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季霞 顾高菲 记者 俞月花)婚姻家庭是社会生活中的永恒话题。过去民间常有把男女按照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分成 ABCD 四等,并认为最优秀的 A 男配次之的 B 女是最理想的搭配模式。不过,现代快报记者 10 月 29 日上午,从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论坛上获悉,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做的 " 婚姻匹配与收入不平等 " 调查发现,A 男配 A 女更幸福。
图为北师大博士生朱梦冰
朱梦冰是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偶然间看到一篇有关婚姻家庭幸福的文献,于是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分别调取了 1988 年和 2013 年关于中国家庭入户调查数据。"1988 年是在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入户调查了 9009 个城市家庭,32827 个家庭成员信息,2013 年调查了包括北京江苏等全国 15 个省市自治区,6674 个城市家庭,19887 个家庭成员信息。" 朱梦冰说,这些家庭成员年龄段在 20 至 60 岁之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婚姻中的教育匹配让夫妻收入更趋于平等,感情更稳定,更幸福。
她说,相较于 1988 年,2013 年的数据更明显的看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男女青年受教育机会更多,彼此之间选择同层次学历配偶的机会也越大。" 本科配本科,研究生配研究生。因为教育层次高也意味着成功的潜能越大,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也越多,因此婚姻中的教育匹配明显上升后,他们的收入也相较于其他教育不匹配家庭的收入有更多优势。这也拉大了社会收入比例差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朱梦冰分析认为,在婚姻市场上,男女双方越来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只有当他们在某些特征,比如教育、智力、种族、职业等方面互补时,才能最大化婚姻收益。而具有相同特征的男女匹配后,强化了所在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她说,这也意味着,不同家庭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 " 壁垒 " 进一步加剧,这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收入差距的加大。
此外,研究还发现,男女不同的婚姻匹配模式以及家庭中夫妻的分工同样会引起收入差距变化。在高收入家庭中,妻子劳动参与率上升会让 A 男配 A 女家庭更幸福。(编辑 尹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