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彪 左毅 记者 陶维洲)熊毅,徐州市警察培训学校教务科股长。2009 年,他被确诊为 " 岩斜脑膜瘤 ";2011 年手术失败,半身瘫痪;2013 年肺部感染气管切除,至今他已经昏迷了 6 年。作为熊毅的妻子,警嫂高建普始终不离不弃。这些年来,她不仅精心照顾着昏迷的丈夫,还坚持每天在病床前和他 " 唠嗑 "。" 我每天都会跟他说话,告诉他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他听得见的。" 高建普握着熊毅的手微笑着说。
" 最幸福 " 的女人遭遇不幸
熊毅和高建普是 1986 年经朋友介绍认识的。那时,高建普刚从部队退伍回家,分配到徐州电大负责管理工作。与熊毅认识后,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便相恋了。" 熊毅是个热情浪漫的人,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开放,不过他总是会带给我一些小惊喜。" 高建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熊毅一年到头总会时不时带一些小礼物回家,有路边摘的花,有她一直想买的书,有衣服,有丝巾。" 带回家后,他总是会在我耳边小声的说‘我爱你’,每次都搞得我不好意思。" 高建普甜蜜的回忆着,每年她的生日,熊毅总会带着一家人出去游玩,而且必须照一张照片,摸着那一张张充满甜蜜回忆的照片,高建普的眼睛开始湿润了。
" 工作充实,孩子健康,生活美满,还有什么可奢望的。我真的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可 ……" 高建普哽咽了。"2009 年刚过完年,熊毅连续几天回家都说头晕,我们当时觉得可能是着凉了。可几天都不见好,而且他还说走路总会不自觉的往右偏,我就陪他去医院照了张脑部 CT。" 回忆起恶梦般的那天,高建普停顿了。脑 CT 显示,熊毅得了 " 岩斜脑膜瘤 ",肿瘤的位置离脑干很近,并且被脑部神经包裹,开颅手术风险很大,徐州无法进行手术,必须前往更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 只要有我在,你什么都不要怕!"
一个肿瘤,打翻了幸福的天平,高建普陪着熊毅开始了四处求医的旅程。北京、上海、南京,能看的医院都看了一遍,医生却都是摇头。" 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最终找到了山东淄博一家医院,那里有一种最新研发出的‘质子刀’,全国只有这一台机器,理论上可以通过射线抑制肿瘤生长,并切断肿瘤与血管的连接,让其自行坏死,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 高建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是最新的技术,医生无法保证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想试试。于是熊毅开始了第一次手术。
质子刀做完后,熊毅脑部的肿瘤得到了抑制,但是却没有像理论上一样自行坏死。回到徐州后,熊毅不顾妻子的劝阻回到了单位。" 他单位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得了肿瘤,都以为是普通的手术。我一再劝他在家休息,他总说想趁着还清醒的时候多留下点东西。" 就这样,熊毅头晕目眩的工作了一年多。由于肿瘤压住了脑部血管,这期间熊毅做了三次脑部积水分流手术,可分流手术并没有让他好起来。2010 年底,熊毅的右半身子开始麻木。2011 年 1 月份,熊毅终于还是陷入了昏迷。把熊毅送到医院后,高建普一个人踏上了求医的火车,最终在南京某医院找到了愿意做手术的医生。
高建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虽然医生愿意为熊毅开颅做手术,但是很明确地告诉她,手术的成功率相当低,很有可能熊毅下不了手术台,就算下了手术台也会瘫痪了。" 我当时也很纠结,可是想起他昏迷前强烈的求生眼神,我决定要试一下。"2011 年 2 月 16 日,熊毅接受了手术。虽然熊毅坚持了下来,但是因为位置问题,肿瘤没有全部被拿出。被推出手术室的熊毅紧闭着双眼,任谁都喊不醒。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 五个小时,高建普握着他的手,不断呼唤着他的名字。忽然,熊毅握紧了她的手," 建普,我爱你!" 整个病房瞬间安静了,高建普看着用尽力气后又陷入昏迷的丈夫,含着眼泪喊道:" 别怕孩子爸,只要有我在,你什么都不要怕!"
" 绝望是对那些没有希望的人说的,但我心里有希望!"
那短暂的一句话过后,熊毅又陷入了昏迷,只有呼吸和心跳证明他还活着。回到徐州,高建普请了假,24 小时守着熊毅。" 刚回家半个多月后,一天晚上,熊毅突然浑身痉挛,眼睛睁开翻白眼珠,嘴巴张开又咬紧,舌头都咬紫了,我吓哭了,手边抖边打电话,医生说这是手术后遗症,我赶紧扛着他往医院赶,我不到 80 多斤,他 150 多斤,我们住六楼,当时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劲,硬是扛着他到了医院,他抢救完我的腿都在抖。" 高建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后遗症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作,叫人帮忙又怕耽误抢救时间,基本每个月都要这样扛着熊毅去一次医院。为了防止长疮,她每两个小时都要给熊毅翻一下身,做流食、吸痰、按摩、换洗、聊天,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一做就做了三年。
也许是护理得当,虽然熊毅依然没有清醒,但是有时候他会忽然睁开眼睛,含糊的重复 " 有建普在,我不怕 "。每当这个时候,高建普都会激动地哭出来。" 我从不问医生熊毅还能活几年,将来会怎么样,我只知道我要尽全力照顾好他,为他彻底醒来做好准备。绝望是对那些没有希望的人说的,但我心里有希望!"
2013 年底,噩运像入冬的寒风再次吹向了坚强的高建普。熊毅连续几天高烧不退,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她,熊毅肺部感染了,在插管无用的情况下必须切除气管,希望她能把在外国工作的孩子也叫来。" 我知道气管切除意味着什么,女儿通过努力去了美国工作,我和熊毅都不希望打乱她的生活,我一直告诉她,爸爸有一天会醒过来。"
气管切除后,熊毅的生活卫生要求更高,每天都要消毒、吸痰、换纱布,指着墙角高高的纸箱子,高建普说:" 他每天要用好几瓶盐水,你看这些都是我一个人抗上来的。医生说我除了不会打针,护理水平已经比护士高了。"2015 开始,靠呼吸机生存的熊毅身体每况愈下,原本还时不时的能睁一下眼,动一下手指,现在频率也越来越低。由于身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他还会经常发烧,每年都要住院五六次,但不管什么情况,高建普都会守在丈夫旁边,不停的说着鼓励的话。
(编辑 李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