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前天
超级周期!资金持续流入赛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AI 发展的最大瓶颈,竟然不是算力?

微软掌门人萨提亚 · 纳德拉在采访中再爆金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芯片,而是电力。

这句话一发酵,成了近期 A 股电网设备上涨的驱动力,今天电网设备成分股早盘一度冲高。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场唯一的电网设备 ETF ( 159326 ) 在近 20 日里吸金超过 5.27 亿,最新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电力,这个曾经被视为传统而稳定的行业,正因 AI 的算力需求而焕发新生。

01

又缺电了

周一 A 股缩量调整,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 0.41%,深证成指跌 1.71%,创业板指跌 1.96%,北证 50 跌 2.45%。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 19384 亿元,较上日缩量 1945 亿元。

板块题材上,福建、电网设备、银行、冰雪产业、影视院线、造纸板块涨幅居前;有色金属、PEEK 材料、减肥药、风电设备、机器人、电池板块跌幅居前。

近期两大主题——可控核聚变和 AI 持续发酵,带动电网设备板块上涨。今天神马电力盘中创新高,摩恩电气、中能电气、冠城新材涨停,思源电气涨超 5%,电网设备 ETF ( 159326 ) 一度涨超 2.5%。

首先,全球核聚变竞赛正持续升温。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 2050 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0 万亿美元。

10 月初,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该装置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主机核心部件将陆续进场安装。该装置于 5 月份启动总装,预计于 2027 年建成,并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等发电。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 " 终极解决方案 ",其一旦实现商业化落地,或将如蒸汽机、电气化的出现一样,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其主要环节的产业化进程值得关注。

而提到科技革命,如今 AI 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算力,但大规模部署算力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电力基础设施维持运转。然而目前全球数据中心落地最多的美国正面临着未来电力吃紧的状况,科技巨头纷纷下场呼吁 " 发电 "。

近期微软 CEO 萨提亚 · 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与 OpenAI CEO 萨姆 · 奥特曼(Sam Altman)日前共同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缺乏足够的电力来支撑所有 GPU 运行。

按照本人的说法,关键在于能否在靠近电源的地方足够快地建成基础设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就会有一堆芯片放在仓库里却无法启用。

事实上,这便是微软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芯片供应短缺,而是没有足够的 " 机房外壳 " 来插上这些设备。

AI 算力竞赛,正逐渐演变成为一场电力竞赛。

02

AI 竞赛 = 电力竞赛?

美国缺电的核心因素源自 AI 算力爆发,当数据中心负荷快速增长,开始推动北美电力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10 月 27 日,OpenAI 向特朗普政府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提交了一份 11 页的建议书,敦促联邦政府大规模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投资。

OpenAI 指出,美国电网已因 AI 基础设施而承压,呼吁将电力视为与石油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其中明确建议,设定每年新增 100 吉瓦(GW)发电容量的目标。

要知道去年,美国的发电容量才新增 51 GW。但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疯狂扩张的数据中心带来的电力需求十分庞大。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的年度电力消费将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增加,并超过 2024 年创下的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与 2000 年代中期到 2020 年代初相对平稳的电力需求趋势形成对比。最近和预测中的电力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商业部门(包括数据中心)和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企业)。

2024 年,数据中心用电占全美用电的 4.2%,据麦肯锡预测,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将达到全美用电的 8.1%。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则预测,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占全美发电量的约 9%。最激进的预测来自波士顿咨询(BCG),称 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达到全美用电的 25%。

从电力供应来看,美国电网近十年整体载运装机容量虽有增长,但增速较小且主要由风光储贡献,而水电、火电、核电等优质电源的体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大量机组设备老化(部分超 40 年),导致输电能力不足。而且并网流程较长且较为僵硬,历史平均并网时间超过三年,导致新增装机难以快速响应电力系统需求。

OpenAI 内部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将需要动员相当于当前全美技术工人 20% 规模的劳动力(如电工、施工人员)投入数据中心和电力设施建设。退一步来看,如果电力扩产跟不上需求,结果就是用电紧张和电价上涨,进而冲击选举。

站在不同参与方的利益出发,电力扩产这件事实高度确定的。此前美股燃气轮机龙头 GE Vernova 在业绩会上就表示 " 燃气发电与电网相关投资的 CapEx 高点在 2026 年 "。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电力缺口持续扩大,那么美国数据中心必须考虑升级供电结构,直白的讲,就是提高能效节约用电需求,比如英伟达提出的 800V 高压直流电源架构,以及储能系统。

上月 OCP 大会上,英伟达表示将从 2027 年起推动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向 800 VDC 过渡,目标是支持 1MW 及以上功率密度的 IT 机架。该架构通过提升电压等级实现更高效率的电力传输,并整合了固态变压器(SST)技术以优化系统设计。

固态变压器(SST)是一种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高频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变换、电气隔离、功率调节与控制的智能化电力设备。

在 AIDC 领域,算力密度的快速提升对供电系统提出更高要求,SST 的高功率密度和交直流灵活转换特性使其成为理想选择。采用 SST 空间架构有助于节约约 5% 的峰值需求,减少 5% 到 10% 的电力缺口。

不止英伟达,阿里、腾讯、谷歌、微软等多家海内外巨头都在积极筹谋数据中心电源革新。

SST 供应链方面,国际巨头占据顶端,国内企业快速追赶。台达、伊顿、维谛等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 AIDC、工业领域占据高端市场,提供从 SST 到整体配电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而国内企业如金盘科技、四方股份、阳光电源、中国西电等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特定应用场景实现突破。

其中,金盘科技深耕海外数据中心市场,获得英伟达(亚马逊、微软)等标杆客户;四方股份参与国内 " 东数西算 " 工程,推动 SST 在新型配电网络的应用。

不只是美国电力需求景气度大增,目前全球电网投资处在一个相对景气的周期里。

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25 年 1-9 月,我国变压器累计出口金额为 350.92 亿元,同比增长 52.73%,自 23 年以来维持高速增长。国内企业积极出海谋求增量,近年企业海外业务占比的迅速提升。

譬如思源电气,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到了近年高位— 33.68%,并且海外收入毛利率(35%)带动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随着全球降息周期拉开帷幕,加上 AI 算力对用电负荷端的需求成倍级增加,全球电网未来几年也将踏入建设大潮。如果之前在 AI 核心科技赛道中踏空了,那么电网设备的细分赛道更加值得考虑。

国内切入布局厂商主要从传统电力设备、AI 电源、光储充三类公司出发,各具优势,每条赛道都研究透并不容易,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电网设备 ETF ( 159326 ) 来布局。

电网设备 ETF ( 159326 ) 是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电网设备主题指数的 ETF,成份股特高压权重占比高达 63.35%,充电桩含量 61.17%," 核聚变 " 含量 15.3%,均为全市场最高;虚拟电厂含量 42.57%,同类指数最高;指数权重股中囊括了国电南瑞、特变电工、思源电气、中天科技等行业龙头。

365 编辑器

值得一提是,作为全市场唯一的电网设备 ETF ( 159326 ) 近期获得资金青睐,最近一个月规模增长超 400%,创下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经达到了 29.7%。

03

尾声

随着 AI 迅猛发展和算力需求急剧增加,AI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面临着效率和节省占地空间等指标进一步提升的迫切需求。

无论是核电等能源黑科技,还是 800V 直流架构的升级,本质上都是对传统能源体系的范式重构。

如何高效、经济、可靠地为 " 吞电怪兽 " 般的 AI 集群供电,成了 AI 时代算力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问题。

AI 算力竞赛,逐渐演变成了电力的竞赛。(全文完)

▍往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核聚变 ai 微软 ceo etf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