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3 月 16 日,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一名戴着帽子的年轻男子推着轮椅,带患病多年的母亲来做手术。这对看似普通的母子,却让细心的接诊医生发现了微妙的细节,发现男子腰间挂着一个导尿袋,走路也有些不利索。
原来这个年仅 33 岁的年轻男子,已经被确诊为鼻咽癌近四年,因为癌症转移到了脊椎,对肢体也在渐渐产生 " 腐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卧床的妈妈没有人照顾,不惜四处举债,甚至抵押了自家的住宅,凑够 20 万元手术费来送母亲做手术。" 我已经快不能走路了,生存几率也比妈妈小很多,如果妈妈手术成功了,我也能安心了。" 彻底掏空家底后,他放弃了自己的治疗机会,只希望自己能多撑几天,带妈妈到处走走看看。
被确诊癌症前,他正准备和女友结婚
家住南通市如皋长江镇的朱海亮今年 33 岁,身材魁梧,笑容憨厚。要不是腰间悬挂着绿色的导尿袋和有些跛的走路方式,他看上去和常人并无太大区别。手术后,母亲可以艰难地站起来走路了,但他还是习惯搀扶着母亲去洗手间。五六米的距离,他俩走了三分钟。
" 手术很成功,我也安心了。" 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母亲袁宏珍是在 2005 年患上帕金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也愈发严重,从开始的手抖到后来卧床不起,在做手术前连吞咽都出现了困难。吃饭、脱衣服、上厕所 …… 日常生活都需要人来伺候,为了方便照顾妈妈,朱海亮在退伍回家后就没有去过外地,一直留在如皋当地的企业打工。
原本已经很坎坷的日子,在 2013 年笼罩上了更深厚的阴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朱海亮开始没日没夜的头疼,看东西都会出现重影。一开始当鼻窦炎治疗,但半年多症状没有太大改善,去了上海才被确诊为鼻咽癌。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癌症已经到了中晚期。" 当时我一个人坐在医院过道里,十分钟没能缓过神来。" 听到这个消息,朱海亮的心里塌了一大块,很久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那之后,他便成了医院的 " 常客 ",经常要住院接受放疗和化疗。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母亲袁宏珍的病情也日益加重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一直隐瞒着病情。直到头发一把把掉落,母亲才知道儿子得的不是什么鼻窦炎。
" 本来那时候已经准备结婚了,但我都得了这个病了,也不能耽误人家女孩子。" 这三四年来,朱海亮除了间歇接受治疗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妈妈身上。
生命进入 " 倒计时 ",他决定把最后的希望留给妈妈
在那之后,母子二人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对于朱海亮来说,原本往前走的生命,渐渐变成了一个倒计时。因为肿瘤压迫神经,他的左眼和左耳功能几乎丧失。后来癌症转移到了脊椎,用上了导尿管,就连腿部的感觉也在渐渐麻痹。" 我感觉自己的情况在慢慢恶化,可能日子也不多了。" 面对事实,朱海亮并没有太过悲伤,他早就已经看开了自己的生死,唯一的牵挂是卧床不起的母亲。
到今年 3 月,54 岁的袁宏珍已经彻底离不开人照顾了。拿起勺子,颤抖的手移不到嘴边;想脱毛线衣,衣服却卡在了肘弯处,胳膊抬不起来了。要是自己死了,瘫痪在床上的妈妈怎么办呢?残酷的现实,逼得朱海亮作出了理智而冷酷的决定——趁自己还活着,拼最后一把,让妈妈能站起来。
20 万元的手术费用,超出了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只能依靠自费筹集。但当时家中早已没有一分存款,患病后朱海亮也没法出去工作,母子俩的收入都来自低保。用房子抵押、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网上借贷 …… 这个向来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的汉子,这次 " 厚着脸皮 " 试过了所有的可能性。
得知真相后妈妈泪流不止:" 我愿意用生命换你多活一天 "
3 月 20 日上午,母亲袁宏珍被推进了手术间。在那之前,她还在反复和儿子确定:" 这次手术是能报销的吧?"" 妈,你别担心,所有钱都能报,我们不用掏钱。" 朱海亮笑着安抚妈妈,守在了手术室外。直到手术成功,袁宏珍才知道,自己的儿子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为了给母亲看病,朱海亮放弃了自己所有的治疗。虽然做了手术,但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他不想再往自己身上 " 浪费 " 钱了," 我已经拖了这么多年了,大概也治不好了。不如把机会全都给妈妈,她还能站起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相比于儿子的豁达,母亲袁宏珍却是始终无法原谅自己。" 为什么要给我治病?要是早知道是这样,应该给我儿子治病的。只要儿子能多活一天,哪怕现在让我立刻去死,我也心甘情愿。" 一提到这件事,袁宏珍哭得不能自已。她情绪激动,掩盖在被子下的身体也在剧烈颤抖。朱海亮笑着拍拍她的手安抚,转过头来对着现代快报记者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妈妈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劝也不听。"
虽然手术成功了,但袁宏珍的脸上少见喜色。即使朱海亮自己放弃,但作为母亲的袁宏珍却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有人推荐我去上海接受治疗,但动辄就要十多万,也不一定会有效果,我也不想这么多了。" 朱海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多撑几天,在还能走路的时候,带着很久没有出过远门的妈妈去周边走走看看。" 这样就足够了吗?"" 是的,我已经满足了。"
院方积极帮忙,决定减免相关后续费用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主任陈普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给袁宏珍采用的是深度脑刺激(DBS)疗法,在患者脑部植入芯片后,可以代替原本的部分脑功能,让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这次袁宏珍的手术很成功,已经可以慢慢行走,预计下周就可以出院了。
袁宏珍母子的困境,也是陈主任第一个发现的。" 当时朱海亮推着轮椅过来,我看到他身上有导尿袋就问了一下,慢慢聊起来,才知道他家里真的很困难。" 母子二人的遭遇,朱海亮的孝顺之举,深深震撼了陈普建,当即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如今,南通四院也在计划通过多种途径为母子俩减轻负担,如发动募捐、免除后期起搏机调整的费用等。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