、比你成功的人的建议,尤其是处于个体经验的建议。

有那时间不如多读书、多做具体的事情、多搞钱,再不济,你就在家躺着养生,做做八段锦,和朋友吃点好吃的。

开心健康地活下去,等下一个康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房价 北京 海淀 制造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