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见暮霭书房主人河野朗,是在某年劝业馆的春季书市。非常温和质朴的青年,与县森书房(あがたの森書房)主人百濑周平在一块儿聊天。周平叫住我:" 这是今年新加入的暮霭书房主人。" 我跟他打过招呼,看了一眼他的书架,学术书和图录很多,气质比较老派。
" 暮霭,名字真美,为什么叫这个?" 我问。
" 经常被说是生僻字呢,谢谢你。" 他解释," 学生时代住过的小公寓叫‘暮霭山房’,很喜欢,就拿来用了。"
周平笑道:" 汉文里常见‘暮霭’,所以中国人很能理解你店名的意境。"
问他实体店在哪里,想改日拜访。他说还没有实体店,只有网店。后来又在书市上见过他好几回。2022 年 4 月,津田书店主人去世后,部分旧书和书箱流入古书公会的书市,河野朗买到一部分。在书市上再次看到津田书店的书箱,很令我感慨。2024 年冬天,忽见本地新闻说出町桝形商店街新开了一家旧书店,正是河野的暮霭书房。

鸭川三角洲
出町桝形商店街在鸭川三角洲西岸,位于河原町通与寺町通之间,东西走向,平行于今出川通西侧,全长 160 余米,设有拱顶遮雨棚,是京都很有名的一条商店街。它隶属于出町商店街的一部分。所谓 " 出町商店街 ",泛指出町一带商铺林立的步行街,只是其中桝形商店街最为热闹,常被视为出町商店街的代名词。不少影视剧都在此取景。前几年是枝裕和拍《舞伎家的料理人》,就安排剧里的主人公到这里买食材。其实祇园到出町将近 4 公里,走个来回相当费体力。
所谓 " 出町 ",即离开京都市区、去往郊外之意。" 桝形 " 原指城郭的四方形防御工事,因其类似四方形木制酒器 " 枡 "(日文与 " 桝 " 同音)而得名;通道两侧筑石墙,并设直角拐弯,以阻挡外敌直入,其出入口称 " 虎口 "。出町地区的 " 桝形 " 借用这一称呼,指河川泛滥后的缓冲地——此处是高野川与贺茂川的交汇之地,昔日暴雨易致河水暴涨。宽文十年(1670)竣工的鸭川防水堰堤工程,即参考了筑城中 " 桝形虎口 " 的构造原理而建成。
出町桝形一带有 " 大原口 ",又称 " 今出川口 ",是若狭(今福井县西南地区)通往京都的要道一端。古时,若狭湾的盐渍鲭鱼等海产由商人徒步运至京都,故而此路被称为 " 鲭街道 ",出町桝形便是其终点。商人们进城卖完货后回到这里,会在附近店铺购买土特产和日用品,再踏上归途。这里既是洪水的缓冲地,也是乡野与古都的交界处,出町桝形商店街据说正因这地理与交通的优势而兴盛。
我很喜欢出町桝形商店街平民、青春的氛围。一般会从百万遍西北方向的小道 " 柳通 " 西行,沿途有泰式咖喱店、西园寺公望别墅清风庄(今归京都大学所有)、面包店柳月堂……穿过出町柳与鸭川三角洲之间的河合桥,再走过出町桥,桥下是创业于江户末年的花木店 " 种源 "。继续西行,很快就看到了出町桝形商店街东侧入口。过马路,来到河原町通西侧,商店街入口南侧的红豆馅糯米团子(豆饼)老店 " 双叶 " 很有名,窗口总排着长队。不过若是提前电话预订,到店里就能直接取货。

出町商店街的红豆馅糯米团子老店 " 双叶 "
出町桝形商店街已有两家旧书店,埃尔卡米诺(エルカミノ,El Camino,西班牙语,意为 " 路途 "" 旅程 ")和上海电台(ふるほん上海ラヂオ),名字都很特别。埃尔卡米诺 2018 年开业,店主田中启史二十多年前在京都市南区东九条一带创立旧书店 " 漫画震撼 "(comic shock),主要出售漫画、DVD、CD 等。" 漫画震撼 " 在高野、新堀川、大阪等地曾设连锁店。近年,连锁店相继关闭,只剩东九条的总店。2017 年 12 月末,岛电影(Shima Film,日本的电影制作公司)在桝形商店街开设电影院 " 出町座 ",田中启史也决定来这儿开书店,因为自己收藏了很多电影宣传册、美术图录,应该会吸引电影爱好者。埃尔卡米诺店面开阔,书架与木质墙面、地板色调统一,很有复古情调。冬天只用透明塑料布挡在门口防寒,壁上挂着美丽的圣诞花环。刚开业时,架上图书类型还比较杂乱,看不出风格;如今则以艺术类、电影类资料见长,也有不错的文史社科类学术书。
上海电台在桝形商店街落脚是 2016 年 2 月初的事,之前一直在各大商场定期办旧书市。我家附近的丸银超市门前,每周一都会有上海电台的小书市。卡车装来书架和书箱,文库本很多,其余多为通俗读物,都很便宜,我没少在这儿买过文库本。上海电台的店面看起来很随意,也没有重新装修,摆放着堆满旧书的书架与书箱。门前张着蓝色横幅," 古本市 " 三个大字下一行小字:" 您家里的三册书可以换店里的一本书。" 我在店里买过一些平凡社东洋文库的书,也十分价廉。
商店街还有两家新书店,出町座一楼的 CAVA BOOKS 和靠近商店街东出口的 " 风之驿 "。CAVA BOOKS 架上经常摆出与出町座上映电影相关的书籍。店主宫迫宪彦 1981 年生,冈山人,一桥大学毕业后,曾入职大型连锁书店。后来移居京都,负责电影艺术社(Film Art Inc.,东京的出版社)关西地区的营销,同时经营书店。风之驿 2012 年 7 月初开张,主业是咖啡馆、杂货店,兼营新旧图书,也出版京都旅行题材的小众书,自称 " 京都最小的书店 "。

暮霭书房
就这样,暮霭书房成了出町桝形商店街的第三家旧书店、第五家书店。街上同行都欢迎河野的到来,因为书店越密集,越容易吸引 " 蠹鱼 " 来巡礼。河野在社交媒体上不算活跃,每天公布营业时间,再挑选一本心仪的书,摘抄正文第一句话,借此宣传暮霭书房的收书取向。
2025 年初,元旦气氛尚有余温,我去了桝形商店街。在双叶买了糯米团子,又去八百屋买了很便宜的苹果、柿子、金橘。还想买橘子和豆腐——算了,得留着力气逛书店。暮霭书房的铺面从前是花店,地方不算大,门前书箱摆着吸引客人的版画、明信片等图像资料,门内三面靠墙的书架,屋子中间的小台上也有老照片、画片之类。柜台在屋子深处,我们到时,河野正在整理刚进货的一批版画复制品,逐一为它们标价。他非常客气,聊天时坚持从柜台里起身,丝毫不怪我们打扰了他的工作。
河野 1983 年出生于宫崎县,大学时就读于立命馆文学部,喜欢读书、买书。打工时认识的人教他去 Book Off 等连锁店低价收购图书,再以合适的价格重新在网上售出。这在旧书业叫 "せどり",写作 " 竞取 " 或 " 粜取 ",意思是凭自己的眼光挖掘有价值的旧书,转卖给第三者。大三时,河野开始在日本亚马逊和雅虎拍卖上卖书,生意做得不错。2007 年大学毕业,不想找工作,反正挣的钱也够生活。那时,他常去上海电台进货,店里人问他要不要来工作,于是就开始去店里帮忙。渐渐地,也想自己开旧书店," 暮霭书房 " 便诞生了。他加入了京都古书公会和京都古书研究会,可以去内部进货会挑书,保证了稳定且高质量的货源。有一天,听说上海电台附近有店铺空出,他就租了下来。我问过河野实体店的维持成本。他说,因为要交房租,其实还是会有一点压力。不过自己一个人生活,做事比较轻松,等年纪大了想做就更难了。
店里很多漂亮的图录,主要是他加入古书公会后所收。河野说自己还喜欢老照片,给我们看最近新收的旧影集。其中有一册,一半是日本风景,一半是中国风景。我们认出了虎丘塔、拙政园、苏州老城墙。看照片中的人物衣装,不会晚于 20 世纪 20 年代,大概是当时去江南旅游的摄影爱好者留下的纪念,可惜全无作者信息。这样的老照片不容易整本卖出,但若善加断代、解题,单张在网上出售,或许能卖得好价钱。他把我们的判断记了下来,并表示感谢。闲谈间,有两位国内来的年轻女孩路过,似乎是旅游,也对老照片很感兴趣,一起看了会儿。

2025 年 8 月中旬的下鸭纳凉古本祭
京都古书业界正面临老龄化的挑战,而河野是重要的年轻力量。他热心参与古书公会的事务,书市上总能见到他忙碌勤恳的身影。今年 8 月 11 日,下鸭纳凉古本祭第一天,京都特大暴雨,鸭川涨水,书市临时取消,次日才恢复。我是 13 日前往,会场在下鸭神社的马场——一条浓荫遮蔽的南北大道,长约 500 米。细砂地面仍很潮湿,各家结账的柜台临时搭在濑见小川畔,一旁点着蚊香盘。夏季书市的特色之一是设有儿童绘本专区,小朋友们围着不愿离开。

书市上暮霭书房的书棚
暮霭书房的摊位在三密堂和赤尾照文堂之间,我挑了两本书去结账,河野依旧非常客气地起身招呼。我说,今年参加的店铺好像少于往年,本地的紫阳书院、福田屋……都没有了。他道,紫阳家几年前就不参加了,不过店铺还在;福田屋已经关门了,这次大阪来的店铺也不多。
早听旧书店主人们说过,夏季古本祭最辛苦,因为在户外,又常赶上台风暴雨。摊位要提前两天准备,搭帐篷、搬书、上架,再结实地蒙上遮雨布……所以大家一般不会把品相很好的书拿出来,图书定价往往十分便宜,特别是最后一天,近乎清仓大甩卖。有时也担心,在老龄化更严重的未来,考验店主体力与耐心的纳凉古本祭是否还能继续,因此每一个仍然有书市的盛夏都格外值得珍惜。
2025 年 8 月 18 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