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世界最美之书 " 评选日前在德国莱比锡揭晓,中国有两本书获奖,其中由朱赢椿和皇甫珊珊设计的《虫子书》获得银奖。
全书内页没有文字,由虫子在叶子上啃咬或在纸张上爬行后留下的痕迹处理后构成。
朱赢椿是南京知名的装帧设计师,这也不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获得 " 世界最美之书 " 称号了,早前的《不裁》《蚁呓》都有所斩获。事实上,南京在装帧设计领域一直有口皆碑,近年来不断在推出影响力作品。为此,我们找来三组本地设计师和作者,试图去探究一本最美之书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
《一桌二椅》
赵清 × 柯军
其实《一桌二椅》是一套两本——《夜奔》和《朱鹮记》,江苏昆曲名家柯军在 2014 年冒出的这个想法。他觉得除了艺术实践本身,还应留下文献和资料,所以他找来了他 " 信得过 " 的赵清来做设计。
赵清是南京 " 瀚清堂 " 的著名设计师,他和柯军认识十多年了。当年 16 岁的昆剧名旦单雯第一次和施夏明合作《1699 桃花扇》,赵清为他们设计了三套海报、书册、CD、包等一系列载体。
赵清说,贯穿《一桌二椅》设计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其实就是这套书的书名。" 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是昆曲舞美当中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表演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理念。这种极简的东西,在中国明代就有了。而现代的美学思潮,又回到极简。所以一桌二椅为什么具备经典性就在这儿,从过去到现在,它一点都不过时。" 赵清把这种舞美理念提取出来,放诸于设计之中:实际上就是两竖、一横。翻开《一桌二椅》,从始至终是椅子——桌子的不断叠接,并生发出 " 横 " 和 " 竖 " 的关系,无所不在。
柯军找赵清设计《一桌二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赵清的设计是现代的,同时对传统把握得很好,有很深的理解。《夜奔》《朱鹮记》,从内容上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并立、对话。赵清把传统与现代的嬗变感、融合感,体现在了设计上。打开这套书,能让人明显地感到 " 从传统奔向先锋 " 的过程。2015 年,这套书荣获 " 中国最美图书 " 奖。
▼
《学而不厌》
曲闵民 · 蒋茜 × 周学
《学而不厌》的 " 长相 " 绝对称得上 " 骨骼精奇 ":一眼看过去没有书名没有作者,只有一根草绳系成了一个活结,一圈圈缠绕在一块米黄色的毛毡上;毡子下方印了用书名刻成的小章;触感并不光滑的封面从左往右翻开;内页从白到黑被墨迹填满再从黑到白往复循环;中间穿插着仿宣纸印刷的国画与书法作品图样,大小不一,高低不平 ……
不过,就是这样一本书,获得了 2016" 世界最美的书 " 铜奖。
本书的作者很多南京人都认识,他就是南京电视台主持人周学。这本书是他送给自己 40 岁生日的礼物,他从平生写作的文章中挑选出近 20 万字的内容,以及数百张书画藏品,想要作为自己前半生的见证。
当设计师曲闵民和蒋茜一开始看到素材时,其实是傻眼的,因为文字内容五花八门不说,书画藏品也是各式各样,要规整到一本书上,难度极高。所以在伊始,两人第一件事并不是设计,而是与周学一道,全程参与了书籍脉络框架的制定。在这个过程里,三人频繁地来往、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地交流,积累了相当多的灵感碎片。
在磨合过程中,不光是内容,书名也几经更易。曾经一度,周学对这本书的构想,仅是把他平生随记的文字和珍藏的名家书画挑选一些辑录成集即可,因此最初他意欲用自己书斋名号,将书命名为《亦云琐记》;但随着文本脉络越加清晰," 学而不厌 " 的书名呼之欲出,其中 " 学 " 字,一字双关,不仅意指周学其人,也是周学对自己人生后半段路的期望。
《学而不厌》从作者周学的一个想法,经曲闵民和蒋茜之手设计装帧成书,耗时两年,好在总算是赶在周学 40 岁生日到来前顺利出版,而这个奖项算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
《匠人》
朱赢椿 × 申赋渔
《匠人》的作者申赋渔很早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他试图去描述他的家乡,位于苏北的申村。
家乡的关键词其实是衰败,不只申赋渔的家乡在衰败,上亿人正在逐渐失去家乡。所以,申赋渔给书找了个切口,记录了十五位申村匠人的故事,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剃头匠、修锅匠 …… 他试图在一个个匠人的故事里,延续申村的生命。
他找来了朱赢椿为这本书担纲整体装帧,它俩一起去申村搜集了好几次素材。每一次朱赢椿都会很失落,比如织布匠人走了,他留下的织布机 " 竟然被家人劈了当柴烧了 ",朱赢椿很失落," 原先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都不在了。说起来也就二三十年的事。"
朱赢椿用了一种匠人的方式来制作《匠人》这本书。他亲自动手雕刻起木板,而这之前他根本不会木雕。他有一个小小的布袋包,里面插着各式笔和刀,那是雕木头用的工具。由于不肯用电脑雕刻,朱赢椿也吃了一些苦头,手指被磨得出了血泡,反复刻了几次之后最终选了一幅最不清楚的字,因为 " 匠人身份是模糊的 "。
每则故事间设计了插页,也就是那些在申村拍下来的工具。而匠人的职业名称是用相关的材料做的,比如 " 篾匠 " 两个字是用竹片写的," 剃头匠 " 是用剃头刀片刮出来的," 修锅匠 " 三个字则涂上了锅底灰 …… 整本书拿在手就像一块砖,粗粝得硌手。
这其实不是两个人第一次合作,之前的《不哭》《一个一个人》,以及这本《匠人》都相继斩获了 " 中国最美之书 " 称号。
文 | 耿莲莲 冒贻宣 刘璇 图 | 现代快报 · ZAKER 南京记者 牛华新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