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安莹 鹿伟 文 / 摄)3 月 6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就公平优质教育的话题发言。朱善萍表示,近年来不少高校保送生规模 " 缩水 ",应当增加高校保送生比例,这样可以为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潜能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分解他们的升学压力。
优质教育需要让每个孩子拥有梦想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朱善萍说,如何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朱善萍以南外校友许吉如为例,许吉如曾是南京青奥大使,2010 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又被公派到哈夫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毕业后她毅然回国工作。她是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女孩子,曾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中作演讲,演讲题目是《国强则少年强》。
许吉如同学的成功来自于她强大的内心精神。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许吉如到北京参加英语的风采大赛决赛,她发高烧,老师和家人都劝她放弃,但是她没有放弃,最后获得了第 6 名一等奖。后来她坚持,终于在高一时候获得全国冠军。
对此,朱善萍也深有感触,她表示,优质的教育首先是构建孩子们的精神高地,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梦想,让每一个孩子具有不服输的精神,让每一个孩子具有浓浓的家国情怀。
增加高校保送生的名额,分解升学压力
高考保送制度是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途径之一,不过近几年国内各大高校保送生门槛也明显 " 提高 "。
朱善萍认为,应增加高校保送生的比例而不是减少。增加高校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利和考试方式的弹性化。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更充分的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感兴趣的、并具备一定潜能的课程。2004 年全国享有保送生与自主招生的学校只有 22 所,后来增加到 80 多所、100 多所,但是近几年减少了。她还建议增加中学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扩大而不是减少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学生比例,为广大的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潜能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这样可以大大地缓解高考压力,将升学的压力分解到三年或六年去,学生们会更能规划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
高考不应 " 一考定终身 ",建议增加过程评价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多年来," 一考定终身 " 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朱善萍建议,高校的选拔由终极性评价——高考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单+自述+教师推荐。自述是重要的,不仅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还有思想素质、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梦想以及对于个人的规划,这样更有利于全面的考量学生。
目前的 " 一考定终身 " 给普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压力比较大,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利于个性化发展潜能,不利于未来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此外,朱善萍还建议,实施大、中、小、幼一条龙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体系,打破各学业阶段之间的壁垒,尤其是高中与大学的壁垒。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