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记者 孙旭晖)宿迁市民刘先生遇到麻烦了:朋友家 8 岁的孩子借他手机玩,一不小心,就 " 替 " 他捐了 1 万七千元。
刘先生手机截屏
刘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5 月 3 日,他到一个朋友家玩。朋友 8 岁的孩子同同(化名)闹着要玩游戏,刘先生就把手机给了他,可没想到的是,孩子无意中点了捐款,把刘先生钱包里的一万七千块钱全部捐了出去。
原来,同同无意间打开了刘先生的微信帐号,点开了钱包里的公益,为某公益项目点击捐款,把刘先生钱包里的一万七千块钱全部捐了出去。
" 我这手机本身是绑定银行卡的,按理说应该有密码提示和验证码,转账时,应该会发一个验证码到我另外一个手机上面,结果验证码也没有发送,钱就莫名其妙地被捐了。" 刘先生对此十分不解。
的确,支付一万七千块钱,按照正常手续应该会有支付密码的窗口,而同同也在完全不知道这些内容的情况下,钱是怎么捐出去的?苦恼的刘先生他的几位朋友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天已经多次尝试再次捐款,发现捐款完全不需要支付密码。
记者点击捐款一块钱
为了验证刘先生等人的话,记者也点开该公益项目,点击捐款一块钱,随后并没有弹出支付密码的窗口,而是将页面跳转到了一个苹果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上,浏览器打开的页面直接就提示支付成功,既不需要支付密码,也不需要任何手机验证码。也就是说,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拿当事人的手机操作,完全可以捐款。
为此记者致电腾讯公司的微信支付客服。客服表示,根据他们的系统设置,安卓系统手机微信支付需要密码,而苹果手机用户在支付低于两千块钱时不需要支付密码,高于两千时才需要支付密码。至于刘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明明支付金额已经远超两千元,却在没有密码支付的情况下就被转走,他们也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承诺已对该问题进行备注,将在两星期之内给出答复。
刘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事发之后,他就联系了客服,一开始客服表示钱可以退回,但等了十几天之后,又表示钱不能被退回,已经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转走了,而当刘先生打电话给中国扶贫基金会,基金会让他开具小孩误捐的证明,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让刘先生很苦恼。
随后记者也致电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基金会表示他们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如果是发生系统发生故障,他们会退还这笔钱,但如果是误捐,只有当捐赠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或是系统错误这两种情况,是可以退的,其它的一概是退不掉的。
" 这是他们的行业规定,并不能替代法律法规。" 江苏律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雪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有明确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张雪松认为,问题关键应该是这笔钱确实为 8 岁孩子误捐,这应该由公安机关来调查处理,事主可以向警方报案,如果调查结论是同同误捐,那么从法律层面来讲,是完全可以将该款项追回的。
目前,刘先生已根据律师建议经向公安机关报警。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