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象娱乐
文丨半盏茶
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信息可以被量化的当下,人们对数据的信任和依赖,已然延伸出一个利润可观的生意场。
近日,类似的事件再度上演。艾瑞咨询发布了一份关于外卖市场的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在假设补贴完全停止的理性状态下,京东外卖占比 33.5%,逼近淘宝闪购 / 饿了么,超过美团。

这个数据跟行业认知差距很大,再一次引发质疑。如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 2025》数据显示,按照日订单量来看,美团外卖、淘宝闪购 / 饿了么、京东外卖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46.9%、42.8%、10.3%。再如高盛曾预计," 外卖大战 " 之后,新的市场格局将走向美团外卖、淘宝闪购 / 饿了么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京东外卖占比仅 10% 的局面。

频繁的争议反映出," 定制报告 " 的生意存在已久,艾瑞也从中获得了不错的利润。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艾瑞咨询的年收入早已过亿,但在利益导向下,此类报告也在不断洗脑大众、影响市场判断。
被张一鸣炮轰过的艾瑞咨询
还在持续制造争议
事实上,在各类行业报告层出不穷的当下,数据公司在报告中使用片面、甚至被质疑造假的数据,很早就有案例。而在相关事件引发的舆论漩涡中,艾瑞咨询频频牵涉其中,已然很难再将之视为巧合。
早在 2014 年,《扬子晚报》就曾报道称,美柚联合水军公司、艾瑞咨询发布相关报告,被大姨吗(后改名为大姨妈)高层质疑其通过造假数据的方式,打压竞争对手。后来,由于美柚现金结算出现问题,导致水军公司内部人士反水曝光此事。

2018 年,优信在招股书中援引艾瑞数据称,2017 年,在中国的线上 2C 和 2B 二手车市场,优信两大业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1% 和 42%,位列第一。这一数据再度遭到质疑,《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在报道中综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易观智库等多家数据发现,2017 年,优信集团的市场占比在 29%,与艾瑞的数据同样出入较大。
" 定制报告 " 打击竞对
数据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无利不起早。
即便冒着公信力受损的风险,还是有数据公司愿意去做带有隐晦立场性的行业报告,原因在于,这早已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
此前,艾瑞咨询曾尝试挂牌新三板,当时披露的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早在 2015 年至 2017 年(前九个月),艾瑞咨询的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上亿元,且公司多项业务都保持着高毛利,如数据产品的毛利率长期在 75% 以上。另外,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数据产品和定制咨询及研究两大业务,其中,定制咨询及研究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上涨,从 2015 年的 35.43% 一路上涨至 2017 年(前九个月)的 41.68%。

利益驱动之下," 定制报告 " 逐渐变了味儿。目前来看,多数受到争议的报告,大都尝试以数据影射立场,通过片面的数据得出更利于定制方的结论,无形之中,此类报告甚至成了定制方用来攻击竞争对手的工具。
此前,《扬子晚报》揭开 " 美柚事件 " 后,艾瑞与美柚的合作并未停止,双方后来又联合发布了《中国女性生活形态研究》报告,再度在互联网引发 " 口水战 "。作为美柚同行的大姨妈,其高层回铎在朋友圈直言:" 艾瑞真是行业内一大毒草,收钱说瞎话的能力无人出其右。"

在这个过程中,此类事件频频上演,除了利益驱动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监管难度大。简单来说,某企业若想借助数据放大自身优势,数据公司也不一定非要 " 造假 ",而是通过附加某种条件,就可以呈现出更利于该公司的行业报告。
同样,京东也曾与艾瑞合作多次,比如在 2022 年,京东运动就曾联合艾瑞咨询共同发布《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2025 年,艾瑞发布的《2025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两轮电动车的线上销售中,京东占比 53.1% 位列首位。在这些报告中,艾瑞也为一些数据加上了特定条件,如在今年 618 过后,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618 期间,京东 3C 数码销售额占比与同比涨幅均为行业第一。此次关于外卖市场的相关报告中,艾瑞咨询则强调了品质外卖的细分领域,此前艾瑞还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京东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约有 45% 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即便此类报告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失实,但其有选择地呈现本就是一种立场导向,同样会混淆视听,影响人们对同行竞争者的认知,以及对行业真实情况的判断,最终的后果可能会对大众、行业和投资人形成错误的导向。在此基础上,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也将持续消耗行业公信力。
此前,小米递交上市申请时,招股书中有 110 余次引用艾瑞数据,证监会围绕其招股书中的问题给出一份反馈意见,21 世纪经济报道对此进行了详细梳理,称其中有一条指出:让小米介绍公司互联网业务相关经营指标,如月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长、用户数据量等,计算方法、计算依据,是否经过中介机构或其他权威第三方验证。反馈意见中也明确提到:要求中介机构说明招股书中大量引用艾瑞咨询的资料和数据,这一选择是否是为付费报告等情况。
显然,带有立场性的、单一的数据正在逐渐丧失公信力。在这样的局面下,像艾瑞这样的数据公司或许可以借助报告获取短期利益,但由此造成的行业信任困局则难以修复,引发的反噬甚至会波及报告中的受益方。更重要的是,此类报告之所以一直存在,本质上还是受需求驱动,毕竟同行竞争始终存在,有些公司为了获取客户、投资人的信任,就会想要借助 " 利好 " 的数据彰显实力,而作为第三方的数据公司就成了无形的 " 打手 ",卷入企业竞争的利益争斗中。
近来,相关监管也在持续收紧,比如证监会在行业数据披露上,就在不断更新越来越细化的约束规则。从长远看,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是任何行业报告必须遵循的基础,若为了眼前利益,使被资本裹挟的 " 定制报告 " 成为左右市场判断的工具,恐怕也将得不偿失。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 已入驻平台 ━━

━━ 视频号 已入驻平台 ━━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