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蒋波
编辑 | 韩成功
近日,河北省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强调要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全链条安全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河北是储能大省,不仅装机量位于全国前列,而且分时电价政策极为友好,是国内储能投资的热土。此次《通知》的下发,意味着当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将储能安全问题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
无独有偶。日前,国家能源局福建能源监管办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亦将储能安全推到风口浪尖。处罚决定书显示,时代储能(霞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霞浦储能 ")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多项核心条款而被处以 10 万元罚款。
霞浦储能来头不小,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注意到,其母公司时代储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由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与宁德时代(SZ:300750)各持股 40%,是妥妥的 " 星二代 " 储能公司。
一边是储能大省通过政策推动安全升级,一边是监管部门对储能企业严肃追责。这一系列动作清晰传递出信号,中国储能行业的大发展,需要进一步扎牢安全 " 篱笆墙 "。只有储能产品更安全,中国储能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才更稳固。
日益趋严的储能安全政策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储能安全政策呈现密集发布态势,安全标准在进一步提高。
4 月 21 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电力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2025 年底前不符合标准的电站须停止运行,并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部署储能设施。该文件被业内称为 " 最严安全令 "。
5 月 7 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储能安全管理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该文件强调,按照 " 三管三必须 "" 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 " 的原则,从电池安全、项目论证、标准完善等六方面构建全链条监管框架,要求项目开展安全后评价,彻底改变此前监管分散的局面。文件同时要求所有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须依法依规实施备案。

国家政策出台后,地方政策加速跟进。就在 5 月 7 日,浙江宁波同步发布《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指南》,首创 " 电站 + 设施 " 分类管理模式,将 500 千瓦以上项目纳入严格监管,规定 5 兆瓦以上项目须 24 小时值守。
河北此次发布的《通知》,也对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通知》强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从项目布局、建设管理、安全责任、产品质量、应急处置能力五方面明确了安全管理的要点,不仅要求所有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须依法依规实施备案,而且强调在备案文件中,必须明确项目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项目安全监管责任。
《通知》还创新性地将数据政务部门纳入监管体系,明确备案环节的安全责任。同时,《通知》将储能安全管理进一步前置,提出电网公司要严格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并网和验收工作,对不符合国家(行业)并网技术标准要求的电站,杜绝 " 带病并网 "。
储能安全 " 篱笆墙 " 有缺口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背后,是储能电站已经十分严峻的安全问题。
不久前,独立电池分析公司 ACCURE 发布的《2025 年储能系统健康性能报告》显示,19% 的电池储能系统存在硬件组件带病运行情况,具体表现为系统跳闸、安全警报频繁触发、电池一致性差等问题。另外,还有近五分之一项目未达设计输出容量,部分项目通过超额配置 30% 容量 " 粉饰 " 验收,埋下长期安全隐患。
除了这些 " 硬件问题 ",储能安全的 " 篱笆墙 " 上,还有 " 人为因素 " 这个不容忽视的 " 缺口 "。现有储能安全政策多聚焦电池本质安全、规划审批、并网验收等硬件与流程管控,对人员培训标准、操作规范细则、应急处置考核等人为因素的规定较为笼统。
国家能源局福建能源监管办开出的罚单显示,霞浦储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七条、第一百零一条等相关条款。这些条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将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未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未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霞浦储能的案例,暴露出当前国内储能电站安全管理中 " 重设备、轻人力 " 的弊端。

实际上,人为因素对储能安全的影响不仅十分常见,而且还极为致命。
不久前,《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发布的《2017 年~2024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文章显示,全球 90 起储能电站火灾爆炸事故中,38 起由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占比高达 43.3%。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血淋淋的事故:
2023 年 4 月 22 日,武威市民勤县某储能电站发生火灾,造成 1 座储能电池舱烧损,过火面积约 30 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 410 万元,无人员伤亡。

电池模块热失控烧损痕迹
事后经科学判断,该事故直接原因是锂电池热失控,但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现场人员应该是将规格 0.5C(2 小时充满电)的储能电池误认为是 0.25C(4 小时充满电),因此在满充测试中引发了过充,进而引发了热失控。
同时,在事故中,BMS 已经在热失控前 18 分钟触发了过压一级警告,但现场人员一直没有切断电路。如果三名现场测试人员及时切断电路,本次火灾或可避免。
安全关系着中国储能未来
在全球储能产业版图中,中国已构建起从上游锂电材料到下游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优势,核心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愈发稳固。
研究机构 EVTank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方面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86%、94%、84% 和 87%,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全球近 90% 的储能电芯产自中国;超过 80% 的全球储能系统由中国企业提供。

在中国储能产业强大的实力背后,安全不能成为可能导致 " 溃坝 " 的 " 蚁穴 "。如果没有万无一失的安全根基,倾覆的危险时刻都在。
实际上,在全球储能产业发展历程中,因安全问题导致行业地位下滑、企业陷入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
韩国曾是全球储能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早期凭借三星 SDI、LG 新能源等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储能电芯与系统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全球市场份额。但在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韩国连续发生 28 起电池储能系统火灾,一系列事故不仅让韩国储能企业面临巨额赔偿与市场信任危机,更直接导致韩国储能产业从此一蹶不振。
Powin Energy 曾是美国第三大储能系统集成商,但仅在 2023 年短短一年内,其产品就爆出 3 起事故,由此导致其信誉丢失和财产损失,这也成为公司破产的重要推手。Powin 的破产还连带影响到中国储能企业,宁德时代、中集普威被欠下 6.6 亿债务(参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美国第三大系统集成商破产,给中国储能企业留下三大警示》)。

Powin 得克萨斯储能项目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持续加强储能电站安全监管与处罚力度,不仅是要保障国内储能电站的运行安全、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维护中国储能产品的全球信誉,巩固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确保中国储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安全关系着中国储能未来。各家储能企业应将安全理念贯穿于生产、研发、服务的全流程,筑牢安全防线,让中国储能产业的 " 篱笆墙 " 真正坚不可摧,为全球储能产业的安全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