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知道南京有 " 一碗禅意十足的面 ",在灵谷寺。素食者会跑那里吃素面,杂食者也会专程去尝尝味道,拜佛的人顺道吃上一碗乃是一举两得,旅游的碰上了有点撞运的意思。
一天 · 一桶汤
灵谷山房所在的地方原来是小商贩聚集地,卖烤肠烤鱿鱼。住持早已不愿庙前有人卖肉,遇到了胡瑞,胡瑞和妻子强薇一直有心做素食,便盖起了这座灵谷山房,包括三间茶室加一个面坊。胡瑞负责面坊,强薇负责茶室。
面坊居中央,说是面坊,其实是一间厨房,座位基本都在露天,几棵粗大的鸡爪枫遮盖着这个开放空间,四张木桌子疏松地放在树下,撑着大伞,就是吃面的地方。周围很多蓬勃的绿植,桌上也放置着学过花道的强薇随心插的小花。茶室里坐满了人,坐不下了,也会很多人坐在伞下喝茶。茶和面的空间是交融在一起的,有点渴了喝、饿了吃的禅意。
面坊的厨房很小,两个人在里头就转不开了,也因为它小,一切都井井有条、各居其位。干净,气味丝毫不像一般饭馆里厨房的气味杂乱、浑浊,除了汤香、卤香、面香,这儿还能闻到几丝新鲜的菜香:胡萝卜、芹菜、香菇 …… 厨房外有个小廊道,后面就是树丛。阳光照下来,有鸟儿在地上啄食,忽而又飞走了——这种概念的厨房有多少年没见过了?
每天,胡瑞五六点就起床,八点开始吊素汤,吊三个小时。一边吊汤,一边炸素鸡、卤蘑菇,等到中午有食客来,胡瑞就忙得手脚不停了。他会亲自煮面,亲自浇汤,亲自端上桌。一桶汤大概能做 30 碗面,这就是胡瑞每天的工作量。有的人专门来吃,中午一过发现卖完了,只能遗憾地走了。但胡瑞也没办法,他一个人一天只能吊一桶汤,这都要很早就起床。并且他发现,要是单独做一碗面,他能做到 90 分,可做 100 碗,水平只能是 70 分不到。这是和工业批量生产相反的事物,有着手工如何作用的微妙道理。现在的面,他打 80 分。
不过这个面馆是 365 天营业,这是胡瑞对自己的硬性要求——他把做面这件事当成修行,不令它有间断。吃不到的人总是可以择日再来。
搜尽 · 食材打面稿
这碗面,端上来时干净齐整,蘑菇、素鸡、卤蛋色泽鲜亮铺在面上,芹菜末的香味悠悠漂来。面好吃入味,素鸡口感软嫩,卤蘑菇的卤香和菇香比例恰到好处,最后把难以猜到其构成的汤喝完,还是令人觉得意犹未尽。
" 七分汤,二分菜,一分面 ",这是胡瑞对好吃的面的讲究,也道出的汤的重要性有多大。去年灵谷山房快装修完时,他还没有汤的配方。素面的汤难做," 要是排骨萝卜汤,那就简单了 "。当时胡瑞依靠自己多年对汤的经验,试了十几种,但都不太满意。机缘凑巧,有个爱做汤的朋友介绍给胡瑞了一个秘方,他才满足了," 鲜味、厚味、清香味都有 "。只是这个配方需要舍得本钱,光是菌类就需要六七种,还要冬笋,冬笋在当时是 20 多块钱一斤。
香料也一样,胡瑞试用了很多产地和品牌的香料,发现还是得用最顶级的八角、香叶等等。他在网上订购了这些 " 比家里用的还好 " 的香料,——一般的饭馆当然做不到这些。汤还需要带点清甜味,胡瑞买了甘蔗,但甘蔗有季节性,过了那个季节,他就用玉米。
麻油胡瑞也尝了太多,沂蒙山的、河南的、安徽的都试过了,最后选了沂蒙山的,价钱比别的要贵一倍。之所以这么注重麻油,也是因为素面不适合用辣油,因为辣油会败坏汤的味道。原来的配方里还用葱油,胡瑞也试了,一下午嘴里都带着葱香味,虽然好,但葱属五荤,他用了芹菜末替代。
胡瑞也反复试验了素鸡的炸法,先切片,下锅炸,再卤出来,他个人偏爱烂一些的口感,担心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够老。这里的素鸡,他希望是完美的," 外皮发硬,最里面还有些豆腐脑一样的口感 ",他做到了这一步。
在汤和面的顺序上,胡瑞说理论上应该先汤后面,面落进汤里,但这个素面的芹菜末和麻油需要冲起来才舒服,所以他用的是先面后汤的顺序。汤和面的关系还应该包括 " 面能裹住汤 ",经过试验他发现略细的面更好。至于面身,没有条件亲自做面,他用了最可行的方案——来自西北面粉做的面条。
舍得功夫就行
胡瑞习佛已有 20 年,近几年很精进," 素食消业 " 也是这个面坊的缘起之一。面坊体量小,他也没想过靠这个赚钱,做的打算全是 " 每月亏多少。" 他也想过雇厨师来做,但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自己四体不勤,不说什么都不会吧,但细节确实不知道。灵谷山房建造时,里面的好多部分是他亲手做的,怎么布线、水槽怎么装,他都学了一遍。也包括面的调味,他几乎用的是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心力,原因也在于此:" 必须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些认识跟他学佛有关——做了二十年生意,很少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切实的劳动,他觉得应该发心忏悔。
胡瑞和强薇涉足过很多行业,开过连锁数码店 "LK 时尚数码 ",开过带酒吧性质的 " 西部啤酒牛扒城 ",还开过一家 "E 时代健身会 ",甚至也开过饭馆 " 赛山城 "" 川江号子 "…… 酒吧是南京第一家酒吧之一,健身会是南京最早的有外籍教练的专业健身会,都是领时代风气的新事物。但关于生意经,他说没有," 没用过别人的资本,几乎跟小摊上卖米线没两样 "。
胡瑞有美食上的天赋,强薇说他是个 " 能画出味道的人 "。只要胡瑞吃过的东西,他都能察觉出复合味道的构成——有闻所未闻的工序的食物除外,于是他都能复制出来。他在家也经常做饭,常常出其不意地搞点创新,虽然颇受好评,可因为是即兴的,一转眼他也就忘了。在面条的诀窍上,他说只有一条 " 舍得工夫就行 "。
有过讲究吃食的几年,后来他放弃了。有一段时间在北京,他发现一块馒头一瓶辣椒酱就能解决吃饭的事,就此每天突然出多出来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小时,他不再好吃了。胡瑞说自己好奇心重,书法、吉他、滑雪、骑马、射箭、羽毛球、太极拳他都练过,甚至都用过功,41 岁开始弹吉他,每天用大量时间硬弹,弹得手抽筋了还在练。" 有点变态,就是想要练好 "。
这种劲他用在了很多方面,除了做面,每天下午他在茶室里练书法,天天没有间断。他曾被一个做虾油露鸡的人感动,那人极其专注于做鸡,花很多功夫下很多心思,虽然每个月只是卖掉 100 只鸡," 我佩服这样的匠人 "。
外界有人用隐居形容他俩,胡瑞说," 学佛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精进面对人生 "。他自言以前也有过浪漫情怀,但发现不管以怎样的情怀做事,仿佛都离不开赚钱," 我的理解是:钱应该只是经历、过程中的一个‘附加结果’,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可是有几个人敢站出来拍着心口说,我的目的不是赚钱 "。
文 | 侯子英 图 | 现代快报 · ZAKER 南京记者 牛华新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