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约评论员 肖余恨
话题女王白百何,再次登上热搜榜冠军。
著名 " 娱乐头条报料人 " 卓伟,以 " 侯亮平 " 般的职业精神,紧盯白百何,在捕到大料后,在放料时还不忘拿腔作调,搞饥饿营销,预播 "12 大戏 " 吊人胃口。果然,4 月 12 日放出的这段视频,迅速刷屏,让娱乐圈为贡献流量立下汗马功劳。13 日又放出第二弹,让这一话题再次热火难当。
电影《失恋 33 天》上映后,白百何一夜爆红;《捉妖记》的热映,让白百何摘得了第 13 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现在的白百何,已经成为当 红一线女演员,华语电影票房票房女王,演艺事业可谓是一路开挂。人红是非多,白百何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后,也被曝出一筐箩不怎么样的历 史。
对此,我也不怎么感兴趣的。把一些艺人视作道德模范,就像要求苍老师不脱一样,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现在嫖娼队、吸毒队、出轨队并驾齐驱,贵 圈全面开挂,越是这样,炒得越热,身价越高。对娱乐圈来说,道德是一件外衣,越脱越有看点。如果这是个毛病的话,是谁惯的?如果没有这么多 粉丝,卓伟怎么赚钱?如果没有帮闲,哪来热搜的流量呢?
娱乐圈,鲜肉、萌妹备受追捧。娱乐界有个 " 口红效应 "。" 口红效应 " 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 " 低价产品偏 爱趋势 "。嘴在不能唱歌的时候,那就接吻好了,现实题材剧不接地气,且禁忌重重,手撕鬼子的抗日剧、宫廷剧、魔幻剧占据荧屏,小鲜肉萌妹们 自然会有个好价钱。为了保持新鲜度、占据眼球榜,不出点故事,都不好意思叫演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绯闻的演员,拿什么来为自己的身价 加持呢?
有多少 " 白百何 " 就有多少 " 文章 "。别人家的窗帘没拉上,倒让旁观者兴奋不已。娱乐明星给人民带来欢乐义不容辞,对娱乐明星的围观也是常态 。广电总局对问题明星,展开严打之势,但网民并不买账。为什么?没有他们,哪来欢乐啊。生活已经这么无趣," 卖拐 " 的时代已经过去,拿什么 来慰问网民的眼球和饥渴呢?更何况,在消费明星丑闻时,还可以获得一种移情的快感嘛。
好在,还有《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题材的大剧,虽不尽善尽美,但敢于直面现实,照样圈粉无数。这部大戏云集一大把戏骨,这些戏骨不敢说是 道德明星,单靠演技,也有市场,这是对贵圈的一种反拨。
现实是艺术最好的舞台,这里面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故事,越是直面现实,越容易获得共鸣,这应当给文艺界带来启迪。可贵的是,这些戏骨大腕们, 如侯勇,甘做龙套,并不唯给多少钱为取舍标准。当然,市场是有自身规律的,像 " 达康书记 ",红了以后,身价自然会涨。而这样的演员,是一定 会在意自己的羽毛的。这才是正常的演艺圈规律,也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
人设崩塌不奇怪。量身定做的人设,有时候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而靠行动立身、形象立言的真正的艺术家们,成为演艺圈中坚的时候,一些乱相,就 会渐渐被边缘了。劣币驱逐良劣的规律,总会被正本清源的。(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