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业评论 前天
AI实现共产主义后,人类往何处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看到这么宏大的话题进来的您们,相信多多少少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快速盘一下,欢迎文末留下您的看法。

昨天我给大家过了一遍马斯克和 Joe Rogan 的谈话内容,其实这两人在 3 个小时里花了不少时间讨论了 AI 对人类的影响,我看很多朋友在上一篇也比较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接着深挖一下。

在节目最后,马斯克提到,资本主义孵化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反而会催生共产主义乌托邦。

那么问题来了:

1. AI 能否为绝大多数人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当 AI 实现可持续的富足文明后,人类何去何从?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可持续富足?我想,大概就是:能源靠核聚变或可再生能源,制造靠机器人,决策靠 AI 算法,娱乐内容也可以靠 AI 生产,大部分人类不需要太辛苦地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平静地享受。这种情况有可能实现吗?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技术上确实是有可能的,这已经不是空中楼阁了。可控核聚变已经有一些突破了,其他很多部分都有越来越多自动化的参与,离最终实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我估计,即便最后不是 0 成本,很多东西的生产成本应该可以再大幅下降,大部分人类都可以获得近乎免费的食物、居所、常规医疗和教育。当然,你说一些特殊需求,未必是免费,但也不是大部分人的刚需。

这就像如今打电话一样,成本几乎忽略不计,而 20 年前还是几毛钱 1 分钟。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第一次有可能真正摆脱 " 生存竞争 "。

但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谁拥有 AI 的生产能力和分配权?

如果 AI 由少数公司 / 组织控制,那么 " 富足 " 只是极端集中的权力与财富;

如果 AI 能被社会化分布(开源、去中心化),那有可能实现真正的 " 全民富足 "。

这里,我相信会是一个复杂的进程。

我相信经过多年的斗争和博弈,除了一部分特殊能力,AI 的基础能力会被政府强制要求社会化分布,AI 会帮人类社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可持续富足。

那么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

智能不再是人类独有的价值,人类还剩下什么?

除了需要维持 AI 运转的少量人类,大部分人类 " 失业 " 了,更准确地说是不用工作了,这时工作还是失业不是问题了,但人类是否被剥夺了 " 参与感 "?

人类不用再担心天灾导致的农业减收,也不再担心 KPI 和 OKR 了,但是也失去了辛苦劳作后收获的乐趣与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

人类没有了社会工作给予的 " 身份 ",对于没有给自己定义新身份的人类," 意义 " 会成为新的稀缺品。

那么人类如何给自己找寻意义?

我问了一下 AI,其实 AI 已经给出了可能性,它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沉溺式逃避:进入虚拟现实(元宇宙、脑机接口),追求无限快感。

→ 像《黑客帝国》的 " 矩阵居民 ",活在算法构建的梦境。

宗教式觉醒:寻找超越 AI 的 " 灵性 " 或 " 存在 " 意义。

→ 哲学、信仰、艺术再次成为核心文明活动。

创造式重塑:人类不再以 " 产出 " 定义自己,而以 " 体验与创造 " 定义生命。

→ " 生活本身 " 成为目的,而非手段。

如果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这三种状态融合的混沌体,这样的人类社会是否还会有冲突?整个人类社会是朝着觉醒与体验发展,还是朝着罪恶与毁灭发展?

其实,都有可能。

从很多历史案例上看," 技术不会让人更善,只会放大人性。"

AI 的未来,也会放大我们的一切欲望——包括善与恶。

一种乐观假设:AI 文明的 " 道德反哺 "

AI 通过学习人类伦理体系(康德的义务论、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

可能在长期演化中形成超越人类偏见的理性伦理系统。

它会帮助人类避免冲突、优化资源、甚至协调全球和平。

→ 这是 " 人工神 " 的路径。

一种悲观假设:欲望最大化陷阱

AI 不断满足人类即时快感:

精准娱乐、情感伴侣、药理幸福、数字天堂……

最终导致人类丧失探索欲与创造力。

→ 文明陷入 " 快乐的废墟 "。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已预言这种结局—— " 没有痛苦的世界,也没有意义。"

所以,即便经济富足,不代表社会充满公平正义。人类社会的命运可能还是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因为只有人类会做价值判断。

我们会为了正义而放弃利益;会为了爱而牺牲;会为了未知而探索。

如果 AI 学习的是我们人类的历史,那它也会学习到我们的贪婪与偏见。

这意味着:

AI 只有在人类仍然拥有道德勇气的前提下,才可能变得 " 善 "。

换句话说,人类不一定向善,但人类必须 " 继续选择善 "。

否则 AI 只会镜像我们的黑暗。

或许,人类唯一剩下的任务,就是重新定义 " 做人 " 的意义。

正如哲学家哈拉瑞所说:

" 未来的斗争,不再是人与机器的斗争,而是人与空虚的斗争。"

这句话我深感认同,人类最大的敌人或许就是虚无。

那些看起来 " 没苦硬吃 " 或者 " 找麻烦 " 的活动为何没有终止?譬如马拉松,越野等体育竞技,譬如自己种菜,养宠物,譬如做慈善,帮助他人,大概就是因为人类内心抵抗空虚、追求价值的一种内驱外显吧。

因此,谁说文科没有用?当理工科提供人类生产力的同时,文科或许才能带领人类找到新的方向。

顺便说一下,那些想投身人类社会研究但又纠结工作的文科生们,忠于自己的想法吧,人类还是需要你们的,未来可能更有出路。

其他如已经定型的我们,继续保持学习心态吧,至少,今夜,争取多读点好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核聚变 机器人 马斯克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