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摘要
10 月 25 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一名 10 岁的女孩小美(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报警称:她的某短视频账号上收到一条私信,对方以小美涉嫌冒充明星诈骗案件需要配合调查为由,诱导她操作家人手机,被骗 4.1 万元。
02
被骗详情
小美在某短视频的账号上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自称是 " 北京市公安局民警 ",称近期有冒充明星及经纪人诈骗粉丝的案件,警方已成立专案组。对方表示因小美曾添加过该明星的微信,需配合调查,否则将把她列为犯罪嫌疑人,还会拘传父母,要求她立刻扫码添加 " 民警 " 的企业微信配合调查洗脱嫌疑。
小美惊慌不已,立马添加对方的企业微信。" 民警 " 让小美拿来家长手机进行辅助调查。小美偷偷拿来奶奶的手机,按要求在安静处用自己手机开启视频通话,对准奶奶的手机操作。
小美按对方要求打开支付宝,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还将收到的验证码输入进去。直到手机不断收到扣费短信,小美才察觉不对。奶奶查看手机后发现银行卡内 4.1 万元被转走,小美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03
诈骗套路解析
1. 伪装权威
诈骗分子冒充警察,捏造 " 涉案关联 ",再用 " 列为犯罪嫌疑人 "" 拘传家人 " 等严重后果施压。针对未成年人等群体,利用其对法律流程不熟悉、怕牵连家人的心理,让受害人因恐慌失去判断力。
2. 诱导操作
诈骗分子以 " 配合调查 " 为借口,诱导受害人拿家人手机扫码、输入验证码等。这些操作看似 " 协助办案 ",实则是诈骗分子套取支付信息、完成转账的关键,直至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
04
警方提醒
1. 做好监管与教育
家长需强化家庭信息防护意识。务必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轻易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同时要定期检查手机支付软件的安全设置,开启指纹或面容支付等多重防护。日常生活中应主动向孩子科普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
2. 保持警惕多求助
绝不要按网上陌生人指示操作家人手机,更不能扫描不明二维码、提供验证码。若遇此类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或老师,切勿独自处理。
来源 / 榆林市反诈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