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评论员 曹玉兵
有人说,现在的云南,游客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云南旅游的现状,让人真摇头。
今天(23 日)国家旅游局宣布,从即日起至 5 月底,将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对云南丽江等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整治春季行动,严厉打击 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顽疾。
无独有偶,今天的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提到两件事。一是鸡年春节前,云南省副省长陈舜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所见所闻让他深受刺激 。在一家旅游购物商店,游客享受到 " 一对一 " 服务。说白了,所谓 " 一对一 " 就是人盯人,游客购物达不到一定金额,甭想走出店门。二是 19 日召 开的云南省委常委会上,陈豪放出狠话:宁可不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 " 数据的增长 ",也要整顿好云南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品质。
国家旅游局的行动和云南省委书记的狠话,同一天发布这两条信息绝非偶然。整治云南旅游,也是情势所迫。这几年,云南旅游的负面新闻不断 ,尤其最近接连发生旅游被打事件,让本来就不好的云南印象,再次受损。透过一起起纠纷,公众发现,云南当地对旅游市场和秩序的管理,存在问 题不少。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有意无意的纵容,对旅游纠纷的 " 重举轻放 ",商家和导游才会恃无恐、肆无忌惮,旅游市场才会乱象丛生," 不消 费一定金额,就别想走出店门 " 的撼人一幕,才会被副省长亲眼所见。
种种迹象表明,云南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行动起来。只是沉疴满身的云南旅游,到底能改变多少?
网友大概不会忘记。在丽江被毁容的游客 "@琳哒是我 " 曾爆料,其被打事发后,当地警方试图要她删掉微博,避免舆论扩大。就在几天前,云 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处处长黄林武,在个人微信中称 " 记者是苍蝇 "。尽管云南省旅发委通过官网回应称,黄的说法属个人言论,云南旅发委对 媒体的监督持欢迎态度,但公众仍然将 " 账 " 记在管理部门头上,认为这是当地旅游管理者的普遍、真实的心理和表达。将管理者观念和市场乱象联 系在一起,两者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
管理者反感记者、抵触新闻监督,是对治下乱象的遮掩,是地方保护主义思维在作祟。如果不改变管理者的观念,如果从省里的主管部门到各地 旅游管理者,都认同一些无良导游和商家的做法,把记者监督看成找碴,将整治行动当成一阵风,风头一过该咋样还是咋样,那么狠话和整治,很难 改变云南旅游印象,省委书记的发狠,也可能成为无用的废话。
云南旅游乱象的病灶,在管理者意识里。没有管理者长期的放任和纵容,那会有今天云南旅游的顽疾。其实,旅游乱象,全国其他地方或多或少 都存在,这几年,多地被曝游客被强制消费。不同的是,其他地方是偶然生病,且一旦发病很快被治,而云南旅游市场的 " 病 ",当地压根就没认为 是病,更谈不上 " 开药治疗 " 了。
整治云南旅游市场不难,难的改变管理者观念。整治云南旅游顽疾,必须先治官员脑袋。不换掉几顶乌纱,不取缔几家旅行社,不禁几本导游证 ,恐怕不会有人当回事。
(编辑 李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