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追梦团 2017-02-21
鼓楼鼓楼,我在鼓楼,600多岁的鼓楼,它还有一个天文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北京鼓楼

" 我站在鼓楼上面 ,一切繁华与我无关,这是个拥挤的地方,而我却很平凡。我走在鼓楼下面 ,淋湿的咖啡馆 睡不着的后海边 "

——赵雷《鼓楼》

放眼全中国,我们会发现不少城市都少不了一个地名—— " 鼓楼 "。

它们历经百年、千年矗立在繁华的城市中,默默守护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

西安鼓楼

天津鼓楼

虽然全国的鼓楼众多,不过我大蓝鲸的鼓楼,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在 600 多年前都称得上是全国之冠!

南京的鼓楼,充满历史沧桑感

南京 " 鼓楼 " 的前世

南京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1392 年),古代坊制城市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

朱元璋为了在全城统一时间而修建了鼓楼这个报时机构,使城市井然有序。

" 老南京 " 对 " 暮鼓晨钟 " 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浮想那时的黄昏和黎明,随着鼓楼的击鼓声响,在城中央的鼓楼,将有十三匹快马朝着不同的方向,向十三个城门处飞驰而去,控制对城门的启闭。浑厚悠扬的鼓声传遍大街小巷,城中居住的百姓按钟鼓声起息劳作。

到了清代,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 " 碑楼 ",故鼓楼有 " 明鼓清碑 " 之称。

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位 600 岁高龄的 " 老人 " 还有一个神秘又牛 X 的前世—— " 测候所 "。

测候所???

天小梦表示不明觉厉 ......

经过紫金山天文台欧巴指点,天小梦恍然大悟——

原来,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而南京鼓楼的测候所被喻为紫台的摇篮。既然我们是 " 天文追梦团 ",那可不是 " 天文梦开始的地方了嘛!" 追梦团长说。

不过,紫金山天文台到底和测候所有什么关系?测候所是做什么的?

大家准备好小板凳,听天小梦细说《紫金山天文台史》了吗?

中国天文界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这个人说起 ......

图中 " 仙风道骨 " 的老人名叫高鲁,是中国最早一批留学生,民国时期中央观象台台长。1905 年,赴比利时深造,在布鲁塞尔大学学习工科,获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在一次出游法国的图中于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在弗氏的影响下,高鲁也成了一名天文爱好者。(画外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什么样的好朋友好重要呀 ~)

1913 年 10 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身为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没有收到邀请,而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劳积勋神父代表中国出席了这次会议。后来,经劳积勋神父介绍,中央观象台被允许派员列席会议,但在高鲁看来,这是中国学术界的耻辱,断然拒绝出席。

这时,高鲁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他要建造一座能与世界天文学界比肩而行的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化天文台。

十多年后,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 .......

1927 年,观象台筹备委员会成立,最初只有三个人:高鲁、竺可桢、余青松。当时观象台设置了天文、气象两个组。高鲁和竺可桢也相应地成为这两个组的分管负责人。

当时,竺可桢认为气象部门应设在北极阁,因为这里山不算太高,位置大抵在南京城内南北居中的地方,因此观测所得的气象纪录可以代表南京气候。不过,高鲁主张包括气象部门在内的观象台总部还是应该设在紫金山,但与此同时再在城里增设一个气象测候所,而他为这个测候所选定的地址就在鼓搂公园。在高鲁看来,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地势只比全城平地稍稍高了一些,在这里测得的气象记录要比在北极阁测得的记录更能代表南京的气候。而且鼓楼公园有现成的单坪,只要稍加整理就是很好的气象观测场。

当时高鲁还同时兼任大学院秘书,会计、庶务两科由他直接领导,这为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少方便之处。他先请院方致信南京政府,将鼓楼公园接收过来,然后让会计科拨款,请庶务科招商承修鼓楼房屋。楼上这一层原本是打通的大厅,高鲁指示木工在左右两侧隔成四小间。在中央这一间的前半间添加一层三楼,然后掀掉三楼前面的部分椽瓦,修成一座小平台。依高鲁的设想,将来可以在这个小平台上放置风向针、风力表之类的仪器。在鼓楼大平台的显眼的位置,十分醒目地写上了 " 鼓楼测候所 " 五个大字。

高鲁打算等鼓楼修播完工就把气象组的人全搬过来。但他并不知道,对于气象组的办公地点,竺可桢有自己的打算并已在付诸行动,就在高鲁在鼓楼干得起劲的同吋,竺可桢找到第四中山大学校内一个叫做 " 梅庵 " 的小庭院,与校方接洽借到梅庵之后,竺可桢带领气象组的员工们迁了进去。此时,高鲁择定的鼓楼办公地点也已修缮完毕。为了不让它闲置,高鲁只好将天文组搬了进去,而原来 " 鼓楼测候所 " 几个字当然也没必要留着。于是,高鲁找了两条孙中山语录贴了上去。一条是:" 凡真知特识必从科学得来。" 一条是:" 宇宙之范围皆知之范围。"

(话说,中国天文之路走得好坎坷 ......)

一直到 1934 年,紫金山上的天文台建成后,天文台才迁出鼓楼。

(图片来源:特别感谢紫金山天文台的陈老斯以及天文爱好者 @好玩)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鼓楼 西安 天津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