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文 / 摄)" 迎来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 ……"2 月 5 日(正月初九)上午,盐城市阜宁县举行 " 打春牛 " 大型民俗表演。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射阳河畔的庙湾古城广场人头攒动,在当地农村流传千百年的春祭仪式被搬上现代舞台,再现传统的祈祷国泰民安的场景,让十里八乡的群众大饱眼福。
" 打春牛 " 又叫 " 鞭春仪 "、" 迎春礼 ",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礼俗之一,一百年前普遍流传于苏北等地区。" 用彩鞭鞭打春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 阜宁县文化名人顾宝华说。
现代快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 打春牛 " 共分为迎春出会、说春劝农、鞭春祈福、全民欢庆四个篇章。其中鞭春牛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执礼官的主持下,古代县官们带着乡民围绕春牛,执鞭打牛,台下观众纷纷叫好。礼毕,演员们把春牛肚子里的阜宁大糕等谷物、糖果、糕点分散给台下观众,祈福大家来年步步登高,都有好彩头。
" 像打牛鞭这样的细节和内涵都是从《阜宁县志》的文字记载中发现、还原、重新编排打造的。" 阜宁县文化馆副馆长许红雁说,去年,阜宁遭受 "6•23" 龙卷风特大自然灾害,中国力量挺住了阜宁,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各界的支持温暖了阜宁,阜宁在祈福新年的同时,感恩伟大祖国和人民。
近年来,阜宁县对以 " 牛歌、打春牛 " 等农耕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传承和创新,着力打造 " 牛文化 " 品牌,从 2009 年开始,连续五年举办牛歌大赛。阜宁被文化部授予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牛歌之乡 ",牛歌文化也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如今,牛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足准备。(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