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王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许多人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其中的 " 谢 " 指的就是谢安,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在历史上颇具盛名。
根据文献记载,谢安辞世后葬在中华门外 9 里外的 " 梅岭 ",也就是现在的雨花台,但是其墓葬遗址一直没有考古发掘出来,其具体位置至今仍充满了谜团。21 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原南京市委党校内考古发掘出了一座墓葬遗址,推测就是谢安的。
考古专家表示,根据现场情况来看,更像是南朝早期的石构水渠遗迹。
朋友圈刷屏:谢安墓发现了?
12 月 22 日下午开始,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都被一则帖子刷屏了,有网友称,在位于白下路 257 号,也就是原来的南京市委党校内,发掘出了一座古墓,并推测墓主人可能就是谢安。他还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从高处向下俯瞰,在两栋楼房之间,有一个矩形的大坑,坑边沿搭着几架梯子,除此外其他的细节就无法看清了。
这条微博发布后,短短几个小时,转发量就超过了一万,网友纷纷表示这是 " 有生之年系列 ",不少人表示谢安是自己的偶像,感到十分激动;还有南京的小伙伴表示,工地上方原本是一个操场,自己曾在上面做过操 ……
据了解,之前大火的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原型就有一部分取自谢安。
现场探访:中间有一处水井
12 月 22 日晚上,现代快报记者找到白下路 257 号,这里现在正在拆迁,被圈在一大片围挡中。走进工地可以看到,在两栋旧楼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坑,长四五十米,宽约三十米,深度在三米上下,约有一层楼深。大坑周围有一圈篱笆围挡,上面没有覆盖遮挡物。
因为夜色较深,工地光线昏暗,坑内部情况无法看清,隐约可以看到,土坑四周有一圈土墙,十分平整;场地中间有两条交叉的水沟,弯弯曲曲的;水沟旁放着十几块砖块,形状不规则;站在坑外可以听到,里面传来水流声。据现场一名负责看护的工人说,水声来自于中间的一个水井。
他告诉记者,这里很早就有考古人员来过,但是并没有发掘出什么,只有一些砖块 " 听说是南朝时候一个大户人家的花园,不是什么墓葬。"
是不是谢安墓?
专家分析:
1:历史记载,谢安葬于梅岭
那么,这里发掘出来的倒地是什么?会不会如网友所猜,是谢安墓呢?有专家介绍,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谢安辞世后葬在中华门外 9 里外的 " 梅岭 ",也就是现在的雨花台。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也有一座谢安墓。这座墓位于长兴西南的太傅乡三鸦岗,这个 " 太傅 " 指的就是谢安。在浙江的方志中,梅岭的谢安墓在陈朝的时候遭到了破坏,而谢安的一个后人在太傅做县令,于是将其灵柩迁葬到了浙江。现在这处谢安墓是长兴县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根据文献记载,南京有两处无字碑古墓,就像武则天陵墓一样,墓碑上没有墓志铭。两处古墓分别是谢安墓和秦桧墓。谢安是因为贡献太大,无法用碑名来记载;而秦桧则是罪过太大了,没有办法用碑文来描述。
2:这处遗址在都城范围内,不太可能是谢安墓
谢家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家族,而铁心桥一带在六朝时,位于建康城南侧,是当时王侯贵族看中的 " 风水宝地 "。这里时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南京市博物馆藏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釉下彩盘口壶,就是在这一带出土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显赫一时的谢家也埋葬在这一带。" 南京曾经考古发现过谢安家族的墓葬,分别在铁心桥和雨花台。" 一位考古专家透露。
据专家介绍,六朝时都城在现在的六朝博物馆到游府西街小学一带,白下路 257 号这一处,从位置上来看,就在当年的都城范围内,位于都城的西南角。按当时的丧葬制度来看,谢安墓不可能在城内。他指出,这应该是一处遗址。
3:初步推断为六朝私人花园遗迹
12 月 22 日晚上,南京市文广新局发布公告称,根据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市考古所对位于白下路一新建项目工地进行了建设前的考古工作,目前考古发现所见为不规则石料垒砌的带状构筑物和灰坑堆积,专家初步推断为六朝时期私人花园遗迹,未见疑似墓葬。目前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尚未完全结束,市文物部门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遗迹的文物考古价值及其性质进行认定和论证。
一位参与现场论证的考古专家介绍,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些石构件,据此认为是古清溪西侧一处南朝早期和园林相关的石构水渠遗迹。
南京都城考古发掘从 2001 年开始,历经多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介绍,类似的遗迹曾经在南京新街口发现过。不过以前发现的是排水沟构件,而这次是弯弯曲曲的,应该是观赏性的。所以,专家推测是园林相关的水渠遗迹。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