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到天津工作生活的第 240 天。
2025 年 3 月 5 号,我告别了工作十年的单位和生活十年的城市,来到天津。作为河北人,初到天津,没有太多想象中的 " 不适应 ",反倒是被天津的包容以及 " 哏儿都 " 气质所吸引。
这半年多来,利用工作之余,从滨海新区到杨柳青古镇都逛了,从八珍豆腐到老味儿刨冰都吃了,从茶馆相声到实景话剧都看了 .... 天津这座城市,给了人太多惊喜,更值得深度挖掘、慢慢品味。
对于外地游客或者 " 新天津人 " 来说,坐海河游船是不可少的体验项目。在 10 月 6 日中秋节的傍晚,我提前买好了海河游船的船票,从古文化街码头登船,赏灯赏月赏风光。当游船行至 " 天津之眼 ",乘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留念。这时候,身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指着灯光绚烂的摩天轮说," 妈妈你看!这好像一个大调色盘!"


难怪人们都说孩子的视角是独特且可爱的," 大调色盘 ",这个比喻既有趣儿又形象。其实,不光是 " 天津之眼 " 像个大调色盘,整个天津又何尝不是呢?天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魅力独特,多元文化在此汇聚,不正像 " 调色盘 " 一样色彩斑斓、绚烂缤纷吗?
那么,如果天津真的有颜色,那会是什么 " 色儿 " 呢?

深蓝色
天津的广阔、开放与包容
对于一个老家在冀北、曾工作在冀中的河北人来说,对海似乎有着天生的向往。毕竟,此前 " 见海 " 的机会只有旅游时才有。来到天津后,想象中的那抹 " 蓝 " 变得具象化了。

渤海湾的万顷碧波,海河上的粼粼波光,这种 " 深蓝色 " 是天津与生俱来的。作为 " 九河下梢 ",天津因水而兴,面朝渤海、背靠京畿的独特区位,让这片蓝色既承载着向海图强的雄心,又延续着通达四海的商贸传奇。历史上,无论是在海漕兴盛时期,还是在河漕兴盛时期,天津都是往来南北的关键节点。现如今,从北方第一大港的千帆竞渡,到全球首个 " 智慧零碳 " 码头,这片蓝,永远闪耀着开放与创新的光芒。
翠绿色
天津是放松、休闲与和谐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大幅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愈发宜居。在我的眼中,天津还是"翠绿色"的,是快节奏都市生活中一片可供深呼吸的绿洲。它是 " 城市绿肺 " 七里海湿地万鸟翔集的盎然生机,是水上公园粼粼碧波上泛舟的闲情逸致,也是遍布全城的街心公园里市民散步、下棋、抖空竹的日常光景。

天津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精心编织着城市的绿色脉络。在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建成面积超过 300 平方公里的 " 林田水草、河湖湿地 " 一体化生态区域,蓝绿空间占比达 66.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逐年上涨。这片翠绿,不仅是生态宜居的体现,更是天津人懂得放松、追求和谐生活哲学的象征,为这座厚重的工业与港口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清新与活力。
红色
天津的革命、奋斗与激情
曾经上学时,总觉着课本里提到的觉悟社、平津战役等内容离自己很远。这个 " 远 ",既包括时间距离,也包括空间距离。来到天津后,首先是空间距离变近了,对于红色认识也更加清晰。

天津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从觉悟社的启蒙火种,到平津战役的胜利凯歌,天津的 " 红色 " 热烈而坚定。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不仅镌刻在革命遗址的一砖一瓦里,更涌动在新时代奋斗者的血脉中。据统计,本市共有红色资源 360 处,其中旧址遗址 312 处,纪念场馆 24 处,烈士陵园 14 处,其他设施 10 处。这些红色资源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鎏金色
天津的繁荣、务实与信誉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平时既需要掌握天津当下的发展脉动,也需要了解曾经的辉煌过往。在日常编稿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才知道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 " 天津造 "。怪不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大人一提到要买点 " 时尚玩意儿 " 就说坐火车上天津。依稀记得曾经家人在天津买过一块海鸥牌手表,表盘是鎏金色的,甚显贵气。

鎏金色是金属与财富的颜色。这抹颜色是早期民族工业 " 红三角 " 纯碱远销四海赢回的金字招牌,是 " 飞鸽 " 自行车、" 海鸥 " 手表等工业老字号的辉煌历史,更是如今滨海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与创新。天津的工商文化基因里,镌刻着 " 务实 " 与 " 信誉 "。从 " 赶大营 " 的津门商帮不畏艰难、纵横西北,到中国近代实业家们在此兴办工厂、实业救国,再到如今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这片土地始终流淌着追求繁荣、恪守商道的金色血液。
赭石色
天津的历史、沧桑和交融
三月份刚到天津时,总是迫不及待的想把网上提到的那些 " 必去榜 " 转个遍。在一次和同事闲谈时,表达了想去五大道坐马车的想法。本地同事操着一口总想让人发笑的天津话说:" 嗨,坐那干嘛?扫个小车骑视野更好!" 本人主打一个 " 听劝 ",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沿着解放北路骑行,沿街建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洋气!

一座城市的气质,往往藏在它的建筑里。赭石色是砖石与土壤的颜色,它既是天津老城厢中式建筑的砖瓦本色,也是五大道小洋楼墙体的温暖色调。天津城市的建筑很少整齐划一,它古今交融,华洋并处,素有 " 万国建筑博览会 " 之称。目前天津共有 877 幢历史风貌建筑,33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2 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48 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天津的历史建筑,在时空维度上形成了古今交融、中西交汇、和谐共存的风貌特色。
明橙色
天津的活泼、多姿与多彩
京津冀区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所以对于相声这门传统曲艺形式,我打小儿就有着浓厚兴趣。曾经家里的相声磁带攒了满满两箱子,双卡录音机里反复播放着老先生们的段子。刚参加工作时,石家庄的相声剧场我也经常光顾。现在来到了 " 相声窝子 ",现场嗑着瓜子儿、喝着茶水儿、听着传统相声和新派段子,着实令人开心。在我看来,相声演员身穿的明橙色大褂儿就像天津的演艺文化一样,多元且充满活力。

天津是北方演艺重镇,拥有天津音乐节、天津戏剧节等文化品牌。话剧、音乐剧、相声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既传承传统艺术,又融合现代创意,为城市注入文化活力。今年," 戏聚天津 " 的戏剧节获得广泛反响,比如在金街故事发生地附近上演沉浸式话剧《日出》,在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演绎歌剧《茶花女》选段,在古文化街戏楼进行曲艺快闪等," 戏聚天津 " 是一次以演艺为纽带、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创新实践。
青铜色
天津的厚重、沉淀与深邃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市,除了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之外,还要逛这座城市的博物馆。但是对我这个刚到天津工作生活半年多的人来说,稍微有些难度,因为天津的文博资源着实丰富,目前我只去了其中三处,未来还有很多机会走进她们。

提到博物馆,青铜色应该是最好的代表,这是岁月凝固的庄重,是文明沉淀的底色。它镌刻在天津博物馆西周太保鼎的铭文深处,流淌于大沽口炮台铁炮的斑驳锈迹间。作为中国近代文博事业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天津全市登记备案各类博物馆达 80 家。按照去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 1364 万人统计,达到每 17 万人拥有 1 座博物馆的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082 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 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 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220 处。正是这些不同门类、各有千秋的博物馆,人文荟萃、蔚为大观的历史文物,文脉久远、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组成了天津强大的文博文化矩阵,成为天津传承文明、俯瞰历史、纵观文化的重要载体。

七种颜色,七张名片,调出的不仅是天津的城市底色,更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迈向未来的底气。
当这些色彩交织碰撞,共同绘就了一幅独属于天津的瑰丽画卷——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活力;既有国际风范,还有市井温情。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守正与创新相得益彰。
如果天津有颜色,一定是绚丽多彩的,一定是令人惊艳的!
如果天津有颜色,在您眼里是什么 " 色儿 " 呢?
下方评论区见↓
(评论员|泽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