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象台 22 日 16 时发布暴雨警报和全省天气预报,借机把文章整理出来,提醒一下大家暴雨中的注意事项。
在暴雨中,行人应该躲避在什么地方会比较安全?暴雨中开车出行,开过积水时又要注意哪些事项?怎么才能不因车辆进水而被困在路上?你知不知道,蹚水后不洗脚也会威胁生命?
暴雨预警的正确阅读方式
暴雨预警中,这些颜色代表什么?我们该如何看懂暴雨预警?
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叶殿秀表示,气象预警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老百姓一定要养成关注气象变化的习惯。
" 白色 " 和 " 蓝色 " 就属于 " 狼要来 " 的预警信号,尽管天空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但人们心里应该清楚:一个小时之后或许就会风雨大作!
更高级的信号,比如 " 黄色 "、" 橙色 " 和 " 红色 ",一般是在恶劣天气已经影响本地,而且可能持续甚至变得更恶劣的时候发布。
由于暴雨云团一般最多提前 2-3 小时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在本地的雷达上观察到,因此一定不能有 " 时间还多得很 " 的想法,要当作只有 1-2 小时富余时间一样小心打算。应该谨慎考虑远足、郊游或者去地势低洼地区的计划,随时关注天空的变化,切不可因为当时天气晴好就掉以轻心,除非气象部门晚些时候取消了预警信号。在恶劣天气中,如果看到更高一级的预警信号发布,应该根据相应信号的说明做出应对。
雨天出行,揣好一份安全指南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温新华告诉记者,在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中,存在很多安全和健康隐患,市民应以防范为主,尽量避免外出。
在这种恶劣天气下,120 实施急救也十分困难。如果一定要外出,应注意以下出行事项:
行人步行
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最好关机;
不要在高大独立的大树下避雨,至少离大树 5 米外;
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
暴雨可导致井盖冲开及路段塌陷市民应注意观察,或寻找一个木棍探路,小心前行;
行走时要与高层建筑保持一定距离,避开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避开广告牌、玻璃、花盆等可能的高处坠落物。
骑车出行
在立交桥处应远离深水,远离车辆,不要穿行于汽车间,选择地势较高处安全慢行;
骑车人不要被雨衣遮挡视线以及影响听力,要注意观察路况;
路况不佳时,最好推车步行。
驾车出行
要尽量避开容易积水的路段,路遇较深积水路段,不要强行通过;
汽车专家提醒,暴雨中行车的核心是控制车速,一要低速驶入水中,二要匀速过水域,三要稳住油门,一气通过;
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安全地带停车;
一旦车进入深水,应立即开门下车,以防溺水。打雷时,要关好门窗,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如果车子不小心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启动,否则发动机将 " 报销 ",且保险公司可能不予理赔。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
可因地制宜砌围墙或在门口放置挡水板;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触电伤人;
如果房子年久失修或是土坯房,一定要出去,不能呆在屋里。面临泥石流等危险地方,市民应在危险彻底过去后再回家,不要马上回家;
暴雨过后,进水的房屋要及时通风,让室内保持干燥,并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蚊、防蝇措施。
雨季要防六种病
夏天雨季是常态,潮湿的天气也让不少疾病肆虐起来。别再把下雨当做是浪漫,它可能暗藏疾病,以下几种常见病要留心了。
丹毒
连阴雨天丹毒成为常见病之一。
徐昌盛主治医师认为,丹毒主要症状是下肢大面积潮红,皮温上升,带有疼痛感,局部出现肿状红疹,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现黄色,有落屑。
一般患者会出现足癣、静脉扩张等症状,还会伴有淋巴肿大、高烧畏寒等。患者应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对症治疗。
妇科病
蔡云朗表示,霉菌性阴道炎在雨季容易复发。
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衣裤,会让阴部透气不良,长期使用护垫,同样容易受到感染。
湿疹
连续阴雨天,空气湿度大,霉菌、污染物和致敏物增多,也容易附着在皮肤上。
张敬东主任表示,夏季是湿疹的高发期。防止霉菌捣乱,首先要保持生活环境干燥。不要过于频繁使用洗护用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足癣
雨季潮湿,不透气的鞋子如不常刷洗会产生真菌,引发足癣。如不妥善治疗,容易传染到其他部位,引起手癣、股癣、甲癣等。
甲沟炎
甲沟炎是外科常见病,雨季人们不注意卫生,发病率就会增高。
对于有些患者脚上有小伤口,趟过污水后,使得甲沟部污物积聚,细菌繁殖产生炎性症状。继而引起红肿,有分泌物流出。提醒大家,雨天出门回家后应立即清洗皮肤,特别是脚部,并保持鞋子干爽。
关节炎
屈留新表示,当关节被雨淋湿了旧患容易复发,在膝关节、肘关节、脊柱等处有疼痛感。适当的热敷可缓解。
专家提醒,夏日不要贪凉,别在地板及风口处睡觉,避免因潮湿、着凉而引发关节疼痛。
下雨时建议穿上防水的雨鞋,避免脚关节泡在水中引起疾病复发。
碰到大雨天,脚完全湿掉的话
回去一定要马上把脚充分洗干净,然后擦干
检查有没有小的伤口,如果有伤口的话要做消毒处理
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出门 " 泡脚 " 的机会
糖尿病人神经受损、对冷热感觉不敏感,因此尤其要注意:用普通自来水冲洗干净就好,不能用太烫的水洗脚!
山区、野外,警惕次生灾害
警惕谣言 切勿盲动
还记得去年 7 月的那场大暴雨吗?随着雨情加重,朋友圈、微博、微信群里也谣言四起,种种触目惊心的地铁漏水、路面坍塌、山路滑坡的图片或小视频四散传播。但随后,这些传闻大多被证实为虚假消息,有些是其它地区的灾情,有些是旧图片 " 张冠李戴 ",有些甚至是合成的:
照片拍摄地点是武汉地铁站,站牌被 PS 成了北京公主坟站,但字体、写法都露了马脚。
今年也不例外,什么 " 六年来最大暴雨 "" 特大狂风 "" 雷达回波无法探测 " 等等甚嚣尘上,之后又一一被证实是无稽之谈。目前暴雨还只是试探性下了一点儿,可以想见,等到暴雨真的到来,种种传闻只能更加热闹 ……
在防灾时期,一定不能散播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传谣和盲动,不仅会给自身及相关人员带来直接的生命或财产风险,更会扰乱整个防灾系统的执行秩序、削弱防灾系统的公信力,从而为救灾工作徒增无谓的成本乃至不可挽回的代价!
(综合来源 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果壳网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