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蓟州的青山绿水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志愿者组成的天津市蓟州区蓝天救援队。他们身着标志性的蓝色队服,以专业素养、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构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 " 蓝色盾牌 "。
这支成立于 2013 年的民间公益救援力量,从最初的 5 名核心成员已发展成为拥有 130 名正式队员、45 名预备队员和 500 名志愿者的专业救援队伍。截至 2025 年 10 月,他们累计发出活动召集 5049 次,出动车辆 16465 辆次,服务时长超过 46.4 万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 把救援当成一生的使命 " 的坚定信念。
严训砺精兵:科学训练铸就专业救援力
" 训练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救人。" 蓟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刘小桐的这句话,道出了这支队伍对训练的执着追求。面对蓟州地区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山地、水域、林区交织,救援队始终坚持实战化训练理念,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


蓝天救援队在泥河开展救援
8 月 30 日,在罗庄子镇某水域,一场高强度水域救援综合演练正在紧张进行。队员们驾驶舟艇在激流中灵活穿梭,利用绳索技术横渡险滩,模拟伤员转运等环节一丝不苟。这种融合 " 场景式教学、分步式实操、交流式研讨 " 的创新训练模式,显著提升了队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仅隔一月,9 月 24 日,队员们又转战山区开展山地救援专项训练,在险峻路段反复锤炼绳索使用技巧,为应对真实救援中的复杂地形做好准备。

开展绳索使用演练
科技赋能是这支队伍的另一大特色。目前,救援队已配备热成像无人机、80 公斤级吊运无人机、专业冲锋舟及各类特种车辆,还有潜水装备、高空绳索系统和精密抛投器等先进设备。这些硬核装备与日常训练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救援效能。刘小桐强调:" 我们每年开展 30 余次专业培训,就是要确保每位队员都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装备操作能力。"
宣讲零距离:安全知识惠及万家
" 当遇到气道异物梗阻时,施救者应站在患者身后 " 在天津市第三届安全生产举报主题宣传日活动现场,队员仇建业正在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围观的群众有的认真记录,有的跟着练习。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出现在蓟州宣讲活动中。

蓝天救援队在西龙虎峪镇初级中学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宣讲是救援队的重要使命。他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操课程。今年以来,救援队已开展各类宣讲 190 余场,直接受益群众超过 8.36 万人。在大型活动保障方面,他们形成了 " 秩序维护、即时宣讲、专业医疗 " 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国庆期间,队员们在景区和人流密集区连续值守,携带担架、AED 等专业设备随时待命,累计完成保障任务 183 次,成为公共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危难显担当:生死救援践行使命
2025 年汛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检验了救援队的实战能力。7 月 28 日凌晨,持续强降雨导致下营镇发生严重洪涝,多名群众被困。首批 13 名队员冒雨出击,在小平安村,两名养殖场工人被困洪水中,队员们运用抛投器架设生命绳索,经过两小时奋战成功施救。中营村二十余名游客被湍急水流围困,救援队创新采用无人机精准投送冲锋舟,历时四小时转移全部受困人员。此次行动共出动 180 人次、13 台车辆,成功救助 15 人,转移群众 240 余人。

盘山保障期间对一名腿部骨折游客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担架转运至山下。
这样的生死救援在救援队历史上屡见不鲜。2023 年除夕前夕,于桥水库一名游客冰面坠落,刘小桐带领队员冒着极寒天气,趴在木板上匍匐接近,甚至将自己的救援木板让给遇险者。据统计,成立至今他们已执行水域救援 278 次,成功打捞溺水者 181 人。
山地救援同样惊心动魄:2025 年 8 月 11 日深夜,16 名队员在五盆沟荆棘丛中劈路 5 小时,成功救助坠崖游客;此后又相继完成常州村北山、狐狸峪等多起山地救援任务。
自建队以来,蓟州蓝天救援队年均执行各类救援任务 80 至 100 次。从河北涿州到河南卫辉,从山西介休到本地山区,他们的蓝色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正如刘小桐所说:" 面对生命,我们必须专业;主动涉险,更需严格纪律。" 那抹在危难中及时出现的蓝色,已成为蓟州人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保护色。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实习记者 白思婕 通讯员 李德金 刘小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