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本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3416.0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62.72 亿元,增长 2.5%;第二产业增加值 4531.97 亿元,增长 3.6%;第三产业增加值 8721.39 亿元,增长 5.2%。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7%。秋粮长势平稳。蔬菜产量 199.04 万吨,增长 5.9%。猪肉、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 6.7%、2.7%、3.8%,禽蛋产量增长 2.5%。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4.0%;制造业增长 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0.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5.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 1.4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 4.9%,民营企业增长 3.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 4.8%。分产品看,原油产量增长 2.8%,天然气产量增长 17.5%,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 34.0%,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 27.9% 和 11.9%。
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0.5 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 4.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 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 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21.8%、14.4%。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5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6.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1.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2.8%,其中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 17.5%,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 7.9%;工业投资增长 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5%。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0.7%。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6.5%、16.7% 和 52.7%;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4.8%、50.1% 和 51.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6.81 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4353 元,同比增长 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990 元,增长 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112 元,增长 5.3%。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 0.8%,衣着价格上涨 1.9%,居住价格上涨 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6%,交通通信价格下降 3.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1.4%,医疗保健价格下降 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9.6%。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均同比下降 3.7%。
权威解读
重点领域稳定增长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引领工业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5.1%,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0.6 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工业增长。重点产业链较快发展,12 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5.1%,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0.6 个百分点,其中信创、车联网、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 13.9%、22.7% 和 14.9%。
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 6 个季度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增长 5.2%,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0.5 个百分点,占比 65.0%,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21.8% 和 14.4%。
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城市活力明显增强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数字经济合作平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地津城,为天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带来了新机遇。前三季度,全市用足用好各项扩内需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0%,其中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 6.5% 和 12.8%。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27.9%,今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市投资带动作用突出。
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各项提振消费政策和促消费活动持续显效,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前三季度,带动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14.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 51.2%。网上零售增势向好,前三季度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 9.4%,今年以来增速逐月加快。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 5.7%,游客花费增长 13.2%。
新兴动能成长壮大
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新动能发展势头较好。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5.9%,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1.4 个百分点,占比为 16.5%,同比提高 2.0 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光纤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27.9%、11.9% 和 24.8%。1 — 8 月份,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15.7% 和 13.7%,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
财税收入和企业效益稳中向好。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3.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 5.3%,占比为 74.8%,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1 — 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 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98%,均好于上半年和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 — 8 月份增长 9.0%。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 5.4%、4.5% 和 3.3%。社会领域投资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 31.5% 和 20.5%。上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每人每月 1045 元,持续完善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救助政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加大企业吸纳就业、稳岗扩岗等支持力度,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6.81 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 89.4%,超序时进度 14.4 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1.2 个百分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