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 实习生 曹一啸)讲述民国纺织企业家刘国钧传奇一生的四集电视纪录片《纺织巨子刘国钧》4 月 5 日起正式登陆央视十套《探索 · 发现》栏目,连续四天,每晚十点播出一集,每集 40 分钟。这是南京电影制片厂一年内第 7 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纪录片剧照
" 江苏籍 " 纪录片频频亮相央视,不仅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也成为不少网友热议的话题。
刘国钧是靖江走出的民族实业家,被誉为纺织大王,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副省长等职。《纺织巨子刘国钧》总编导郭晓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信息,避免人物采访 + 影像资料的枯燥,创作团队在该片拍摄中摒弃了传统的 " 专家采访 ",大量采用情景再现,像拍电视剧那样制作剧情纪录片,由演员出演纪录片中的角色,仅刘国钧这个角色就有 4 位演员扮演,保证了电视纪录片特有的艺术感。该片通过老年刘国钧倒叙回忆的方式,将他坎坷而壮丽的一生串联起来,两个时空交替反思,也拉近了这位历史名人和现代观众的距离。
纪录片剧照
【延伸阅读】
刘国钧:1887-1978
1887 年 4 月 2 日,刘国钧出生于常州府靖江县生祠堂一个没落的读书人家。父亲名叫刘黼堂,热衷于科举考试,因 " 屡试不中 ",又兼家境困难,种种刺激,以致神经错乱,半痴半癫。看到弱小的母亲撑着这个残缺不全的家,懂事的他决定帮母亲挑起家庭重担,要挣钱给父亲治病!
1901 年,刚满 14 周岁的刘国钧走出了人生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随柳秀方渡江。
刘国钧在埠头镇卖麻糕没几天,引起了一位学生的注意,他叫陆友仁,比刘国钧大 3 岁,家里在镇上开裕丰绸布店,经常在他那儿买麻糕。陆友仁主动邀请刘国钧住进自家的柴草房。还将刘国钧引见给了蒋盘发。蒋盘发比刘国钧年长 16 岁,出生在常州南郊梅龙坝一个贫苦家庭,有心助刘国钧一臂之力。
就在刘国钧渐渐适应埠头镇的生活时,柳秀方的到来,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刘国钧跟着柳三叔走了,告别了埠头镇。柳秀方没有直接回靖江,而是临时决定去奔牛镇刘吉升布号办点事。
柳秀方与刘吉升在喝茶交谈的时候,刘国钧看到店里凌乱,便主动整理起来。刘老板看刘国钧一副聪明伶俐的样子,心中欢喜,就向柳秀方提出收他为徒。
斗转星移,刘国钧到奔牛已经 3 年,此时的刘国钧也已学徒满师,他置办了礼物,怀揣积攒下的银元,第一次回生祠堂探亲。
父母托媒人在生祠堂乡下的鞠家埭,为刘国钧找到了一位姑娘。叫鞠秀英,比刘国钧小 4 岁,刘国钧和鞠秀英于 1908 年结婚。
1908 年 11 月,在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时,刘国钧却看到了商机,他抢购了一大批白布白丝线,让母亲和妻子加工成白辫须,在国丧期间,单是辫须一项,刘国钧就盈利 200 银元,可以说是他挖到的第一桶金。这时他想到,给别人打工终非长久之计,因此,就准备自己开店。父亲为他题了个意味深长的店号:和丰绸布号。
这年秋天,辛亥革命爆发了。战火并未烧到奔牛镇,于是,刘国钧进一步扩大经营,把镇上一家无力复业的布号盘了下来,父亲为之定名为 " 同丰 "。
这时候,欧洲列强都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去了,因而减少了商品输出,给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刘国钧弃商从工,正逢其时。
这天,在蒋盘发与刘国钧的召集下,陆友仁,谢桂生、唐伍全、蒋荣荣 6 人组成了 " 常州大纶机器织布厂筹建会 ",共同出资 9 万元组建了大纶纺织公司。
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占领市场,大纶厂确定生产市场上最为畅销的阔幅斜纹布。但试制的结果:疵点多、稀密路、歇梭多。市场很快有了反应:大纶的布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欠账越来越多,工厂亮起了红灯,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
这时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议论来自股东内部,刘国钧隐约感到,虽然股东之间称兄道弟,但内部的复杂性已初露端倪。
刘国钧离开大纶公司后,独资创办广益布厂,一家人齐上阵:母亲丁氏管理摇纱,妻子刘鞠秀管理织机兼烧饭,自己全面总管。1919 年,刘国钧又创办了广益染织厂,又称广益二厂。这次起点很高,其纺布规模轻松超越了大纶,成为常州数一数二的产布大户。
到 1929 年底,广益厂的资金有 30 万元了,刘国钧跃跃欲试想办纱厂。
1930 年 2 月 16 日,是常州纺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日子。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37 年,刘国钧 50 岁了。他经营的大成公司兴旺发达,规模扩大。可惜这一切美好愿景,都被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掉了。8 月 27 日,日军飞机空袭常州火车站。此次轰炸,大成厂先后被波及,损失严重。
1945 年 8 月 15 日,远在加拿大的刘国钧正在室外看报纸,突然远处热闹起来。不一会儿,缪甲三跑回来,兴奋地喊道:" 日本投降了!" 缪甲三听着高音喇叭播送的新闻,大声地一字一句地为他翻译,刘国钧听着、听着,两颊便挂满了泪珠。
带着复兴大成的急切心情,刘国钧踏上了归国的旅程。刘国钧先飞往上海,指挥大成公司争分夺秒地开工生产。连续两年,大成获得了巨额盈利,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都超过了战前水平。
1954 年 3 月,大成公司成了国家宣布总路线以后,江苏省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在庆祝常州市全面公私合营的大会上,他说:" 此刻我的心情,同我在美洲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一样高兴。中国的企业由国家管理,可以集中力量,大大发展了。"
在刘国钧晚年,他不断地进行捐赠:
他向常州博物馆捐赠了 395 幅字画、96 件红木家具;
他将抗战期间在苏州购买的耦园,也捐给了苏州市纺织工业局;
他出资创办了常州勤业机电学校;
1978 年 3 月 8 日上午,刘国钧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给人留下的,不只是一个纺织巨子的传奇,更留下了催人奋进的精神!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