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宋国斌 记者 黄艳)1 月 12 日下午,南外仙林分校小剧场中少科院 " 小院士 " 表彰活动正在进行,钱铁锋校长为获得全国 " 小院士 " 称号的 8 名同学颁奖,台下掌声雷动。据悉,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和初中部都成立了少年科学院。
"手指上的微生物"
五(8)中队的师生决定建立 " 微生物研究所 ",并聘请南师大生物教授、队员戴雨轩的爸爸戴教授为本中队的校外辅导员。
戴教授带着细菌培养皿等实验器材来到中队,给队员们做 " 神奇的微生物 " 讲座,带着队员们一起做 " 手指上的微生物 " 实验。他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透明的塑料培养皿,里面预先铺了一层像 " 果冻 " 一样的培养基。队员们被要求先不能打开盖子闻 " 果冻 " 的味道。队员们在戴教授指导下,在培养皿背面中间划一条黑线,然后打开盖子,用大拇指在右半面培养基上再按一下。队员们在培养皿底部写上名字后,将培养皿放在教室的一角,观察比较酒精擦手前后培养皿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三天以后,队员们发现,大多数未用酒精擦手的培养基中长出来的菌落数量超过了 20 个,而用酒精擦手后的菌落数要比未擦的少得多,一般只有一两个,多的也只有四五个。有几个队员的培养基中两边的菌落数都很少,表明用酒精擦手前后的差异不明显,大家问过得知,这几位队员在实验前用香皂洗过手。
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可以杀灭细菌,起到消毒作用。用酒精擦过手后,手指上的微生物的数量会减少。用肥皂洗过手队员手指上的菌落要少得多,说明肥皂洗手可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因此平时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队员戴雨轩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课题研究报告,这个课题在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科技创新小课题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队员们还应邀登上学校论坛,向 400 多位老师介绍研究成果,受到老师和专家的 " 点赞 "。
辅导员杨老师说,平常老师、家长没少跟队员们说要勤洗手,可很多队员不在乎;做过 " 手指上的微生物 " 后,队员们都自觉地认真洗手了。
"紫金山水质生物评估"
五(8)中队是把实验带进教室,而初一(7)中队则是走进大自然,做观察研究。活动前,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王备新以 " 水质生物评估 " 为题,给队员们做了专题讲座,激起了队员们的研究热情。他们组成野外调查组、室内鉴定组、摄影组、研究报告编写组、评价报告编写组、宣传手册编写组,在中队辅导员陈坤老师和王备新教授的带领下,来到紫金山脚下,对 6 条溪流做水质生物采样,将采到的样本放入收集瓶,以便回校做进一步观察和实验。" 紫金山水质生物评估 " 的课题主要研究紫金山溪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并且通过研究生物对水质的敏感性来评价水质。
据悉,学校中学部少年科学院 2006 年建立之初,就确立了 " 年级建院,中队建所 " 的组织方针。十年来,中学部先后成立了 11 个以年级为单位的少科院分院,每个分院下辖十几个研究所,累计达到 144 个。2016 年 10 月,初一年级成立了新一届少科院年级分院—— " 求实少年科学研究院 ",下辖 " 口述史研究所 " 等 14 个中队研究所。目前,中学部已经初步形成了年级组对少先队大队负责,各中队研究所对该年级分院负责的 " 三级管理体系 "。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