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前天
为什么骑自行车学会就忘不掉,可弹琴需要天天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很多人小时候,父母会给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去学很多七七八八的技能。

虽然说大部分在工作后也没了用武之地 ( 小声蛐蛐 ) ,但是,有的技能学会了一辈子都记得,有的技能很久不用就会忘,比如游泳学会了一辈子都会游,但是弹琴几个月不弹就能忘个精光。

图源:某社交平台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哪些技能学会了更 " 持久 " 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神奇的 " 选择性记忆 "。

都是肌肉记忆,

怎么还有选择性的?

其实 " 肌肉记忆 " 是一个形象的俗称,真正记住动作的是我们强大的大脑,所以区别也主要是大脑对这些动作进行了差别处理。

大脑中负责动作记忆的区域并非单一,而是多个脑区协同合作的成果,它们就像一个复杂的神经 " 硬盘 ",各司其职。

大脑皮层,尤其是运动皮层,这里是动作的 " 司令部 ",负责计划、发起和精细控制。比如弹钢琴时,哪个手指按哪个键,用多大的力气,都由运动皮层发出指令。

大脑皮层。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研究表明,运动皮层在学习新动作时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这被称为 " 运动学习可塑性 " [ 1 ] 。

小脑是动作的 " 协调员 ",负责动作的流畅性、时间精准性和姿势平衡。想想看,骑自行车时重心如何调整、手脚如何配合,都需要小脑的精准协调。小脑受损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平衡障碍等问题,进一步证实了其在运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 2 ]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基底神经节,这个深藏在大脑内部的区域,是习惯形成和自动化的 " 枢纽 "。通过重复练习,基底神经节能够将有意识的动作转化为 " 下意识 " 的反应,让我们无需多加思考就能完成复杂的动作,比如开车、打字等 [ 3 ] 。

不同动作到底有什么差异?

其实,并非所有动作的记忆方式都一样,我们可以将动作记忆大致分为两类:协调型动作记忆和精准型动作记忆。

1

协调型动作记忆

协调型动作记忆(如骑车、游泳、走路等),这类动作通常依赖全身多部位的协同、重心控制和平衡感。

它们相对粗大,允许一定的容错空间。例如,游泳时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幅度大,即使姿势略有偏差,也能继续游动。在这种动作里,小脑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建立稳定的身体 - 空间关系模型和自动化的协调程序,基底神经节则帮助其固化为习惯。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类记忆一旦形成,便非常稳定,不易遗忘,因为它们涉及的是更深层的运动模式和身体协调。

2

精准型动作记忆

精准型动作记忆(如弹奏复杂乐章、投篮、打字等)这类动作则更强调速度、精确度、力度控制和特定的时空序列。例如,弹钢琴时需要精确地控制哪个手指在哪个时间点按哪个键,容错率极低。

所以这类记忆更依赖大脑皮层(尤其是感觉运动皮层)对细节的精确编码和规划,以及基底神经节在序列学习和微调中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前额叶皮层持续的注意力参与,尤其在复杂任务中 [ 4 ] 。一旦注意力分散或长时间不练习,这些精细的细节就容易 " 模糊 " 甚至 " 丢失 "。

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并没有白学。尽管有些动作记忆会 " 丢失 ",但当我们再次尝试学习时,往往会发现进度飞快,比第一次学习时要容易得多。这正是神经可塑性的体现。

因为即使表面上 " 遗忘 " 了,大脑中相关的神经通路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被 " 休眠 " 了。再次学习就像唤醒这些通路,它们会以更快的速度重新激活和强化。研究表明,重复学习能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变得更强、更有效,甚至产生新的神经连接,从而加速记忆的恢复和巩固 [ 5 ] 。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尽力了,真想成为某项技能的大师,还是得靠长年累月的练习呀。

参考文献

[ 1 ] Krakauer JW, Mazzoni P. Human sensorimotor learning: adaptation, skill, and beyond. Curr Opin Neurobiol. 2011 Aug;21 ( 4 ) :636-44. doi: 10.1016/j.conb.2011.06.012. Epub 2011 Jul 20. PMID: 21764294.

[ 2 ] Mauk, M.D. and D.V. Buonomano, The Neural Basis of Temporal Processing.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2004. 27 ( 1 ) : p. 307-340.

[ 3 ] Doyon, J. & Benali, H. Reorganization and plasticity in the adult brain during learning of motor skills. Curr. Opin. Neurobiol. 15, 161 – 167 ( 2005 ) .

[ 4 ] Hikosaka, O., Nakamura, H., Sakai, K. & Nakahara, H. Central mechanisms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Curr. Opin. Neurobiol. 12, 217 – 222 ( 2002 ) .

[ 5 ] Kleim JA, Jones TA. Principles of 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 plasticity: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brain damage. J Speech Lang Hearing Res JSLHR. 2008;51 ( 1 ) :S225 – 39.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 · 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丁宇 神经生物学博士

审核丨詹丽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生化学组委员

策划丨张林林

责编丨张一诺

审校丨徐来

相关推荐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技能 自动化 肌肉 社交平台 兴趣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