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 前天
半年2亿营收,400亿市值,它是又一个“寒武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为光通信的 " 心脏 ",光芯片,是 AI 数据高速传输的核心引擎。

而高端光芯片,长久以来一直被海外垄断,是产业链上的 " 卡脖子 " 环节。

直到一家堪称光芯片 " 寒武纪 " 的企业,悄然打破垄断,成为支撑中国光通信和 AI 产业的关键力量。

2018 年,一则消息在光电圈骤起波澜:

源杰科技的 25G 激光器芯片,成功通过客户验证。

在 " 中科创星 " 创始合伙人米磊看来," 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

激光器芯片是光芯片的一种,可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实现光纤信息传输,是光通信的核心部件。

简单理解,DFB 适用于中距离传输,EML 适用于长距离传输,VCSEL 适用于短距离互联。

▲来源:智研咨询报告《2025 年中国光芯片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

长期以来,中国 25G 以上高速光芯片被外企垄断。即便如今,国产化率也仅有 5%,海外厂商仍占主导。

而源杰的突破,使中国光芯片企业第一次跻身国际巨头垄断的战场。

实现这一突破的,是一位神秘的 " 技术隐士 ":张欣刚。

这位 70 后的美籍华人,清华本科毕业,是南加州大学材料博士。2001 年起,他从 Luminent(" 索尔斯光电 " 前身)研发员、研发经理,一路干到 " 索尔斯光电 " 研发总监。

而 " 索尔斯光电 ",2024 年位列全球光模块企业第 10,有光通信行业 " 黄埔军校 " 的美誉。

这份无可挑剔的履历,意味着张欣刚几乎精通光通信全产业链。

2013 年,他带着技术和理想回国,在咸阳创立源杰科技。

在一些人看来,张欣刚很 " 难搞 "。" 他经常躲在实验室,很少出来应酬,对外部资本态度保守。" 一位接触过他的投资人回忆道。

可在米磊看来,这恰恰是成事的最重要品质。

于是,他不停拜访张欣刚,下决心要投源杰。

"N 顾茅庐 " 之后,2019 年,中科创星终于 " 领投 " 源杰,在公司估值暴涨前拿下了 " 入场券 "。

真正的拐点,来自华为 " 哈勃投资 " 的入局。

2020 年,华为的工程师们在探讨 " 光芯片企业哪家强 " 时,有人提到了源杰。

靠着过硬的品质和口碑,源杰打入华为供应链,同时引来了哈勃投资的注意。

结果,原本三个月的尽调被压到一个月,审批流程从数周缩至数天,哈勃入局源杰堪比光速。

这像一颗信号弹,照亮了创投市场。

很快,近 200 家机构递交了投资意向书,源杰周围迅速集结起中科创星、哈勃投资、国投创投、国开基金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而伴随 5G 基站的大规模部署,源杰的业绩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 C&C 统计,2020 年,在磷化铟(InP)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国内厂商中,源杰收入排名第一;其中,10G、25G 激光器芯片出货量国内第一,2.5G 激光器芯片出货量位居前列。

产业东风 + 资本加持,2022 年 12 月,源杰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

资本市场的赋能,让源杰有了更大的底气。

2025 年,AI 风口崛起,算力需求爆发。源杰乘风而起,面向 400G/800G 光模块研发的 CW 70mW 激光器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款激光器芯片,具备大功率、高耦合效率、宽工作温度的性能,对设计、工艺、测试的要求极高。

但凭借在 DFB 光芯片领域的深耕,源杰完美攻克难题。

随之而来的,就是业绩与股价的双双暴涨。

2025 年上半年,源杰实现营收 2.05 亿,同比增长 70.57%;归母净利润 0.46 亿,同比激增 330.31%。其中,数据中心及其他业务收入 1.05 亿,同比暴涨 1034.18%,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动力。

同时,股价高歌猛进,近半年从最低 88.1 元涨到最高 509.15 元,最高涨幅达 477.92%;公司市值也从 75 亿飙升到超过 400 亿。

张欣刚的身家,也随之突破 50 亿。

2015 年,西安咸阳机场。

一辆陈旧的奥拓,停在几个日本人面前。

当时,源杰打算向一家日本厂商买一台半导体设备,报价百万。但因为源杰名气小,对方怀疑其实力,决定实地考察。

结果,接机的竟是一辆破奥拓。日本代表当场面露疑色,极度怀疑源杰是 " 骗子 ",一度不敢上车。

这一幕,正是张欣刚创业之初最酸涩的注脚。

2011 年冬,张欣刚怀揣梦想,前往中关村融资时,同样备受质疑。

当时,光芯片高度依赖日、美进口,国内制造 DFB(分布式反馈激光器芯片)的企业几乎没有,国产替代潜力巨大。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 DFB 芯片的作用,打个比方:

如果数据中心里的光模块是一个 " 快递站 ",那么,DFB 激光器芯片就是 " 发包机 ":它通过发出单色激光和明暗信号,来传递 0、1 数据。

最关键的是,DFB 适用于中长距离传输,在无线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用途广泛。

但张欣刚试图募集几千万、打造光芯片产线时,却被人视为天方夜谭。

原因很简单,芯片制造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砸多少钱才能回本?

更何况,几千万,能干啥?

只有中桥创投,投出了天使轮。原因也很简单,投资人看重张欣刚几乎干过光芯片全链条,从产线搭建、设备选型、材料采购,到芯片设计、测试、工艺优化。

最重要的是,他都干成了。

本质上,是赌张欣刚这个人。

于是,张欣刚揣着第一笔投资 2000 万,在咸阳建厂、开干。

多年后,他很庆幸这个选择:要是工厂建在北上广,没准团队早散了。

也是因为钱少,才有了用奥拓接客户的窘迫,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光芯片制造,大致分为晶圆设计、外延生长、刻蚀、减薄抛光、封装等环节。而打造 25G 以上高速率芯片,晶圆的 " 外延生长 " 最关键。

它难就难在,不仅要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多层精准堆叠,每层厚度还要控制在 10 纳米之内。一旦工艺不过关,半导体材料易氧化,光芯片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

那些年,张欣刚天天泡在实验室,春节都不回家,只为尽快实现技术突破。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是骑虎难下了。"

2018 年,源杰 25G 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验证,然后有了中科创星、哈勃投资等一众机构纷至沓来。

然而,市场嗷嗷待哺时,张欣刚却选择主动 " 减速 "。

▲来源:源杰科技招股书

比如,源杰的 12 波 25G MWDM 激光器芯片,是 5G 基站建设的关键器件。但研发成功后,张欣刚并不急于量产,坚持要先完成 " 双 85" 可靠性测试,即:在温度 85 ℃、湿度 85% 的极端环境下,对芯片进行长期老化考验。

这一测,就是 3 年。

有的客户急不可耐,想尽快拿货大干快上。但张欣刚的原则并未轻易改变:产品必须先抽样测试,经过一个月以上的可靠性验证,才能批量供货。

在 " 快鱼吃慢鱼 " 的商业世界,这样的 " 保守 " 并不合时宜,却为源杰赢得了 " 靠谱 " 口碑。

而包括华为在内的客户,一旦认可了源杰的产品,基本都会选择长期绑定。因为他们知道,源杰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去牺牲可靠性。

这份不起眼的坚持,赢得了巨大的回报。

2020 年,源杰在磷化铟(InP)光芯片领域实现收入第一,10G、25G 芯片出货量登顶行业榜首。

2021 年.源杰 25G MWDM 激光器芯片斩获 " 中国光电博览奖 " 金奖。

从中际旭创、海信宽带、博创科技等光模块厂商,到中兴通讯、诺基亚,乃至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成了源杰的客户。

在张欣刚看来,恰恰是因为科技迭代太快,所以,芯片反而要靠耐心和韧性去打磨。

耐心的张欣刚,也始终以前瞻引领着公司的发展。

2020 年,硅光技术还未成为行业热点,但他已敏锐捕捉到这一领域的潜力:用硅光子技术打造的高功率芯片,更小、更快、更省电,必将在 AI 数据中心成为主力担当。

也正是这样的布局,让源杰实现了对国外巨头的加速追赶。

2025 年,源杰开发出用于 400G/800G 光模块的 CW70mW 激光器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CW 100mW 激光器芯片,也顺利通过客户验证。

在长距离传输的 EML 芯片领域,源杰的 100G PAM4 EML 通过客户验证,打破国际垄断;200G PAM4 EML 也完成开发,开始客户推广。

在更前沿的 CPO(光电共封装)领域,源杰研发的 300mW 高功率 CW 光源,也实现了突破。

结果,AI 算力需求一爆发,直接转化为源杰应接不暇的大单。

2025 年 5 月、8 月、10 月,源杰分别斩获 6187.16 万、1.41 亿、6302 万人民币的超大订单。仅此三单就合计 2.65 亿,超越源杰 2024 全年的营收。

这是市场对源杰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是对张欣刚战略抉择的回馈。

2024 年底,源杰斥资 5000 万美元,启动美国生产基地建设。

实际上,源杰 99.88% 的营收在国内,出手在美国建厂,张欣刚的考量是:只有 " 走出去 ",才有大未来。

实际上,张欣刚在技术战略选择上,一直很前瞻。

早年间,他参加一场行业交流会,亲眼目睹国外大厂的强势和代理小厂的孱弱,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因此,张欣刚力排众议,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即 IDM 模式,也就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都自己干。

这涉及上百道工艺的积累、打磨,要有长期 " 坐冷板凳 " 的决心。但唯有全流程自主,才能打破技术垄断,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明智。

实际上,国内不乏尝试 IDM 的光芯片企业,但要么工艺不扎实,要么产能不稳定,能大规模稳定交付高端光芯片的寥寥无几。

而在晶圆工艺、外延生长这些 " 卡脖子 " 环节,源杰不仅练出了硬实力,更通过 IDM 模式,打通了设计、制造、测试的全流程。

这正是源杰既能在中低端持续放量、占据优势,又能反哺高端、不断突破的根本原因。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 年中国光电芯片行业全景图谱》

如今,全球的高速率光芯片市场,依然被住友电工、马科姆 ( MACOM ) 、博通 ( Broadcom ) 等欧美日企业牢牢把持;特别在 EML(电吸收调制激光器芯片,光模块核心组件,适用于长距离高速传输)、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芯片,用于光模块、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适用于短距离数据中心互联)、大功率激光器芯片上,国外巨头优势明显,中国厂商仍有差距。

所以在张欣刚看来,要想打入高端,必须布局美国。

只有打入全球市场核心圈,与国际顶级客户合作,才能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动态,捕捉最高端的客户需求,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突破。

ICC 讯石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达 39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将达 97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20%,是半导体领域最具成长性的赛道之一。

谁能掌握更先进的光芯片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 6G、AI 的竞赛中占据更大先机。

以源杰为代表的中国光芯片企业,正在加速追赶,合力为中国 AI 赢得更多加分。

[ 1 ] 《招股说明书》源杰科技

[ 2 ] 《2025 年半年报》源杰科技

[ 3 ] 《AI 光提速时代的国产光芯片领军企业》开源证券研究报告

[ 4 ] 《源启光芯国产化浪潮,杰构数智升级新篇章》上海证券研究报告

[ 5 ] 《光电芯片 " 陕影 " 显现,华为缘何瞄准它》粉巷财经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 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点赞" 是喜欢," 在看分享 " 是真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欣 华为 寒武纪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