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7-04-10
午间道 | 他离开城市躲在乡下,只为做个“木头”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绍兴陶堰镇,有个男青年躲在这里开了间 " 陶所 ",准备不问世事,专心捯饬自己的木头。

他叫陶永伟,30 岁,曾经干过一家公司的户外品牌经理,但现在就想当个木匠。

陶堰镇是他的家乡," 陶所 " 是他自己创造的木质家具空间,取义 " 陶冶情操,舒适之所 "。

每周二的白天,陶永伟都会去位于上虞和陶堰镇之间的古玩市场转悠,这是他的习惯,因为此地是灵感来源。

上虞,安宁之地,历史上战乱之外的桃源。正因如此,这里充满了 " 古玩 " ——所谓 " 古玩 ",其实只不过来自于平常百姓家庭的物件,但却充都满了生活的逸趣。小盘、小碗、小碎料在熙熙攘攘的上虞古玩市场静静等待上场机会,陶永伟沉溺于这种 " 淘宝 " 乐趣里。

淘到一个好东西后,陶永伟喜欢干一件事,思考如何把它们安排个好去处。因此,在他的作品里常有不同材种间的相互配置,让表情各异的颜色、纹路组合在一起发出视觉乐趣。

譬如陶永伟设计的一个茶台叫《时来运转》,茶台由整款水磨作为茶海,三段拆房子收来的黑梓木圆柱,构成了茶台的四只角。门当、石鼓杂然前陈,成为凳子。磨坊刻意挖凿的粗糙肌理之上,以一茶杯随意破散的水为路线,让许多充满希望的形态展开了旅程。石头的包浆,被苔藓浸透机理,石头与树木之间无意中拼贴如画的雏菊 …… 原本已经老旧的材料,经他之手,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在处理木料上,陶永伟不喜欢烘烤、硬化等二次加工,他在意的是新鲜的感觉:木头直接刨了皮,皮下的纹路绚丽动人,折射出多角立体闪花效果的特异材料,彰显着 " 木性 "。

同样的 " 木性 " 之美,也被融于了 " 美人榻 " 低长的凳板上:象征土壤的粗糙的外皮轮廓中嵌入了齐整的 " 蝴蝶榫 ";而在座板一侧的靠背,也依照树干生长趋势造型。椅脚则索性是只剥了皮的细榉木,除了在结构上拥有传统坐榻的稳定舒适,也体现出一种 " 无为而治 " 之效——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陶永伟爱用老料。经过时间的锻炼之后,老料仍旧能保持优良的质地,甚至在妥适的保存下更优于新鲜木材,因为经年累月的细胞分化演进,让木材更为稳定,收缩膨胀的活动力相对减少许多可能性。更迷人的是老料所呈现出来的美感风味,由于长时间与光线和空气接触的原因,使得木色素转变成更为深沉的色调,与新料相较,还增了许多闲静优雅的成熟表情。

陶永伟做的木马很受欢迎,做起来也很讲究:木工花一天半时间,抛光花半天,木蜡油漆花去半天,杂木和杉木做的扶手和马腿用麻梨木刨刀一点点修理;手持粗至细号砂纸,结实按压于木面,敏化神经,集中注意力,感应由指尖传来微妙讯号,作前后或左右的往复式运动。 耐着性,把不该留存的刻痕去除,直至预想轮廓出现为止,也同时还原出木质自身蕴含的丰盛纹理 ……

木头是有温度的,陶永伟喜欢这种质感,所以他还会在这个地方躲很久。

文 | 冒贻宣 陈健松 图 | 现代快报 · ZAKER 南京记者 牛华新

(编辑 余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