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岑 文 / 摄)五一小长假来了!出门游玩怕堵?不如来家门口的博物馆领略大草原的风光吧!4 月 29 日," 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展 " 在南京江宁区博物馆开展。元朝精美的彩绘陶俑、褐彩罐;祭祀成吉思汗的宫廷文化、礼仪文化;还有鄂尔多斯蒙古族姑娘们出嫁时装扮的头戴 …… 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宝贝,等你来看哦!
180 多件展品 展现宫廷祭祀文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于鄂尔多斯,知道的人却不多。成吉思汗既没有出生在鄂尔多斯,也不是在鄂尔多斯去世的。死后,却葬在了那里。因此,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代传承着对圣主成吉思汗的祭祀,忠诚地继承和保留着蒙古王朝最高祭祀文化、蒙古汗国原始宫廷文化及传统草原游牧文化。
鄂尔多斯博物馆馆长窦志斌介绍,此次展出的 180 余件(套)展品,就是围绕祭祀成吉思汗的宫廷文化、礼仪文化和民俗文化而来。其中,还有 10 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帝国,之后忽必烈建立元朝。我们此次的展览也是从元朝开始一直到今天,鄂尔多斯蒙古族仍在使用的民族用品。"
其中,值得一看的就是,元朝的陶瓷工艺品。戴着一顶后沿帽,穿着彩色长袍,外面罩着黑色的窄袖衫,腰间套着革带。这个约三十公分长的彩绘官吏俑相当形象。" 这件文物就很珍贵。因为元朝实行秘葬或者天葬,所以墓葬遗留下来的文物特别少。这是少有的出土的比较完整的陶俑,而且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元代官吏的形象。" 窦志斌说。
元彩绘官吏俑
成吉思汗 " 国祭 " 用的是清掐丝珐琅五供器
元明清时期,工艺品技艺已经登峰造极,其中宫廷器物更是最顶尖的。此次展览就有一套 " 清掐丝珐琅五供器 ",一件香炉、两只烛台、两件花觚,相当华丽和精致。窦志斌介绍,这是宫廷文化祭祀必须要用到的器物。" 祭祀成吉思汗,在元代是国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礼仪和典章制度。其中祭祀的器物,也相当有讲究。"
现场展出的这一套就是景泰蓝的,掐丝珐琅。" 可以看出当时的工艺是非常先进的。这样的器物也只能在国祭,以及最重要的场合才能使用。平时老百姓生活中是不能使用的。"
清掐丝珐琅五供器
他们的传家宝是女孩子出嫁时的 " 头戴 "
看过了高大上的宫廷用品,鄂尔多斯蒙古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哪些看点?位于展厅中央一套如花瓣状展开的 " 头戴 " 就吸引了大家的眼光。一串串的珊瑚玛瑙,缝制成发饰,点缀着绿色、银色的饰片,很显富贵。
" 这就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最典型的一件器物。" 窦志斌介绍,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女孩子出嫁时,父母要给她制作一个头戴。而这个头戴,父母会把一生的积蓄都用在上面。" 所以,你看这个头戴的构成材料都很珍贵,有珊瑚、玛瑙、绿松石、银器。而且头套越重,代表嫁妆越富裕。有些妇女的头戴有三十多斤重量,价值一二百万。"
清乌审旗蒙古妇女头戴
而这个 " 头戴 ",也相当于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家的 " 传家宝 " 了。" 因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没有什么积蓄财产。他的积蓄就是牛和羊,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家里要卖一部分牛羊,来做头戴。所以妇女最贵重的东西就是头戴。" 他介绍,而男人最贵重的是马鞍子,因为蒙古族是马上的民族,马鞍子上面也会有很多的装饰,比如金、银、珊瑚等。
让博物馆活泼起来 在家门口看异域风情
与别的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展览开幕时,鄂尔多斯的同胞们还进行了特色歌舞表演。蒙古呼麦、拉马头琴、献哈达礼 …… 赢得了现场参观市民的热烈掌声。
" 此次展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不仅有静止的文物,还有动态的民族歌舞,全方位展示了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把展览办的更加活泼,借用这种形式,吸引更多观众,展现传统文化。" 江宁区博物馆馆长介绍,希望用各种形式,让展览活起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将持续到 7 月中旬。没有时间远游的小伙伴们,不妨来博物馆领略草原风光。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