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厚文存》终于可以交付印刷了。
从查阅夏志厚发表的一些论文开始,到大学同学辜也平提供更为详细的发表论文目录、发表的出处及被转载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号,到找原文或下载或截图,然后由专业工作室录入排版,到随后的一次次编校,屈指一算竟然已经整整一年,也是老同学夏志厚(1949-2024)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一年多了。

夏志厚
翻阅书稿,无论是夏志厚的同班同学还是他的学生们都吃惊于他学术研究范畴的广度和深度。这里有他大学时代感兴趣的电影评论、有与他硕士论文相关并延伸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他以擅长的理科逻辑思维,对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作独到的阐释,以及他对哲学命题的不同思索,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他在赴美深造之前的学术探究。且单从夏志厚已发表的 31 篇论文中有 11 篇选入被当代学者所熟知认可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那往往是当年优秀或独到学术论文被转载的刊物)及《新华文摘》,也可衡量出其论文的学术价值。
在《文存》成型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85 级同学们对曾任他们两年辅导员的夏志厚老师满怀着敬意和感情,除了回忆老师当年对他们的关心指导外,更是尽一切可能去寻找老师的这些遗作,其中倪文尖同学在已有的论文目录基础上又加以补充,发来他的年轻学生在知网上搜集下载的 PDF 文档;临近结集,在《文汇报》任职的校友又找到一篇遍寻不着的电影评论……为集成这本较为周全的 21 万字论文选集(收入 27 篇加代序一篇),大家付出了很多心血。这本书之所以称之为 " 文存 ",是指可找到的作者留存下来的文字,但不一定是全部,也还是有一些遗漏或遍寻不到的遗篇。
《文存》编辑中,85 级部分同学分头一校,责任编辑陈蕾同学进行了二校,我在他们校对的基础上又作了三校,同时吸取了辜也平、陈静漪两位大学同学的修改意见,这本《文存》是夏志厚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是他的同学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上世纪 80 年代初," 九叶 " 诗人中的八位曾为他们早逝的诗友穆旦选诗收入《九叶集》,并先后为他撰写编辑了两本纪念文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诗友们的深情厚谊使读者惊奇地发现他们所喜爱的译者查良铮(梁真)不仅是位杰出的翻译家,而且是极为优秀难得的名为穆旦的现代诗人!今天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已故的夏志厚认真编书印书,这本《夏志厚文存》连同图文并茂印制精致的《丽娃河畔的思念》,也同样是出于同学或师生的深厚情意。

早在 2013 年我曾在美国与夏志厚见面,聊天时,他提及正在研究周易,并从卦象推算国运及其他;这次校对中发现有一篇《与理论构架》,看来他在国内的研究兴趣一直延续到国外,但他最后还是将所有的才华和努力奉献于美国芝加哥河畔红砖楼内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在那里他施展了自己扎实的中英文水平,担任亚洲部主任编辑,负责编辑更新校对更为丰赡翔实的辞条,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编审委员会美方秘书,为中文读者留下了有价值可查阅的 20 册厚厚辞典。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夏志厚文存》按内容分为五类专题,清晰可见作者在上世纪 80 年代关注的不同面向,其中第二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内,按通行惯例现代排前、当代列后,第三辑古代文论以内容排列,第一辑电影评论、第四辑现代文论和第五辑哲学思索均按发表时间排列,有合作者的四篇文章放在相关一辑的最后。全书最末的附录《夏志厚著述目录》是按发表先后的时间顺序编年体的排列,从中可见夏志厚学术研究兴趣的整体拓展和深入。附录二是夏志厚生平。
夏志厚生前曾叮嘱他姐姐,要好好保存他留在上海家里的手稿和读书笔记,他原本是准备退休后回国,再来整理这些手稿的。遗憾的是,突发的疫情阻断了他筹办已久的回家之路。今天我们谨以此书告慰我们的老同学夏志厚、85 级的夏志厚老师在天之灵,他可以感到欣慰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