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杜蘅 记者 陆文杰)很多人以为冬季是脑梗塞的高发季节,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却不知炎热的夏季也是脑梗塞的高发季节,最近常州四院神经内科脑梗病人明显增多。
6 月 15 日上午 10 点多,家住新北区的 59 岁的刘先生在公园里散步时,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没力,摔倒在地,不能说话,连身边的家人都不认识了。家属连忙将他送到四院急诊抢救,当时测血压达 154/102mmHg,CT 检查发现左侧丘脑及基地节区脑梗,医院专家会诊后给刘爷爷进行了溶栓治疗。
" 他的母亲就患有高血压,曾经脑梗塞过,所以当他摔倒后不认识人,我们就意识到他也有可能脑梗塞了,就赶紧送他到医院来抢救。" 刘先生的家人告诉医生说。原来,刘先生的母亲也是因为脑梗塞留有后遗症,然后健康情况每况愈下,但是刘先生没有吸取教训,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健康管理,而且他平时不主动喝水,常常感觉口渴了才喝上一两口。目前,刘先生经过急诊溶栓治疗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右侧肢体肌力也有所好转,在四院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
而今年 50 岁的的李先生,6 月 4 日起床时,突然感觉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当时没有在意,等他发现自己左侧肢体无法活动,还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才呼叫了 120 到四院急诊抢救,经过急诊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目前已经出院。据了解,李先生曾发现自己血压已达高血压临界,但是没有在意,也没有继续监测血压变化,跟谈不上服药控制血压了。
45 岁的陈某则是来常务工的新市民,平时工作强度比较大,6 月 8 日劳累了一天的他,在准备入睡时突然左侧肢体麻木,他以为是自己睡眠姿势不对,压着胳膊导致的,换了体位继续休息时,发现左侧肢体麻木感加重,居然无法在床上移动,还伴有头晕,连忙让家人送医院抢救,也急诊进行了溶栓治疗,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其血钾低于正常值,经询问得知,他也不爱喝水,他的工作强度大出汗也比一般人多,失水的同时血钾也丢失了。
常州四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亚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发病的时候一侧肢体麻木、乏力。陈亚芳介绍,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通常在发病前病人会有一些头晕、头痛或者肢体麻木等症状,病情则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加重。
" 尽早治疗是脑梗塞治疗获得最佳效果的关键,今年最新的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已扩大到 4.5 小时,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及时判断身边的人是否发生了脑梗塞,从而错过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 陈亚芳介绍说,"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大脑缺血缺氧时间太长,患者就有可能留下偏瘫等后遗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患者出现一侧面部麻木、不对称和嘴巴歪斜;患者一侧上肢麻木,双手无法平举 10 秒钟;患者言语含糊或者言语困难或者不能被理解;患者伴随有视野缺损、眩晕、平衡失调、有剧烈的不明原因的头痛等,很可能就是脑梗塞的征兆。" 陈亚芳提醒市民,一旦身边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呼叫急救系统。
此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夏至虽未至,但是天气已经炎热,市民要及时补水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忌烟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过脑梗塞史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编辑 夏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