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酷似路由器的西周文物引起了网友关注。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益治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
安徽博物院官网截图。
日前,一篇名为 " 国家一级文物竟有件酷似‘路由器’!" 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中所说的这件文物造型奇特,酷似现代的路由器。因此有网友将该文物直接称为 " 西周路由器 "。
相关资料显示,这件文物目前藏于安徽博物院。记者在其官网上看到,这件文物名为 " 云纹铜五柱器 ",断代为西周,通高 31 厘米,其中柱高 16.5 厘米。
" 云纹铜五柱器 " 器形确实奇特——器上有五根圆柱,分列于长方形的脊基上,距离互等;下为空腔方座,四角刓圆无棱隅,四壁微鼓。安徽博物院官网介绍显示,该文物 " 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 "。
被称为 " 西周路由器 " 的文物 " 云纹铜五柱器 "。图片来源:安徽博物院微博
不过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益治告诉记者," 云纹铜五柱器 " 并非这件文物的正式名称。" 文物的定名都是有相关规范的,这件文物没有正式定名,就是因为它一没有铭文,二没有文献记载,三没有类似文物作参考。之所以称为五柱器,就是因为不清楚它的功能,不得已才依据器形外表和纹饰特征取一个临时名称。"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件 " 云纹铜五柱器 "1959 年在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事实上,这样的 " 西周路由器 " 当时共出土了两件。
1959 年 3 月,人们在屯溪西北郊区修建机场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弈棋村南的两座古墓。后来经过多次考古调查和实地钻探,专家团队确认,这里存在一座规模不小的古代墓群。1959 年首次发掘了一、二号墓," 云纹铜五柱器 " 正出土于一号墓。李益治说,如今的一号墓已成了今天的黄山市机场用地。
《屯溪土墩墓发掘报告》中对五柱器的介绍。图片来源:《屯溪土墩墓发掘报告》
当时的考古报告还指出,这件文物 " 器形奇异,自北宋以来未曾见著录过 "," 很难说出它的名称和用途 "。此后的相关研究也都沿用这样的说法。" 诸家著录未见,用途不明,实为不知名器 " 类似的表述屡屡见于相关论文中。
虽然用途不明,但当时的一些研究也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比如《安徽屯溪西周墓葬发掘报告》就觉得它可能是古代的 " 奏乐用具 "。报告猜想,该文物 " 是用来插置管乐器以待吹,口部平齐便于放置稳固,脊上的五柱,就是插置准备吹奏的管乐器的。" 也正因此,这份报告将之称为 " 钟形五柱乐器 "。
记者注意到,当时的考古工作者还为其做过 " 试敲测音 "。发掘报告中也列出了测试结果——五柱发音各不相同,或与古乐五音有关;每柱不同部位也有不同声音。报告最终认为,这件铜器可能 " 与音律和校正音高有密切关系 "。
但同时,报告也指出,由于发掘时没有见到附近有管乐器的腐朽残迹为之佐证,因此也不能肯定这是一件乐器。" 要解决它的用途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云纹铜五柱器。图片来源:《屯溪土墩墓发掘报告》
李益治告诉记者,自五柱器出土以来,无数青铜器研究专家对它进行了研究,但苦于没有确凿的依据可用,所以至今仍停留在推理的空间内。
" 早年有人认为是乐器,但随着音乐考古的兴起,很快被否定。后有人认为是某种器物的底座,但亦属于语焉不详。近期有人认为是古人祭祀祖先时插先祖牌位的底座,这种观点也有待于学术界论证,大家可以期待。" 他说。
而对于网上 " 西周路由器 " 的说法,李益治坦言,这是网友依据器物外形,对照今天常见上网设备的调侃之言," 娱乐一下也未尝不可,不必较真 "。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