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刷频的新闻事件,似乎都和 " 刺杀 " 有关。
金正男在马来西亚被女特工刺杀,如果再把时间轴往前回调两个月,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遭枪击的现场视频则更骇人。
大家都会被这种现实里的真实故事所震惊,因为总觉得这是虚构电影里的情节,一旦现实和光影本来泾渭分明的边界开始交汇模糊,这种真实的戏剧性就会产生更强的震慑感。
索性来回顾一下以下这几部关于 " 刺杀 " 的电影,看此类电影的妙处在于,能置身事外地充分贴近奇观,当肾上腺素与安全感交杂在一起,体验会很奇妙。
▼
《刺杀肯尼迪》
豆瓣评分 8.8
刺杀对象:约翰 · 肯尼迪
肯尼迪是被美国政府的高层人士联合了商人、黑社会分子、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司法局和执法单位等有计划地谋杀而死的。本片飞快的语速,各种短镜头疯狂组合,各种线索的交替出现,其中难辨真假,庞杂的人物设定以及越拉越大的故事框架都在导演的高超排布下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
▼
《V 字仇杀队》
豆瓣评分 8.8
刺杀对象:独裁者萨特勒
英国在电影里成为极权政治国家,伦敦完全是独裁者萨特勒的禁严之地。法西斯式的政府无恶不作,所有人的言行均被控制,凡同性恋者全被逮捕甚至随意杀害,虽然民众群情激奋,却无人敢以身涉险。神秘斗篷人 V 成为城市的黑暗守护者,V 深深明白,仅仅惩戒作奸犯科的腐败警察不能解决问题,他决心点燃一场反抗政府暴政和压迫的革命。
▼
《无耻混蛋》
豆瓣评分 8.4
刺杀对象:汉斯兰达上校、阿道夫希特勒
美国陆军中尉奥尔多 · 雷恩来到德国执行秘密任务,戴罪立功,这个任务极其特殊:他必须带领一群跟他差不多经历的三教九流杀到德军占领区的腹地,执行一项暗杀任务,而目标则是第三帝国的高级军事将领。这部电影精彩程度和对历史的戏谑都无需赘言,本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反派克里斯托弗 · 瓦尔茨。
▼
《出租车司机》
豆瓣评分 8.4
刺杀对象: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哈瑞斯
本片并非围绕刺杀故事展开的电影,但却是一个紧扣刺杀行动发展出的深究美国社会问题的作品,刚从越南战场归来的特拉维斯无法适应纽约的夜晚,于是从事出租车司机行业缓解焦虑,在他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位名叫贝茜的姑娘步入他的眼帘,而贝茜正是哈瑞斯的助理,最终两人的不欢而散导致了刺杀行动的展开,虽然最后的故事走向完全逆转,但刺杀行动仍是本片最重要的一环。
▼
《豺狼的日子》
豆瓣评分 8.2
刺杀对象:法国总统戴高乐
本片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国警方亦从蛛丝马迹中获知了他的阴谋,于是全力阻止杀手的行动。这是一部不落俗套的政治惊险片,对双方的行动细节都有详细而有趣的铺叙,高潮气氛的营造亦十分成功。
▼
《色 · 戒》
豆瓣评分 8.0
刺杀对象:易先生
张爱玲原著与李安导演执导的作品都呈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在不行动,就要开学了。" 一般年轻人的暑假实践是一场刺杀活动,为此他们决定进行一场角色扮演游戏。但真的入了局以后,他们才发现这是一个远没有那么简单的任务。你能从中看到不可名状的爱情、看到青涩的青春、看到无法承受的背叛,这是一个复杂维度的故事。
▼
《慕尼黑》
豆瓣评分 7.8
刺杀对象:" 慕尼黑惨案 " 幕后组织 -" 黑色九月 " 成员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新千年最严肃的一次选题,故事涉及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以色列选手遇袭事件,以色列 " 摩萨德 " 高层们很快一组训练有素的以色列杀手出现在世界各地,手持黑名单欲依次除掉组织成员。
▼
《十三刺客》
豆瓣评分 7.7
刺杀对象:明石藩主松平齐昭
本片翻拍自 1961 年工藤荣一同名电影,两片均讲述了明石藩主暴政横行,藩内老中向岛田新左卫门下达密令,召集仓永左平太、平山九十郎等人,暗中计划刺杀明石藩主的故事。该片对刺杀行动的诱因,部署和执行都进行了精细描述,尤其是片尾长达近 1 小时的刺杀对战,重口三池力求场面真实和残酷,以 13 对 300 的模式表现了最激烈的搏杀和最惨烈的对决。
▼
《生死狙击》
豆瓣评分 7.7
刺杀对象:美国总统
本片讲述的并非标准的刺杀或反刺杀类故事,而是由刺杀事件做引展开的一个复仇和逃亡故事,但极强的剧情表现力和精彩的动作呈现也让本片在纯商片中释放了独特的活力。
▼
《十月围城》
豆瓣评分 7.7
刺杀对象:孙中山
1905 年,香港中环,革命志士惨遭暗杀。知悉孙中山即将抵港,清廷遂派遣将军阎孝国前来剿杀。打女方红、小贩王复明、乞丐刘郁白等人也先后加入护孙行列。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由此展开。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十月围城》的 " 参数 " 都非常硬,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华语片。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